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娟
摘 要: 數學的本質是從生活中來,而它本身又存在生活之中,更要作用于生活,要為我們的平常生活指導服務。據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到每節(jié)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銜接點”,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生活觀點出發(fā)學數學、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激發(fā)本真與活力。
關鍵詞: 生活 數學 用數學 做數學
數學的本質是從生活中來,而它本身又存在生活之中,更要作用于生活,要為我們的平常生活指導服務。據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到每節(jié)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銜接點”,盡可能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生活觀點出發(fā)學數學、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激發(fā)本真與活力。
一、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如果說生活是一個機器的話,那么數學就是這個機器的“潤滑劑”,它游走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習和學生的生活越近,學生越容易自覺地掌握知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讓學習內容和日常生活交融,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反作用于生活,從而大大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愛好。愛好的指引,可以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能夠最好地認同教學信息資源。興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讓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明確,促使學生在學習時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節(jié)時,讓學生觀察古時候各種馬、戰(zhàn)車,近現代汽車、火車、貨車等圖片。學生經過觀察對比,很容易發(fā)現無論哪個時代,無論何種車型車輪都是永遠不變的,沒有方形,只有圓形。為什么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思索,發(fā)表觀點,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學生對圓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也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圓的性質的熱情,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二、讓數學回歸生活
(一)再現形成過程,培養(yǎng)用數學的思想
數學的抽象性強,很多學生認為十分難學,學起來也干癟無味。從根本上講,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在教學中重視結論忽視知識形成過程造成的。概念是構成數學“大廈”的“磚石”,是數學思維的“原子細胞”,它反映客觀事物一般的、本質的特征。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采取類比等方式,由學生經歷觀察、討論、反思、抽象的過程,從而形成概念。如:“射線”概念的學習,課前讓學生在夜晚觀察手電、車燈等射出的光束,感受最直觀的射線形象。課堂上學生再動手畫出圖像,小組討論得出:它們都是從一個點起源,向一個方向射出的,沒有終點。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把這一圖形變換為射線圖形,并與已學習過的直線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qū)別,然后再反思,一點點地修正匯集,得出射線的準確定義。最后讓學生做針對性練習,通過識別、運用不斷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經歷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對概念產生具象,增強了直觀認識,不但對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為以后的運用也做好了準備,同時也增添了學習樂趣。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解問題的能力
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聯系日常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只有在生活中運用,才能視為真正理解和掌握,也只有“用”才能認識到它的價值。例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中,為了鞏固新知,設計了以下習題:現代手機十分普遍,運營商有兩種收費模式,一種有月租,另一種沒有月租。有月租的每月月租15元,通話每分鐘0.15元;沒有月租的通話每分鐘0.35元,請問您會選擇哪一種收費方式?在解這個題的時候,將新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掌握一次函數,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體會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成功與快樂。
(三)拓寬生活實踐,打造用數學的平臺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水平,完全只靠課堂教學肯定不夠,還必須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拓展知識面。例如:在《鑲嵌》一節(jié)教學中,設計題目:新房裝修,請學生拿出地板磚購買方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要測量房間面積,繪制房間草圖,設計使用哪類地板磚;然后去市場了解地板磚的大小和價格;最后用鑲嵌的知識計算出所需地板磚的數量,再加上安裝工錢計算出總費用。這個過程,讓學生了解數學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其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鼓勵關注生活,營造做數學的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就會發(fā)現生活中很多問題與數學有關。比如:如銀行存款利率、彩票中獎概率、股票漲跌曲線、市場調查分析、比賽場次安排等,都可以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數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地適應生活,有效地進行表達和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現,善于提出生活中的問題。長期堅持,學生會感覺到知識的吸引,想深入了解、認真學習,從而產生獲取新知識的渴望。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注意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滲透應用意識,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創(chuàng)造應用機會,將教材內容和課外活動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能用數學知識解答實際生活的數學問題,體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