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必華
摘 要: 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但是現(xiàn)實是學生的寫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匱乏、陳舊的現(xiàn)象極普遍。為解決這一問題,作者嘗試在教學中通過深挖課文素材、整理素材、聯(lián)想想象并用、詩意素描等方法,幫助學生有效積累作文素材,寫出“中考作文閱卷”中要求的“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作文。
關鍵詞: 分析經(jīng)典 拓展補充 多層聯(lián)想 詩意素描 排比構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由此可見,新課標要求孩子們多角度地觀察,并創(chuàng)意表達。
現(xiàn)實生活是,學生懼怕作文,一寫作文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冥思苦想,沒有積累,沒有素材。學生的寫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匱乏、陳舊的現(xiàn)象極普遍。為了解決這一實際問題,我嘗試在教學中深挖課文素材,教會學生靈活運用教材,把教材作為語文各項能力的基礎,舉一反三,讓他們立足課本、拓展補充、聯(lián)想想象、詩意素描等,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積累作文素材,寫出“中考作文閱卷細則”里要求的“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作文。
一、橫看成嶺側成峰,立足課內經(jīng)典
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經(jīng)典事例,如《孔乙己》、《唐雎不辱使命》等。這些文章,傳達出先賢們無窮的人格魅力。如果多角度、深入解讀他們的事例,就可以為作文做好素材儲備。下面我以初中課文《孔乙己》為例看看具體如何做好這方面工作。
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孔乙己》中的主人公?!犊滓壹骸肥囚斞冈凇拔逅摹边\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后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成為小酒店里人們嘲笑的對象,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滓壹耗强蓱z而可笑的個性特征及悲慘結局,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不幸命運的生動寫照??滓壹荷屏既逖牛屏嫉糜馗?,儒雅得可憐。
初中語文課本選編了大量經(jīng)典課文,它們經(jīng)歷了歲月長河的洗滌而彌足珍貴。我們對課文課本中的素材進行了再次利用,既是對教材的深度挖掘,又是很好的素材積累方法。
二、腹有詩書氣自華,拓展補充課外
除了多角度解讀教材中的名人事例外,對于語文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還可以以教材為藍本,適當拓展、補充,使之素材進一步豐富化,也使得他們對很多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入,寫作更有深度。
例如當我在上《散步》時,該文是一篇具有雙重主題的哲理散文,它的顯主題是歌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而它的隱主題卻是表現(xiàn)并歌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幅中華民族的脊梁圖。在理解“尊老愛幼”或者說“孝心”這一主題時,我適時補充了《詩經(jīng)》中的《蓼莪》一文,學生在齊讀的那一瞬間,父母的辛勞之苦,對本文中散步開始時作者的為難,繼而選擇走大路,以及最后那句“仿佛她背上的,和我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剎那間仿佛身同感受,引起強烈的共鳴。
又如講授李清照的《武陵春》時,我?guī)е鴮W生一起觀看百家講壇康震先生的《自是花中第一流:康震重讀李清照》的部分視頻,學生走進了李清照各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從待字閨中的少女,到夫妻恩愛的少婦,李清照曾擁有美滿的前半生。但是隨著金人南下的鐵蹄,李清照淹沒在國破家亡的歷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喪失……對她的詩詞和人生結合在一起解讀,學生對李清照的“愁”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樣李清照就不僅是一個愛國女詞人的形象,對人物的了解使得學生寫作素材更豐富,解讀也更深入。
拓展補充這些課外材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深入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
三、問渠哪得清如許,抒情議論
在多角度、深入地對課本素材進行解讀后,我們要還原到一個根本問題上,即學以致用。好的素材對于一篇作文來說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將素材精當、優(yōu)美地呈現(xiàn)出來,更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我告訴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后,可以針對這些課內素材或展開想象,或議論抒情,做好相關練筆。
如對于蘇東坡可以進行抒情議論:你與妻子伉儷情深,便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你憂國憂民,便有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你有著劉永的婉約,有“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的頹廢,你縱情山水,廬山之中刻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關愛弟弟,即使醉酒,仍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樂觀的你,早已看透一切,“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對于課文中代表人物的抒情議論是學生積累的提升,是素養(yǎng)的提高,是思維的火花。
四、映日荷花別樣紅,詩意素描
作文的一個翅膀就是想象,而想象在平時是能夠訓練的,如在學習《長歌行》后,學生H想象:晨曦微露,夜色仿佛濃重的墨,沉浸在這黑暗里,還沒有散盡。天際邊拂過一抹白光,我看像園中那還透著些許青綠的葵菜,清晨的露水仍附著在上面,折射出透亮的光,仿佛在期盼著那一輪紅日的到來。
時間如白駒過隙,我看見那高掛的太陽將和煦的陽光灑滿大地,每一個角落都透出生機勃勃的韻味。園中的青葵泛著濃濃的綠色,在夏日的光陰中,透著喜人的色彩。時間從不等人,他只是一步步不停地往前去罷。凝視著這濃蔭,我又開始感嘆著秋天就快到來。
初中的課內外古詩詞有幾十首,每階段上完古詩詞后,我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古詩詞進行詩意素描。適當引導,學生的作文更有可能美文鋪地。
五、胸有千壑自文章,構筑排比
當素材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可以引導學生構筑排比:我喜歡旅行,喜歡在別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與陶淵明一起重訪桃花源,想與范仲淹攜手登臨岳陽樓,想與蘇東波相約夜游承天寺。
如:司馬遷受宮刑而寫成史記;鄭和出身卑賤卻成就大事;曹雪芹病困潦倒寫成紅樓夢;張海迪大半身癱瘓救助世人;貝多芬耳聾寫成不朽作品;霍金被病魔困擾卻鑄就輝煌……
語文是一幅畫,讓人流連忘返;語文是一首歌,讓人回味無窮;語文是一座資源豐富的寶藏,讓人沉醉其中。當我們引領學生,立足課本,傳承經(jīng)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課內這些經(jīng)典名篇不就是一顆顆珠寶,不就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