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
袁偉時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中國近代史專家,近年來在學術(shù)界十分活躍,名揚中外。袁老先生1931年12月出生,今年已84歲了。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臉色紅潤,皮膚光滑,思維敏捷,毫無老態(tài),被人稱為“老頑童”。與人交談中,始終保持著神采飛揚的表情。談到歷史時,他的自信與雄辯令人折服;談到生活時,他的語調(diào)中常帶著頑童般的調(diào)皮,話到得意處,便發(fā)出爽朗笑聲。一個數(shù)十年沉浸在史書中的智者,他的快樂和自信來自他的學識與智慧。他對旁人的感染力寫在他誠懇而天真的笑臉上。袁先生的大作《中國現(xiàn)代思想散論》作者簡介下面印著這樣幾行字:走一萬米路,干八小時活;冷看歷史波濤,笑評人間是非;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身心兩健,自得其樂。這也是袁老先生的養(yǎng)生之道。
據(jù)袁先生自己講,他小時候身體并不好,五六歲時得了一場大病很嚴重。當時父親將他抱到山腳邊一個沒人住的屋子里,并請和尚為他做法事,結(jié)果總算是保住了小命。念高中時,有一次體育課還不及格,要補考。一個身體原本并不怎么好的人,居然能壽登耄耋,這說明袁老先生一定有他過人之處。袁老先生說:“養(yǎng)生的道理都是老生常談,真正的秘訣是堅持。歸納起來是四句話:心態(tài)平和,飲食健康,生活規(guī)律,適度運動?!?/p>
心態(tài)平和 袁老先生一生與書相伴,讀書、買書、教書、寫書,過得是一種學院式的書齋生活,他生性開朗、興趣廣泛。袁先生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看小說、看電影,不僅如此,他還寫博客、織“圍脖”,擁有粉絲無數(shù)。
袁老先生將心態(tài)平和列為養(yǎng)生之首,這的確是見道之言。袁老先生講,最重要的是心態(tài)平和。人不可能不遭遇困難、挫折和壓力。如何應對?虛靜,堅守良知,學術(shù)自信;三者相加就是最好的抗壓墻和智慧催化劑。歷史是永不落幕的連續(xù)劇,以觀察者和批判者的眼光看世界,總會瞥見曙光,藐視橫逆。此外,“天跌下來當被冚(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些老百姓掛在口邊的諺語常蘊含著可貴的智慧。袁老先生客廳里懸掛著一副書法家尚洪濤書寫的古代格言:“虛能養(yǎng)和,靜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這種道家虛靜思想的潛移默化,使得袁偉時先生無論遇到什么風浪,心靈都能非常安寧。
飲食健康 袁老先生說:“飲食方面我是一等良民,一直堅持四不(不抽煙,不喝酒,不吃內(nèi)臟和動物脂肪,不吃辣),五多(青菜,水果,魚,脫脂奶,雜糧多)。每天早晨,我是菜市場最早的顧客之一,把最新鮮的食品帶回家?!贝送猓壬怀岳?,不吃高膽固醇、高脂肪的東西,青菜水果和魚吃得很多,吃雜糧,早上吃牛奶、麥片、玉米。
生活規(guī)律 袁老先生生活很有規(guī)律,幾十年如一日。早睡早起,晚上11點睡覺,早上六點左右起來,中午再睡一個小時左右。
適度運動 袁老先生有一個說法:“走一萬米路,干八小時活”。意思是說,天天走一萬米路,日日干八小時活。袁先生每天沿著中山大學校園走10公里,分兩次,一次一小時。另外,他還堅持早晚各做兩次廣播操。袁先生說:“廣播操是堪與太極拳比美的發(fā)明。每天早晚做,能遠離各種關(guān)節(jié)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