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治
興趣是人們對于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的一種強烈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發(fā)展的基礎,激發(fā)情感的誘發(fā)劑,是主動學習的啟動力。教育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在學習中對某門功課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學習主動性就會增強,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會活躍。反之,學習被動,效果就非常差,這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他把興趣對于學習看得極其重要。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右矎娬{興趣比知識更重要。很多心理學家都把興趣比為智慧的觸發(fā)點,才能的生長點和求知的前動力。在當前的作文教學和教改中,認真研究怎樣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對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素質是很有實踐意義的。
興趣是可以激發(fā)的。那么怎么激發(fā)學習興趣呢?下面我結合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平時作文教學改革實踐談談自己的方法。
一、以題激發(fā)
題目是文章的額頭和眼睛,是文章的門面,是文章給人的第一印象。猶如人們間交往的第一印象,對后來的情感發(fā)展相當重要,寫作也是如此,一個好的作文命題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開闊學生廣闊的視野,對作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F(xiàn)在許多老師在命題時不能結合學生實際,命題隨意性很大,或出一些老掉牙的作文題,或出一些不切合生活實際的大而空的作文題,讓學生望而生畏。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見題而“情動”呢?我們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命題。
(一)破霈求異
正常與反常,求同與求異,體現(xiàn)了辯證法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然而在生活中,人們往往習慣于按常規(guī)常理認識問題,而對于反常異常的東西很容易起疑生怪,產(chǎn)生控尋心理,教師可利用職權這一點進行反常求異的命題。
如“‘狗拿耗子’要提倡”一題,很是出人意料,乍看有悖常理叫人頓生怪異,細想又在情理之中,于是就牽動學生的思維進入新的領域,筆下不自覺地生發(fā)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種命題可以從事態(tài)返常、邏輯反常、情理反常及觀念的推陳出新方面考慮(不是所有的觀念都可反常),對某些常理進行反詰質疑。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嗎”、“人多一定好辦事嗎”、“開卷未心有益”、“有志者事不一定成”……還可以辯證出新,如“說謊未心都是錯”、“‘各掃門前雪’辯”、“當天和尚就是要撞天鐘”、“良藥未心苦口”……
這類文題常用于議論文訓練,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誘導其從多側面理解題義,分析事理,不至于一條道走到黑,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在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獲得新的認識和審美愉悅。
(二)文學趣味
娛樂與趣味,往往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礎。人在童年乃至青年時代,都天生地易于以形象、有趣的而非理性非說教的形式接受或反射客觀世界的刺激。試想,如果提供給學生的題目不是“介紹自我”而是“鏡中的我”,那么就有意思多了。前者可能寫成“履歷表”,后者則可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其從外貌到表情及內心獨自都生動地描寫出來,還可以人為鏡觀察自己,從而激發(fā)思維,擴大思路。要使文題富有文學趣味,可采取比喻、擬人、雙關、呼告等修辭手法和形象語言命題。如“感受陽光”、“講臺上的風景”、“鋼筆自述”、“烏云遮目的時候”、“小雨喲,聽我對你說”、“地球的哭訴”、“朋友,請你急剎車”、“美麗的錯誤”、“咽下苦澀”……
