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清
中美兩國是經濟上互補性最強的兩個國家,擁有巨大的合作需求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經濟上的互補性實際上使兩國都能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益。同時,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在全球治理上也存在許多共同利益。
中國夢與美國夢可能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體現了各自國家的人民對美好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從國際關系的角度看,中國夢與美國夢更是相互助益,彼此助力。
第一,和平和諧的國際環(huán)境是實現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基礎。保持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和維護世界和平,從而確保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過程不中斷,是中國人的普遍共識。再加上中國現在國內問題和國內矛盾非常復雜,中國更希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所以,中國根本不存在挑戰(zhàn)美國的意愿。并且,中美之間的矛盾與分歧都不具有演變成激烈或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的特征。同時,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意識到進行戰(zhàn)爭得不償失,戰(zhàn)爭成本大于戰(zhàn)爭收益時,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下降。盡管美國是一個超級大國,但它也并沒有強大到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步。我們很難想象,美國會悍然對中國對武。
第二,互利共贏是實現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內在邏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關系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進。這至少造成了兩個方面的深刻影響:一是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不斷增強,“零和”游戲的邏輯被打破,沖突會導致“雙輸”,合作則會帶來“雙贏”。二是很多以前需要通過政治手段和軍事手段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和其他方式來解決。當前,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僅在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加強了,并且政治方面的相互依存也在加強。這樣,國家之間不僅要加強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而且也應該懂得國家間的有效合作是建立在合理妥協的基礎上的,必要的妥協和讓步是最有效的國際合作的前提。中美關系也是這樣,有沖突、有矛盾,但是共同利益很多;沖突和矛盾升級,雙方都會招致損失;加強合作和對話,信任增強,雙方都會受益。
中美兩國是經濟上互補性最強的兩個國家,擁有巨大的合作需求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經濟上的互補性實際上使兩國都能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益。同時,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在全球治理上也存在許多共同利益。許多重要的國際問題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美國也需要中國的支持與合作,特別是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更需要大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
第三,中美之間增信釋疑,可以為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實現創(chuàng)造機遇。中國人對美國人似乎存在天然的好感,這是發(fā)展中美關系的非常良好的社會基礎。有時反美情緒上升,可能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客觀存在的個別“憤青”,他們把對國內問題的不滿和憤懣情緒轉移到了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不滿上,無論這種政策是否真正存在問題和失誤;二是有些人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確”,好像“反美”就能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堅定,而實際上,這些人可能在骨子里比誰都“羨慕”美國的繁榮和富裕。
相較而言,美國國內政治對中美關系的影響可能更深,有時甚至會導致中美關系出現嚴重倒退。美國在政治、經濟、人權、勞工、宗教和社會等領域都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團,它們各自代表一定群體和行業(yè)的利益,往往通過游說、捐款、訴訟、示威或者輿論炒作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中美關系。其中,也不乏具有強烈“反華”傾向的利益集團,他們甚至會采用一定方式向外事決策機構施加壓力從而影響美國對華政策。這樣,中美之間必須多溝通、多交流、多協調,增強政策的透明性,并使對方明確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利益訴求和底線原則,從而增強戰(zhàn)略互信,避免陷入相互猜疑和安全困境中。
責編/劉瑞一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