高寧 楊震 戴佳慧
摘 要: 《飄》是美國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chuàng)作的一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巨作。小說主要描繪了女主人公斯嘉麗的真實情感,成功塑造了一個鮮明、清晰而又獨特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從愛情、事業(yè)兩方面分析斯嘉麗的女性形象,探究人物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
關鍵詞: 《飄》 斯嘉麗 女性主義 形象解讀
作為一名女性,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回顧南北戰(zhàn)爭這一段歷史時,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女性命運的關切和對女性追求自主權的贊美,并寄予了對女性獨立的厚望。在小說《飄》中,盡管作者筆下的南方女性長時期受到壓制,但絕不是無知的弱勢群體。她們以自己的博愛、智慧和堅韌撐起了南方文明和南方種植園經(jīng)濟,證明了她們完全有能力走出家庭,擺脫男性附屬品的社會地位。下面從愛情、事業(yè)兩方面對斯嘉麗進行解析。
一、自主執(zhí)著的愛情觀
斯嘉麗一生都在主動追求愛情,不肯被動接受男性的挑選,也不接受父親為她選擇的婚姻。在主動追求阿希禮遭到拒絕后的幾次婚姻,雖然是對物質金錢的妥協(xié),但都是她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她大膽追求所愛,可以說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觀念的叛逆者。她的行為超越了男權社會對婦女的定位和約束,表現(xiàn)出了女性個性的張揚和自我意識的覺醒,體現(xiàn)了女性在愛情與婚姻的選擇中的自主權利的要求。
一直以來,斯嘉麗都深深愛慕著阿希禮,從少女時代愛他的英俊惆悵的貴族氣質,到戰(zhàn)爭結束后阿希禮變得頹廢迷茫,她都一直盼望著他能離開媚蘭妮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她愿意為他拋棄一切,甚至常常制造只要能夠與他獨處一會兒就得到滿足的機會。最終,在媚蘭妮臨終的時刻,她突然明白了對阿希禮的愛情的虛無,醒悟到瑞特才是真正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斯嘉麗對瑞特是由恨到愛的。開始接觸時,他們不僅談不上愛,反而斯嘉麗張嘴就罵瑞特是流氓,下流坯,實在沒教養(yǎng),發(fā)誓從此絕不跟他來往。但是,漸漸地她愿意和他在一起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有共同的思想感情,有共同的性格特點。在政治上,他們都是自己家庭和南部社會的叛徒,都盼望南部吃人的社會早日崩潰;在世界觀上,他們都具有自私自利,唯利是圖和為達到自己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資產(chǎn)階級本性;在思想上,他們都反對封建道德,把南部社會不成文的道德法典全部破壞干凈;在性格上,他們都冷酷而又殘忍。這些共同之處,也是瑞特對她的欣賞之處。于是,她立即離開阿希禮,追尋真愛瑞特。她知道,世界上沒有哪個男人她無法得到,只要她下定決心,她就會想出辦法把他弄回來。在兩性的情感沖突中,在愛情與倫理道德的沖突中,斯嘉麗向我們展示了舊南方女性所沒有的勇氣和魅力,展現(xiàn)了愛的自主和對愛情的大膽追求。
二、獨立堅強的事業(yè)觀
為了在社會上立足,斯嘉麗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面對命運,斯嘉麗從不低頭,這樣一個自強的女人,不依靠別人,只為自己的夢想而拼搏的勇敢者,誰還能有權利評判她的墮落呢?當她帶著滿身傷痕決定從命運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的時候,她拋棄了早已習慣的上流社會意識,也不再為了討好男人而裝出上流女人的那種無知的樣子,母親和黑媽媽嘔心瀝血為她灌輸?shù)氖缗畠x態(tài),道德標準此刻已經(jīng)再沒有什么可用的價值,她整理好行裝不惜“離經(jīng)叛道”,只為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這個社會。
南北戰(zhàn)爭如一股狂風嘯恕吼的龍卷風,橫掃屬于她的世界,把它旋出安樂窩的生活,拋到這“死所沉沉、鬼比人多的悲涼絕境”中,她意識到“這是個狂暴而艱難的時代,要在這樣的時代生存下去就非得進行艱苦而劇烈的斗爭不可”。戰(zhàn)爭促成了斯嘉麗女性意識的覺醒,她不再接受男尊女卑的陳腐思想,以實際行動向這一觀念發(fā)起了挑戰(zhàn)。斯嘉麗沒有在風言風語中退縮或讓步,她有自己的原則,她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這種倔強是生活壓迫下的產(chǎn)物,更是斯嘉麗內心堅強對生活的反抗。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獲得更多的利益,她又一次不顧眾人的非議,排除種種阻礙,雇犯人到工廠來做工。她的這一系列行為已頗有一些離經(jīng)叛道的意味,她坦然地走著這條路,而并非僅僅由于生活所需的不得已而為之,她以非凡的勇氣面對來自保守勢力的種種侮辱、脅迫和打擊,以特有的機敏和果斷,以一個接一個驚世駭俗的行動,不斷順應時代和社會。
這些舉動在當時來說都是瘋狂的,就連親朋好友都感到震驚。斯嘉麗堅信這種冒險是值得的,而她一旦決定了的事就會全力以赴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像書中寫到的那個場景,就是斯嘉麗手拿蘿卜說:“上帝為我作證,上帝為我作證,北佬休想將我整垮,等熬過了這一關,我決不再忍饑挨餓,也決不再讓我的親人忍饑挨餓了,哪怕讓我去偷,去搶,去殺人。請上帝為我作證,我無論如何都不再忍饑挨餓了!”她終于做到了,無論是臉上的堅毅,還是心中的堅持,她終于不用再讓自己和家人挨餓了。此時,一位主動追求自己的價值和自我的意識的新女性站立在我們面前。斯嘉麗的成功是女性擁有聰明才智的一個明證,同時,也對矯揉造作、自私自利、爾虞我詐、恃強凌弱、巧取豪奪、剝削壓迫的男性中心的社會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她從家庭中掙脫出來,和男性一樣工作,表現(xiàn)了過人的見識和勇氣,體現(xiàn)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獲得自主權力的要求。
瑪格麗特·米切爾在《飄》中以一個女性作家的自覺,真正從女性的體驗與感受出發(fā),描寫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表現(xiàn)出了豐富復雜的女性觀。作為作家著力塑造的具有反叛精神的一個形象,斯嘉麗具有諸多女性優(yōu)秀的品質,又是顛覆傳統(tǒng)女性價值觀的代言人。她所表現(xiàn)出來的女性獨立意識、自由、堅強的性格和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逆境不退縮的頑強的生活能力、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等一系列行為超越了當時社會傳統(tǒng)對婦女的定位,表現(xiàn)了自我意識的張揚,這實際上是對十九世紀美國社會中傳統(tǒng)女性的叛逆,更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挑戰(zhàn),也對三四十年代的女性覺醒和解放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確立了《飄》在美國小說史乃至世界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斯嘉麗當之無愧地成了中外文學畫廊中一個光彩奪目的“亂世佳人”??傊?,是斯嘉麗的精神使《飄》熠熠生輝,鮮明的女性主義思想賦予了《飄》非同凡響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韶華.小說《飄》中女性主義的探討.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2014,3.
[2]王志林.亂世出佳人——論小說《飄》所反映的女權主義思想,時代文學,2007,9.
[3]蔣曉紅.論《飄》中斯嘉麗的女性主義魅力,文教資料,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