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當下,全新時尚的“微”概念正風靡全球?!拔⒉薄拔⑿拧钡葦?shù)字化產品應運而生,諸如“微教研”“微課”“微視頻”等新型的教研方式也活力著校園。有人或許不屑一顧,微小的關注或動作何以產生如此巨大能量?正是因為微小,所以易于操作和參與,實踐者也就愿意身體力行。其啟示與意義對于“微教研”亦然,雖是一個小小的平臺,卻承載教師們開展教研的寬大舞臺。
一、“微教研”之概念
微教研即微型教研,是指對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即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之成為一個需要破解的有效問題,并開展隨時隨地地扎實研究。其研究的著眼點主要關注于教育教學細節(jié),以細節(jié)問題為抓手,以“小切口、快即時、重過程、有實效”為基本特征,研究教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小問題、真問題、實問題,縮短研究的活動時間,減小教研的信息容量,淡化教研的開展規(guī)模,開門見山,一針見血,直擊問題并能立竿見影。是當前老師們深受歡迎的一種平民化、草根化、大眾化的教研形式。
二、“微教研”之特點
教研活動的即時性:教師可針對某一突發(fā)靈感、疑惑,通過面對面或網(wǎng)絡平臺進行交流,即刻開展教研活動,活動由教師自由發(fā)起,無需提前組織。
教研內容的任意性:教師可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一教學觀點、方法、問題、現(xiàn)象等個性或共性事件發(fā)起教研活動,整個內容廣泛開放,不受規(guī)定約束。
教研地點的隨意性:教師可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手機微信平臺,教師辦公室或具有網(wǎng)絡設備的家庭等地點,隨意、即時地進行教研活動。
參與人員的廣泛性:參與人員無需提前約定,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不熟悉的,只要有教研意愿,樂意參與討論即可開展。
三、“微教研”之作用
1.把握教學動態(tài)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很多老師的教學經驗已不再占據(jù)優(yōu)勢,而新課程的理念卻逐漸融入我們的課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及時把握教學動態(tài)。以往老師們對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的吸收與掌握,更多的是通過教研部門組織的大規(guī)模培訓來接收,這種培訓場面雖大,但效率低下,對一些典型問題不能讓老師們當場消化或一對一的指導。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老師又不能通過有效學習來掌握教改的方向,因此他們的思想理念自然而然就滯后了一步?!拔⒔萄小边@種形式的誕生,有效地幫助老師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現(xiàn)在老師們可以更多時候在辦公室電腦上或通過手機平臺等方式及時了解新理念、掌握新動態(tài),交流問題、切磋方法,更為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2.探討教學方法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老師們?yōu)橐粋€知識點或一道題目的教學而聚在一起探討方法,可有時也就一說而過,不了了之。伴隨“微教研”這種形式出現(xiàn)后,老師們可以更多、更好地對初始的探討有一個結果的交流,以便來尋找答案,形成共識。
3.質疑教學問題
教學過程中,同樣會經??吹嚼蠋焸?yōu)橐恍┙虒W問題而展開質疑爭論,對教材編排意圖的不同理解則是展開研討的一個重要話題。例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修訂后的教材與修訂前有了較大變化,修訂后教材例題出示后,主題圖沒有了,針對這一變化,老師們開始了疑惑,提出了思考。有的老師認為,沒有了主題圖,學生沒有了抓手,難以理解數(shù)量關系。有的老師認為,修訂后的教材,刪去主題圖,是給了學生更多的留白,更廣的思維空間。其實,老師們的想法與思考,都有各自的道理,正是在這樣的“微教研”中開展質疑,才能讓老師們進一步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從而更好地把握教學。
4.提升教師素質
當前,很多年輕教師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剛開始工作時,對教育教學是一無所措,對于教學業(yè)務更是一竅不通。為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業(yè)務能力,成長為教學骨干,他們找到了一個抓手——“微教研”平臺,并利用這個平臺積極開展微備課、微說課、微上課、微評課、微課件制作等各種“微教研”活動,在這種方便、快捷、高效的教研中,快速地提升了業(yè)務水平,成長了自我。
透過這樣的研究,我們不難感受到“微教研”的力量,一個不經意的話題,在群體思考中被逐步放大,變成了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其間,教師參與面廣,熱情高漲,不少教師在做完主題研究后說:“這樣的研究才是我們所希望的,這樣的研究才能促進我們共同進步?!辈簧儆凶R之士已經意識到了“微教研”的好處,并努力推廣這樣的“微教研”。“微教研”雖“微”,承載的夢想和追求并不微小,相反“微教研”折射出的是教師們腳踏實地的研究精神,樹立這種以教師平時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的小、快、靈的“微教研”意識,應該成為當今教研教改的新陣地。讓這樣的一個看似微小的小平臺真正成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大舞臺。
(作者單位:江蘇寶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