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2014年3月的一個清晨,美國洛杉磯發(fā)生了里氏4.7級的地震,大約三分鐘之后,《洛杉磯時報》的網絡媒體就發(fā)布了一條不到110字的消息,這是全美首家通報了這一突發(fā)事件的新聞媒體。為什么記者能花短短的三分鐘寫完并發(fā)布這條消息呢?想起來真有點不可思議。其實,這條新聞是一個叫Quakebot的計算機算法生成的,換句話說,這條新聞就是由機器人寫作完成的。
Quakebot首先去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網絡數據中心抓取最新的地震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填進事先編好的寫作模板里,“寫好”的稿子再通過報社的內容管理系統(tǒng)發(fā)送給值班編輯,經過編輯的審核并確定無誤后,很快就發(fā)布到網絡上。
除了天氣和地質報道之外,近兩年,機器人在媒體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寬泛了。它能幫助人類記者、編輯做很多他們沒有時間做、不想做,或者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收集、分析大量的數據和事實,以及公司的財務報告等。此外,機器人還有一大優(yōu)勢就是寫作速度極快。前不久,機器人記者和真人記者展開了一場有趣的比賽。結果機器人用了兩分鐘就完成了一篇財經報道,而平時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真人記者卻用了七分多鐘來完成這篇財經報道。在文采上,真人的確更勝一籌,但是,現(xiàn)在的機器人越來越聰明,他們能不斷學習真人的寫作風格,越來越逼近人類作者的寫作質量。他們不僅有糾錯的能力,還能學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還有,機器人逢年過節(jié)不需要休假、不會生病,也不會錯過截稿時間,而且不用支付薪水。
其實,目前美國每年都有上百萬篇的新聞稿是由機器人撰寫、潤色和發(fā)布的。那么,機器人記者會取代真人記者嗎?敘述科學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哈蒙德在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預測,到2027年,美國超過90%的新聞將會由機器人來完成。將來,廣告和公關策劃恐怕也會逐漸被機器人所取代。所以,如果有一天,你讀到的這篇短文是由機器人寫作的,也不要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