這樣的文題往往如夏季的涼風,能在學生心中吹起層層漣漪,使其思緒興奮起來。由于角度不同,激發(fā)點不同,在語言表達和形態(tài)表現(xiàn)上就不一樣,文章風格也會大異其趣,由呆板變活潑。
(三)浪漫色彩
作文是使思維轉變?yōu)檎Z言文字的一種訓練,會想,才會寫;想得多,才會寫得多;想得豐富,才能寫得豐富。因此,可適當出些帶浪漫色彩的文題,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1.假想。某些教師用“假如我是……”命題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為使想象的空間更廣闊,不妨再擴大些假想的范圍。如“假如我成了億萬富翁”、“假如我被克隆”、“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偷”、“聽到呼救聲以后”、“二十年后相聚時”……
2.奇想。根據(jù)青少年愛幻想的心理特征,命題時可以奇思異想。如“夢游奇境”、“我是孫悟空”、“我有一個寶葫蘆”、“和外星人對話”、“審判閻王爺”……
3.引進寓言。既然提供給學生的美好精神食糧有不少寓言作品,那么就可以把寓言寫作引進課堂。如“龜兔第二次賽跑”、“雞和鷹的對話”、“貓和老鼠結親”、“狐貍和獵人”……
(四)現(xiàn)實心態(tài)
學生作文,一個重要的毛病是內容空洞,言之無物,這不是說他們真的無話可說。實際上,他們內心有那么多秘密要傾訴,有那么多成長的煩惱要排解,有一連串迷惑和不解要質疑問難,有許多和傳統(tǒng)相悖的見解要發(fā)表……只要摸準脈搏,把握心態(tài),就能打開話匣子,激發(fā)出說盡的真情妙語。如“我所希望的星期天”、“生日怎么過”、“我最討厭的一種人”、“課下,我們的熱門話題”、“少年已識悉滋味”、“我心里有個小秘密”、“中學生的服裝美”、“廣告隨想”、“那次是我錯了”……
二、以情激發(fā)
教師在作文指導時用濃烈的感情感染學生,調動他們的情緒,使學生在強烈的感情支配下激發(fā)起寫作激情。以情感激發(fā)學生的作文激情,關鍵在于我們教學指導時渲染、設計、利用一個較強的情緒場,讓學生在情緒場的作用下寫作。
通常運用以下方法:其一,設計激情洋溢、深沉纏綿的開場白。語言不在多,但要富有情感,足以震撼人心,一經(jīng)涌出,令學生立即產(chǎn)生共鳴。總之,拋出“磚”要引出玉來。例如我曾出過這樣一篇供材料作文題,很受學生歡迎。
當前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想讓孩子琴棋書畫樣樣都會,期望門門功課都100分,長大后有出息,能成為“名人”,父母為你的成才也付出不少心血。可是你經(jīng)過努力,感到很累,很難達到父母的意愿和期望,你忍不住寫下了《人人不可能都是‘名人’》《愿父母理解我》或《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其二,選用具有強烈抒情意味的范文。作文前,教師可誦讀幾篇題材類似的范文,激起學生的感情。這一點可與課文講讀緊密結合,比如講朱自清《背影》后,學生被文中父子深情深深打動,這時就可抓住時機布置一篇寫親情的習作。
其三,利用生活中發(fā)生的激動人心的真人真事。比如2001年10月,我校謝老師不幸患了胃癌,需手術,全校師生聽到消息后心情很沉重,有的老師、學生都哭了。大家紛紛捐款,場面十分動人。事后,我趁熱打鐵立即布置習作《病魔無情人有情》,學生噙著熱淚寫下這篇文章,效果非常好。
三、以境激發(fā)
境即情境。所謂情境就是具體場合的境況和景象,如同戲劇作品中人物的“處境”,是整個作品的基礎。情境作文是近年來備受人們歡迎的一種作文形式,這種作文要求學生依據(jù)教師設置的特定情境描寫人物,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它既是提供某些寫作依據(jù),又留下大片空的余地,需要學生觀察、思考、想象、議論,觸景生情或據(jù)情捕景。因此,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能喚起回憶,啟迪想象、觸發(fā)情感,激發(fā)寫作熱情。
比如有一次,我拿著一疊電影票來到教室(因下午要進城看電影),將票面朝下讓學生抽簽。我按組輪抽,抽到好票的學生直叫“好運氣,好運氣”;抽到差票的學生便連連搖頭“倒霉”;還沒抽的學生都在關心自己的“時運”。我靈機一動,就把這堂自習課改為作文課,題目是《發(fā)電影票的時候》,要求把剛才的情景及自己的心理活動寫下來。由于事情剛發(fā)生,大家親身經(jīng)歷,各有所睹,各有所思,這次作文很快地完成,不少作文寫得較生動、真切。
又如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三個手持匕首的歹徒,搶劫車上乘客的錢包,一位軍人要制止他們的行為,卻遭到他們圍攻毆打,車上包括被搶劫錢包的乘客竟無人敢支幫忙軍人。請根據(jù)這一情境寫一篇一事一議的文章?!蹦玫筋}目,學生議論紛紛。顯然,寫作激情已經(jīng)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