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俠
摘 要: 讓學生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回到生活中,認認真真地生活,腳踏實地地讀書,讓寫作成為心靈的自然流露與表達。通過說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說生活,學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精彩,進而創(chuàng)造生活的精彩;通過說題目,準確理解作文題,把作文與生活自然連通,讓生活在筆尖自然流淌。
關(guān)鍵詞: 說生活 說文學作品 說題目 共同寫作
作文,語文科目的一個重要部分,其重要性無需強調(diào)。然而,語文教師都知道,多數(shù)學生怕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打不開思路。即使教師點撥、示范之后,很多學生還是抓耳撓腮,無從下手;或是根據(jù)范文思路,照葫蘆畫瓢,很多人按同樣思路,說著相似的話,寫出眾多的雷同之作,讓老師在下一次作文指導時不敢輕易“下水示范”。作文教學到底該何去何從,才能把學生的寫作思路引向生活的源頭活水,讓生活在學生的筆尖自然流淌呢?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與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jié)合才能發(fā)生作用。”作文教學更是如此。沒有生活的作文,那是沒有生命的沒有價值的作文。黃宗羲說:“我手寫我口,古豈能牽拘?!爆F(xiàn)在牽拘學生的不是古,而是僵化的思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認識。因為太看重結(jié)果,太想達到目的,總是想走捷徑,所以變得浮躁又不切實際,脫離生活。正是這種浮躁使很多學生把作文與生活割裂開來,對待作文,總想投機取巧,靠花拳繡腿功的表面功夫獲得高分,是“做作文”,也是“偽作文”,生搬硬套書本,長此以往,怎能不文思枯竭呢?因此,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應該是讓學生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回到生活中,腳踏實地地讀經(jīng)典,認認真真地悟生活,讓寫作成為心靈的自然流露與表達。
怎樣才能讓寫作成為心靈的自然流露與表達呢?簡單地講,一是多讀書,通過閱讀經(jīng)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二是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生活,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精彩,進而創(chuàng)造生活的精彩;三是會做人,用寫作表達自己,用寫作審視自己,在寫作中完善自己。之所以把閱讀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觀察生活,才能對生活中的美敏感,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別人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的不平常,才能創(chuàng)造生活的精彩。要做到以上三點不是容易的事,最關(guān)鍵的是用什么樣的教學形式達到這些目的,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這樣的探索:三說一練。
一、說生活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我把班級的學生按寫作水平分成十六對,兩人為一組,每日課前三分鐘,讓學生用聊天的游戲形式對自己的同伴說“悄悄話”。說話的內(nèi)容不限,天馬行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可以是發(fā)生在自己或同學或老師身上的真實事件,可以是聽來看來的故事與同學分享,也可以是自己聽來的某個小道消息,甚至是自己對某個難題苦思冥想的過程等。這種做法剛開始的時候,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因為正好滿足了學生的講話欲。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只能監(jiān)測少數(shù)學生說悄悄話的情況,大部分學生的悄悄話是真的悄悄話,脫離老師的掌控,老師無法給予及時而恰當?shù)闹笇?,不能有效地過渡到訓練學生通過說生活說作文。而且鑒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兩個人你說說,我說說,都說得不太深刻,不太生動,時間就到了;有時甚至另一個學生因為緊張或是準備得不夠充分,還沒說幾句時間就到了。后來,我進行了改進,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聽,兩個人輪流說輪流聽,每次說完,負責聽的學生在課后把自己聽來的悄悄話寫成一篇小作文,寫好后再交給說的學生看,兩人共同修改。這項作業(yè)必須在第二天的第一節(jié)課前交到我的辦公桌上,讓我及時批閱,這樣效果就好多了。
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敏感,讓學生通過說悄悄話感受生活,觸摸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學生學會更好地觀察生活。一個說,一個聽,聽的學生可以提問,可以附和,可以補充,可以發(fā)表看法,而說的學生在聽的學生的提問、附和、補充下會受到啟發(fā),受到鼓勵,會說得更起勁,說得更聲情并茂。這種情緒互相感染,使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感悟更深刻,從而達到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觸摸生活的目的。負責聽的學生把聽到的悄悄話很容易寫得生動形象深刻,然后兩人共同修改,自然會注意寫法,結(jié)構(gòu)詳略等。這樣通過一說一練,自然把生活與寫作連通起來。