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
音樂是兒童生活的靈魂,大凡健康的兒童生來就喜歡音樂,嬰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jié)奏、動聽的音調(diào)會使他們情緒激動、表情愉快。但幼兒音樂教育不是音樂技能訓練,不在于培養(yǎng)未來的專門音樂人才,而是為了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讓幼兒全面健康、和諧快樂地成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睙o疑,幼兒音樂教育必須以“人的教育”理念為核心,促進幼兒和諧發(fā)展。但是幼兒音樂教育中卻存在很多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不符合幼兒教學規(guī)律的現(xiàn)狀,不得不引起廣大幼兒教師的反思與變革。
一、學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把音樂作為一門單一學科,割裂與其他學科領域的聯(lián)系。《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nèi)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進行其他不同劃分。然而,學前教育中很多幼兒園把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各幼兒園的課程表上可以看到這一點,其實音樂只是“藝術”領域課程中的一個部分,或者說是一個分支?!?-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藝術”部分有如下內(nèi)容: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3-4歲);能通過即興哼唱、即興表演或給熟悉的歌曲編詞表達自己的心情(4-5歲);能用律動或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或自然界的情景(5-6歲)。很顯然,音樂不是幼兒教育的主科目,但是不可或缺的主打科目。因此,把音樂和其他學科領域割裂開來,唯音樂教音樂,那是完全錯誤的。
2.實際教學只注重結(jié)果,忽視音樂的啟迪作用和審美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實際教學中,當把音樂當成一門學科教,就會形成對幼兒音樂教育結(jié)果進行評價,教學以強化訓練為主,如在一個小班音樂活動中,在孩子們初步熟悉歌曲以后,教師并沒有給孩子感受和回味的時間,而是馬上要求孩子們進行歌曲演唱,并且在音高上要準確,強弱等表情要做到準確,可進行手把手指導,使老師和孩子成為訓練者與被訓練者的關系,忽略幼兒的感悟、欣賞和創(chuàng)造。如今很多學校舉辦這樣那樣的唱歌、表演比賽,都是“成人化”的幼兒音樂教育誤區(qū)的具體表現(xiàn)。幼兒音樂教育只是幼兒教育的一種有效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藝術”領域教育的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讓幼兒學會多少歌曲,掌握多少音樂知識。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傾聽和分辨各種聲響,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色、強弱、快慢的感受,如此等等都是幼兒音樂教育內(nèi)容。
3.音樂教學形式單一,缺乏有效的活動支持,違背幼兒教育目標。實際教學中,很多孩子對歌唱的學習只是在扯著嗓子吼歌,而根本不會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蛘咄A粼诟枨砻?,不能充分地、真正地引導幼兒領會那種意境,違背綱要的基本理念,或者忽視音樂欣賞活動,忽視音樂活動中的音樂享受、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力?!吨改稀吩诮虒W建議中指出: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fā)的藝術活動,贊賞他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無疑幼兒音樂教學要以音樂活動為基礎,利用音樂活動組織幼兒音樂教學,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自己喜愛的音樂。
二、提高學前音樂教育質(zhì)量的對策
1.把音樂教育融入生活中,讓生活動中美妙的聲音進入幼兒藝術教育。音樂滲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動,對幼兒藝術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選擇音樂教育主要是利用音樂的發(fā)聲特征對幼兒進行聽、唱、模仿教育,是幼兒喜聞樂見且樂于接受的。教學中要選擇一些幼兒生活當中熟悉的模擬音樂聲,如風聲、雨聲、鐘聲、小鳥的鳴叫聲,通過這些節(jié)奏、力度、音色的變換作用于兒童的聽覺,使他們感受音樂的同時產(chǎn)生一定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情緒上得到感染和陶冶?!吨改稀吩诮虒W建議中指出:讓幼兒傾聽和分辨各種聲響,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色、強弱、快慢的感受。因此,讓生活中美妙的聲音進入幼兒藝術教育,才能真正使音樂教育發(fā)揮出其教育功能,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勇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興趣和能力。
2.強化音樂活動,關注幼兒的獨特體驗,鼓勵幼兒的自我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幼兒教育中的音樂教學實質(zhì)是利用音樂要素,啟發(fā)、引導、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富豐的聲音、肢體運動。如在樂曲《動物狂歡節(jié)》教學中,通過變換的旋律、音樂,構(gòu)成一個可愛的動物形象。孩子們通過理解音樂表現(xiàn)的形象,鼓勵他們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學唱、舞動、擊打等方式進行模仿活動,使他們在情感上產(chǎn)生極大的共鳴,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作品及事物的是非、善惡、美丑,并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協(xié)調(diào)性、敏感性,建立初步鑒賞和判斷能力。教學實踐中,必須用音樂活動組織教學,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得到音樂熏陶,學會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3.提升音樂的游戲性,擴展音樂與其他教育領域的結(jié)合?!吨袊鴥和l(fā)展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很顯然,“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提升幼兒音樂教育的游戲性是音樂教育的核心。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設計豐富多彩的音樂游戲,而音樂游戲不是單純地聽聽唱唱,要盡可能融合更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也就是擴展音樂與其他教育領域之間的結(jié)合。如有位教師的《小兔和狼》的音樂游戲是這樣設計的:先用配有《小兔和狼》的音樂播放小兔子們在樹林里快樂地玩的視頻片段,然后又播放狼的叫聲,讓孩子們聽這是什么動物的叫聲,并讓孩子們模仿。然后講了一個《小兔和狼》的小故事,很自然地引導孩子們進入《小兔和狼》的歌曲演唱,最后孩子們扮演小兔子,唱著《小兔和狼》歌曲,在樹林里快樂地玩,老師扮演狼,和孩子們玩了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老師扮演的狼最后沒有找到“小兔子”灰溜溜地走了。這樣的音樂游戲不僅局限在音樂教學上,而是把感受音樂、講故事、捉迷藏、角色扮演等活動整合在一起,但始終把音樂貫穿其中,值得幼兒教師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