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妮
秋天嫻靜、輕盈的陽光下,滿是詩意。在這收獲與相思的季節(jié)里,滬上即將再一次迎來每年十月的文化盛宴——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在此次參演的節(jié)目中,“八音合”愛沙尼亞鋼琴音樂會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們很少有機會欣賞到這種獨特的鋼琴“樂隊”的演出形式,這對于滬上的樂迷來說,正是領略別樣鋼琴魅力的好機會。
愛沙尼亞鋼琴樂隊
愛沙尼亞鋼琴樂隊(The Estonian Piano Orchestra)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樂隊,成立于2002年的Klaver國際鋼琴節(jié)。他們的表演形式與眾不同,通常由二到八位鋼琴家在一到四架鋼琴上以合奏的形式進行演出,形成形式不一的“驚喜合奏”。他們演奏的曲目囊括了從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二十世紀以及當代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等。此次來滬的音樂會中,愛沙尼亞鋼琴樂隊將演奏格林卡的音樂會序曲《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斯美塔那的交響詩《理查德三世》(Richard III)、拉威爾的《波萊羅》、瓦格納的音樂會序曲《唐豪瑟》以及愛沙尼亞作曲家Jaan R??ts與Urmas Sisask的《為八位鋼琴家與四臺鋼琴創(chuàng)作的協(xié)奏曲》與《宇宙的聲音》(Voices of the Universe)。此次演出的曲目在選擇與安排上頗為精心,猶如西方經(jīng)典作品與愛沙尼亞當代作品之間的對話——一方面展現(xiàn)同為西方的俄羅斯、法國、捷克、德國與愛沙尼亞作品的民族風格對話,另一方面則是十九至二十世紀的作品與當代作品的對話。他們此次選擇以八位鋼琴家的合奏演釋交響樂作品作為音樂會的主要形式,八個人的“交響樂團”讓人很期待。
出生于不同時代的八位愛沙尼亞鋼琴家,最初來自四個鋼琴二重奏組合,自成立“愛沙尼亞鋼琴樂隊”之后,在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著名的音樂廳——愛沙尼亞音樂廳(Estonia Concert Hall)以及Tartu、P?rnu和J?hvi等其他城市進行巡回演出,并于2011年在倫敦舉辦的愛沙尼亞音樂節(ji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創(chuàng)建初期,樂隊只是選擇一些西方經(jīng)典作品進行編排、演出。之后,樂隊逐漸得到肯定、大獲好評,鋼琴家們對樂隊的演奏曲目提出全新要求,除了改編經(jīng)典曲目之外,還與多位愛沙尼亞作曲家——Peeter V?hi、Jaan R??ts、ülo Krigul 與Urmas Sisask等進行合作,作曲家們?yōu)槠洫毺氐难莩鲂问剿?,專門為樂隊創(chuàng)作“個性”作品。
評判一支好樂隊的藝術水準除了“個性”的作品外,與它的成員也密不可分。愛沙尼亞鋼琴樂隊的總監(jiān)由每年在塔林舉辦兩次Klaver國際鋼琴節(jié)的藝術總監(jiān)、鋼琴家Lauri V?inmaa擔任。Lauri V?inmaa曾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倫敦皇家音樂學院以及塔林音樂學院跟隨大師普列特涅夫、克里斯托弗·埃爾頓(Christopher Elton)與布魯諾·魯克(Bruno Lukk)學習。之后,他在愛沙尼亞音樂和戲劇學院任教,他的多位學生都贏得了國際獎項。同時,他也在英國、荷蘭、意大利與芬蘭開設大師班,并且多次在國際音樂大賽中擔任評委。最“特別”的是,Lauri V?inmaa是芬蘭坦佩雷鋼琴實驗室(Tampere Piano Laboratory in Finland)的創(chuàng)始人,該實驗室關注于鋼琴家在身體與精神上的挑戰(zhàn)。Lauri擅長演奏的曲目眾多,從巴洛克時期到當代作品,其中包括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與鋼琴協(xié)奏曲全集以及阿沃·帕特(Arvo P?rt)與施尼特凱(Alfred Schnittke)的鋼琴音樂全集。最初與Lauri V?inmaa搭檔的是來自愛沙尼亞交響樂團的鋼琴家Piret V?inmaa,他們自2001年開始合作。Piret V?inmaa –Lauri V?inmaa組合開始合作時只是進行一些鋼琴二重奏的演奏,之后他們與作曲家Urmas Sisask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Urmas Sisask更是為他們創(chuàng)作了由三十首鋼琴曲組成的鋼琴套曲《愛沙尼亞國家星空》(Estonian National Starry Sky)。
樂隊成員Toivo Pe?ske是塔林音樂高中室內(nèi)樂管弦樂隊(Chamber Orchestra of the Tallinn Music High School)、塔林青年管弦樂隊(Tallinn Youth Orchestra)與愛沙尼亞室內(nèi)樂管弦樂隊(Virumaa Chamber Orchestra)的創(chuàng)立者,并擔任這三個樂隊的指揮。目前,他在愛沙尼亞音樂和戲劇學院教授室內(nèi)樂。早期與之合作的是現(xiàn)在的同事Nata-Ly Sakkos,她與不同的藝術家錄制過多張室內(nèi)樂的LP與CD。作為鋼琴二重奏組合,Toivo Pe?ske與Nata-Ly Sakkos在圣彼得堡求學期間就開始了合作,經(jīng)過大量西方經(jīng)典曲目的演出后,他們之間的默契十足,其嫻熟、精湛的演奏吸引了一批愛沙尼亞、芬蘭與俄羅斯眾多當代作曲家的青睞,這些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眾多當代作品已由這對鋼琴二重奏組合進行首演。合作期間,Nata-Ly Sakkos和Toivo Pe?ske共同參加了在俄羅斯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與葉卡捷琳堡的節(jié)日演出,以及在芬蘭的約恩蘇節(jié)、斯德哥爾摩的波羅的海音樂節(jié)與卡爾斯魯厄及其他地方舉辦的愛沙尼亞文化日演出。
同在愛沙尼亞音樂和戲劇學院及塔林音樂高中任教的Ratassepp與Mikalai自1998年起開始合作,他們曾在德國舉辦的國際ARD音樂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并在立陶宛的考納斯和意大利的帕多瓦國際大賽中獲得二等獎。之后,這對鋼琴二重奏組合在德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與愛沙尼亞等地舉行了多場獨奏音樂會,并與當?shù)刂墓芟覙逢牰啻魏献?。他們二重奏的演出曲目涵蓋了從莫扎特到當代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其中最為擅長的是愛沙尼亞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另一對搭檔Habak與Kopvillem-Ruubel自1986年開始合作,在近三十年的磨合中,他們共同參與了德國、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等國家的演出。
