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玟兮
被嫌棄的“老公子”
海夫納怒氣沖沖地回到辦公室,83歲的他身材已不復當年的瀟灑健壯,顯得瘦小而又孱弱。但他的思維和判斷力可從來沒有“縮水”——在今天的集團事務會議上,集團新聘請來的CEO斯科特·弗蘭德斯居然公然與自己叫板。
“我們不應該再關注雜志,而是要轉型成品牌經營公司!”在斯科特的帶領下,集團事務會議討論的全是網站的數據流量、新一季真人秀的投放渠道,斯科特甚至還建議把雜志從每年12期改為10期,以此降低成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網站和移動端的建設上。
合刊?開什么玩笑!這些年輕人怎么會知道雜志代表的意義?他永遠記得自己創(chuàng)辦《花花公子》的場景,這在每個版本的海夫納傳記里都能看到:“1953年盛夏,一位瘦弱男子在客廳的小牌桌上專注地編寫一本雜志,整個編輯部只有他一個人和一臺打字機,這個年輕人是27歲的海夫納,創(chuàng)辦一本雜志是他終生的夢想?!?/p>
總的來說,海夫納是個文藝青年,他高薪聘請撰稿人,“以色情養(yǎng)文學,以文學提升色情”的做法,充分迎合了男性的成功欲,更開創(chuàng)了性感經濟,而承載這種“花花公子哲學”的,就是《花花公子》這本雜志。
可現(xiàn)在呢?《花花公子》的編輯們在大談“短篇采訪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不再延續(xù)海夫納當年推崇的嚴肅文學和深度訪談;而那些曾經吹捧《花花公子》“啟迪了一個時代”的專家們也開始倒戈:“(收入下降)原因出在雜志上,年輕人覺得《花花公子》不再是思想啟迪的先驅,而是父輩們的東西?!?/p>
的確,時代已經變了。當下的男性雜志市場早就不是《花花公子》獨領風騷:《閣樓》以大膽出位的情色內容吸引年輕讀者,《GQ》瞄準精英職場男士,《Maxim》服務需要生活調劑品的已婚男士……而互聯(lián)網更是簡單粗暴地沖擊著一切傳統(tǒng)媒體,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女星名字,照片、視頻應有盡有。
《花花公子》從頂峰時的單刊700萬冊銷量,跌落到2009年時14刊共計200萬冊。廣告收入下降近44%,而公司的市值也已縮水了42%,不容樂觀的財政狀況甚至無法負擔花花公子集團大廈的物業(yè)稅和維護成本——那座位于洛杉磯的辦公樓曾以奢靡聞名于世。
危急時刻,已經退居二線的海夫納重回集團管理層試圖力挽狂瀾。但集團卻把他當成一個“吉祥物”,壓根不把他的意見當回事。想當年,他憑借增加女明星私照,專訪約翰·列儂等明星,成功把《花花公子》從色情刊物轉型成男性雜志?,F(xiàn)在,他著手開辟新欄目,親自挑選“兔女郎”,動用各方關系請來優(yōu)秀撰稿人,當然也可以扭轉乾坤!
海夫納一意孤行地推行了改版,但雜志的銷量并無好轉。分析師們不失時機地開炮:“花花公子真的老了!”而他在集團改革上與CEO、雜志編輯們的種種爭論,也被外界視為“從不服老變成了老頑固”。
海夫納這次難得的沉默了,十分不符合他維持了半個世紀的“激進分子”形象。
吉祥物戰(zhàn)略
也許態(tài)度上激進,商業(yè)上海夫納卻很懂得進退。
文藝青年不適合管理公司,這個道理海夫納早就親身驗證過。在上世紀70年代,玩垮了英國的賭場生意后,他就很痛快地退居二線,把花花公子集團交給更職業(yè)的海夫納家族人士來打理。他作為集團的最大股東,僅擔任《花花公子》的總編輯,負責挑選封面女郎和主辦各種派對。
2009年集團業(yè)績嚴重下滑,曾在報業(yè)連鎖企業(yè)“自由通信”擔任過CEO的斯科特臨危受命,成為集團首位非創(chuàng)始人家族人士的CEO。斯科特是個品牌運營的高手,海夫納雖然不贊同斯科特的理念,但在自己改版雜志的時候卻也放手讓他去做。
斯科特靠著成立經紀公司、培養(yǎng)推薦藝人出演影視劇、邀請暢銷書作者在花花公子官網上“圓桌討論”等一系列舉措,讓花花公子在社交平臺上的關注度飆升,以此提升在年輕群體里的影響力。
這些做法讓海夫納動起了腦筋。他一連幾天都住在編輯部里,和編輯們討論雜志內容?!斑@是海夫納頭一次認真地聽我們解釋為什么不要那么多嚴肅文章?!庇芯庉嫽貞浾f。不多久,《花花公子》的深度訪問稿件逐步減少,被輕松精粹的短篇和高質量的明星大片代替。
“斯科特和我做的是一件事。”海夫納意識到,斯科特并不是在反對他的“花花公子哲學”,而是在把《花花公子》搬到新的載體上,用更新的形式展現(xiàn)。雜志老了,但欲望沒變。而要比對男性欲望的了解,又有誰比“花花公子”更清楚呢?