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學生交給我的作業(yè)多是沒有題目的片段練習,兩三百字,有寫老師的,有寫和同學之間矛盾的,有寫周末在家里發(fā)生的事,不管是什么內(nèi)容,都有個共同點:就是語言生動鮮活富有生活氣息,讓人覺得改作文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練的時間長了,學生交上來的作文,有時簡直讓我欣喜。比如:楊瑞、陸婭的作文《我的老師是個“高富帥”》,把班主任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我們的班主任穿上帶點內(nèi)增高的皮鞋(班主任是男教師)身高大約一百七十厘米,當然算不上高,但我說的是他的學問高,他的數(shù)學教的呱呱叫,據(jù)小道消息說,他每年都會寫很多論文,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獎勵,還有的論文在國家核心期刊發(fā)表。你說我們的老師高不高?在他面前,我們可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臣服,常常是半張著嘴巴仰望他,就好比夜晚仰望深邃的蒼穹……”
張明、江銅的《這就是我們班》:“下課鈴聲響了,老師宣布下課走出了教室.隨即,一聲尖厲的海豚音響起,教室里立即沸騰起來,唱歌的,喊叫的,打鬧的,敲桌子的……應有盡有,無所不有,仿佛宣布下課的不是鈴聲,不是老師,而是那聲海豚音……”“自習課上,有的在交頭接耳地談論著有趣而重要的事情,有站起來的,有下位的,有輕聲哼唱流行歌曲的,突然值班老師的影子從窗口閃過,大家立即正襟危坐,專注的看書寫作業(yè),那場面真的讓不了解情況的老師見了欣慰啊!可值班老師顯然早就看過這種表演,不為假相所惑,目光灼灼的掃過每個人的臉,試圖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揪出一個,殺一儆百……”
看看他們擬的作文題《餐桌上的“紳士·淑女”》、《我們宿舍的“活寶”》和《我把你藏在心里》,這些文章一看題目就可以知道內(nèi)容多么鮮活靈動。
二、說名作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lián)系。”說生活說作文寫作文,是傾吐的過程,要口吐蓮花,必須有一番清修。這清修,就是要有大量的名家名作的閱讀,從閱讀中獲取豐富的知識,海量的詞匯,良好的語感。為了激勵學生讀書,我對學生悄悄話的內(nèi)容和時間進行了規(guī)定,星期一星期四是說名家名作,星期二三五說生活,目的是讓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日讀名家名作,周一課前和學生講所讀內(nèi)容,星期三下午有興趣小組活動,可以閱讀文學作品,星期四在課前說。學生開始的時候說得不怎么好,慢慢地,說的寫的都很好。
比如:李云、秦雅靜的《外祖父,想說愛你真的很難》,就很深刻地寫出了阿廖沙眼里的外祖父的種種不堪:周末清算孩子們的錯誤的方式(談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外祖父對家人的謾罵和毒打,外祖父的自私冷酷吝嗇(對小茨岡偷竊的態(tài)度),對格里戈里的態(tài)度,分家破產(chǎn)后和外祖母分茶葉等,分析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有理有據(jù)。
陳學瑞、張雨晴的《有你,困難面前絕不退縮》:“圣地亞哥,這位平凡的老人卻用他的精神和意志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在連續(xù)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仍然滿懷希望的出海打魚,因為他堅信明天是新的一天,一切都會重新開始,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再次出海終于,讓他捕到了一條的馬加魚……”
三、說題目
因為有了平時的說生活練習,學生寫作文時基本上能做到在生活中挑選寫作的鮮活生動的素材,不再愁沒話可說。平時的說文學作品練習讓學生讀了很多的書,學生有了“吸納”,“傾吐”起來也是氣定神閑,底氣十足??晌也痪镁桶l(fā)現(xiàn)學生審題有很多失誤,尤其是一些題目的語言表述比較抽象時,學生往往會錯意,寫走題,于是我又來個作文課上說題目。
說題目,一方面是學生理解題目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學生把作文和生活對接的過程。一般來說,我讓學生采取三步走的說題目步驟。第一步解釋這個題目的意思,即字面意思;第二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這個作文題;第三步讓學生說說,這個題目讓你想到哪些事件。如此三步下來,學生就會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了。
如:《網(wǎng)絡與生活》,說說這個題目出題者想知道什么?你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一下這個題目?學生都知道是網(wǎng)絡對中學生生活的影響。那你由這個題目想到什么?很多學生迷戀網(wǎng)絡生活,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墮落為不良少年?誰,怎樣的迷戀,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由什么樣的變化,有沒有具體事件表明他所受影響?用哪種表達方式能打動讀者?
《隱藏的愛》,怎么理解?表面上讓你看不出來的愛,這讓你想到:為什么不讓你看出?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事?
一年多來,我找了大量的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讓學生訓練,效果比較明顯。以前改學生的作文,讓我感覺很折磨,現(xiàn)在通過自創(chuàng)的三說一寫的訓練,兩個班級的多數(shù)學生不再害怕作文,還經(jīng)常有學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哪給我賞鑒,改作文時也常常有驚喜。三說一寫教學法,在實踐中運用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效果不斷改進,不斷調(diào)整做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