《協(xié)奏曲》與《宇宙的聲音》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標榜為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Jaan R??ts將具有反古典、活潑幽默風格的作品帶入愛沙尼亞。在他的音樂中,他習慣避免作品的戲劇性與敘事性,偶爾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些許抒情性與新浪漫主義風格特征,但是他更為偏愛將有力的節(jié)奏作為作品的基本要素,擅長將各種音樂片段如滾筒攪拌機一般混合再創(chuàng)作。R??ts說:“我不喜歡嚴格的作曲系統(tǒng)。我更喜歡吸收不同的音樂材料,過濾它,根據(jù)情感的發(fā)展需要而使用它,并將這作為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Jaan R??ts于1957年畢業(yè)于塔林國立音樂學院,擔任過愛沙尼亞作曲家協(xié)會的會長。他的音樂大部分為器樂作品,從1957至1993三十多年的歲月里,R??ts完成了十部交響曲、二十四部協(xié)奏曲以及其他室內(nèi)樂、管弦樂、鋼琴獨奏作品。對于這部受愛沙尼亞鋼琴樂隊的委約創(chuàng)作于2005年的《協(xié)奏曲》,R??ts感慨道:“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非常不容易,我希望最終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可以集藝術與互動為一體。就音樂而言,這部作品可以通過一位鋼琴家與一臺鋼琴去表達,但是,其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鋼琴家與鋼琴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音樂會上演的第二部愛沙尼亞現(xiàn)代作品《宇宙的聲音》由作曲家Urmas Sisask受樂隊委約而創(chuàng)作。Urmas Sisask是一位風格多變的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鋼琴、合唱、室內(nèi)樂與交響樂作品,更為特殊的是他對天文學的熱衷如同他對音樂的喜愛。Sisask在童年一次戶外探險中,因欣賞星空時觸發(fā)靈感而即興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有關宇宙的音樂作品——鋼琴套曲《孩子們的仙后座》(Cassiopeia for Children)。之后,天文學便成了他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要靈感來源。Sisask宇宙題材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式:一種是靠直覺,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眼中的星空;另一種是運用數(shù)學方法,音樂的音高來自客觀的宇宙運動。Sisask創(chuàng)作的天文學題材音樂多為器樂作品,例如鋼琴三部曲《星空周期》(Starry Sky Cycles)——分別是《北方天空》(Northern Skies)、《南方天空》(Southern Skies)與《古代愛沙尼亞的天空》(The Sky of Ancient Estonia),鋼琴套曲《十二星宮》(Zodiac),單簧管協(xié)奏曲《重疊的雙子星》(Eclipsing Bynaries),長笛和吉他曲《海爾波普彗星》(The Hale Bopp Comet)等。
除此之外,Sisask的創(chuàng)作還受到了薩滿教文化以及愛沙尼亞民歌的影響,他經(jīng)常將鋼琴與薩滿鼓加入到他的作品中。對于此次將要上演的《宇宙的聲音》,Urmas Sisask說道:“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我前半生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的總結(jié)。作品88號是一部以客觀宇宙為參照物的作品,鋼琴的調(diào)性與天空中的星座數(shù)量等同。這就如同宇宙(星系、恒星、行星、彗星等)是一個定期、和諧的運動,而這部作品涉及了整個宇宙?!?/p>
雖然整部作品是連續(xù)演奏的,但它的內(nèi)容可以分為十一個部分,即:1. 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誕生(The Big Bang. Birth of the Universe);2. 可見的宇宙(The Visible Universe);3. 進入宇宙的秘密,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距離(Journey into the Secrets of the Universe. Distance of the Milky Way and the Andromeda Galaxy);4. 星系團的時間尺度(Time Scale of a Galactic Cluster);5. 一個超星系團的時間尺度(Time Scale of a Supercluster);6. 總星系的網(wǎng)絡(The Metagalactical Web);7. 細胞結(jié)構的振蕩尺度(The Cellular Structure’s Oscillating Scale);8. 你多大了,宇宙?(How Old Are You, Universe?);9. 在微觀世界的旅程,宇宙γ射線與普朗克次元(Journey into the Microworld. Cosmic Gamma Radiation and the Planck Dimension);10. 回到地球(Back home to Earth);11. 結(jié)局,對宇宙的贊美詩(Finale. Hymn to the Universe)?!瘪雎燬isask的這部作品,你既可以在他的音樂中感受到一顆粒子的存在,也可以感受到整個宇宙的浩瀚!
愛沙尼亞鋼琴樂隊的此次魔都之行為首次訪華,八個人的“交響樂團”將會如何呈現(xiàn)他們的“個性”?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讓我們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