找準感覺,海夫納的快速轉型讓人驚嘆這位花花公子對社交之道的老辣。他很快就拾起被自己一直冷落的臉書賬號,上傳了自己和雙胞胎女朋友的照片。
僅僅1分鐘,這張照片的點擊率就突破百萬,瞬間登上熱搜榜,更成為第二天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此后,海夫納在社交網絡上表現(xiàn)活躍,除了時不時曬出和各種女友的合照,還和粉絲們互動。緊接著,又有媒體拍到海夫納用電子書閱讀。這個被嫌棄的老古董突然又變成了互聯(lián)網上緊跟時代的潮人。
海夫納以前與兔女郎們廝混、無節(jié)制地花錢開派對,現(xiàn)在,他的浮華生活被他自己曝光到網上,為花花公子公司提升了大量人氣;曾經,海夫納因為不喜歡一個女星而拒絕刊登其照片,被《閣樓》撿漏去做了封面,當期《閣樓》雜志大賣。為此斯科特評價海夫納很任性,但在社交網絡上,這種任性成為了一種個性。海夫納成為年輕人爭先膜拜的“泡妞教父”,無疑也為《花花公子》在年輕網民那里的做了最佳代言。
一向大膽的海夫納甚至開始走到時代前端——他提議推出一檔名為《鄰家女孩》的真人秀節(jié)目:三個普通女孩和海夫納生活在一起,最后海夫納在這三個女孩之間選出一個成為自己的“女朋友”。
這檔聽上去就很色情的節(jié)目,海夫納仍然強調“花花公子哲學”:色情但不下流,還要精致有品位。他特意把拍攝場地選在了自己的豪宅里,家具擺設全部都是私藏藝術品;“追求”女孩時,海夫納更是浪漫招數頻出,展示的每次約會都被稱為“約會教材”。在每次錄制節(jié)目時,已84歲高齡的海夫納永遠在現(xiàn)場指揮,對場景布置、情節(jié)設置精益求精。就像他曾經對雜志的追求一樣,“收視率不重要,更別想他去分析報表,他看重的是制作過程?!焙7蚣{的前秘書說。
節(jié)目播出前遭到了眾多吐槽,甚至是嘲笑,“誰會去看80歲老頭和20歲女孩談戀愛?”然而,其首播的收視率直接躥到了真人秀節(jié)目的前三。
“不管別人怎么抨擊我,我的生活是大多數人向往的,這點我非常清楚。”決定要當好花花公子集團“吉祥物”的海夫納,不過是信手拈來。
“上帝”是女孩
“海夫納只需要談談戀愛,一切就都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蓖顿Y人對于這樣的結果哭笑不得。然而海夫納談戀愛的價值遠不止于此。
真人秀的大熱不出海夫納的意外,但令他驚訝的是,70%的觀眾是女性——那些曾經抨擊《花花公子》物化女性的觀眾都對“海夫納如何挑選女友”非常感興趣。他意識到:“花花公子”作為一個品牌對女性同樣有吸引力。而現(xiàn)在這個社會,性感的價值也不再是單純取悅男性,同樣可以成為女性提升自信和自身品質的標簽。
于是,曾被視為男權象征的海夫納,迅速帶領男性雜志《花花公子》進軍女性市場!
封面女郎不再是性感女性,而是普通女大學生。衣著也不那么暴露,而是強調“自然的性感”。內容部分也增加了女性感興趣的浪漫小說題材,和以女性為第一視角的兩性問題討論版塊。一位報刊亭老板感嘆:“《花花公子》一下子有了粉紅色氣息?!?/p>
海夫納現(xiàn)在可不會再堅持讓雜志“代表”一切。2011年,《鄰家女孩》第二季推出,海夫納宣布除了為自己挑選“女友”,還會讓“女友”成為《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消息一出,近萬名青春美少女爭搶報名。
另外,花花公子集團推出的電子游戲里也增加了女性角色,女性玩家可以在游戲里管理花花公子集團、舉辦派對、和眾多優(yōu)秀愛慕者戀愛,當然也可以通通拒絕掉。
關注女性讀者為花花公子集團帶去了生機,其網絡游戲的營業(yè)額漲幅達15%,雜志銷量下滑的趨勢減緩,甚至吸引到了女性用品的廣告商。
不但讓女孩當《花花公子》的“上帝”,海夫納自己還開始把女友當“繆斯”,尋找事業(yè)靈感。在海夫納86歲生日派對上,他身穿白色禮服,斜靠在沙發(fā)上,被美女圍繞。他俯身對斯科特說:“我們賣掉SPIC(花花公子集團旗下的成人電視網)吧,和視頻平臺合作開發(fā)節(jié)目單元,我們出內容,不用維護,便宜太多!”
一個月后,SPCI成人電視網被賣給了網絡色情巨頭Manwin,花花公子集團開始與視頻平臺洽談合作,全新的節(jié)目定位在女性時尚和兩性關系討論上,花花公子集團的業(yè)務板塊再次被拓寬。
“你怎么想到的?”斯科特有些疑問。
“她告訴我的。”海夫納拍了拍身邊穿白色緊身裙的妙齡女郎,“她在視頻網站工作,有一整套計劃?!?/p>
2013年,花花公子集團基本完成轉型,形成了以服飾、娛樂為主的品牌集團,《花花公子》雜志縮減成10期,但其制作的網絡節(jié)目帶來了千萬美元的廣告收益。同年,海夫納迎娶26歲的英國名模。
在斯科特看來,海夫納是一位真正的“花花公子”:“從他身上你就能看到我們的消費者渴望什么?!钡矎娬{,千萬別讓這位花花公子來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