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力
好書推薦請發(fā)至:johannes_cq@163.com
在我看來,蔡康永就像阿蒂克斯一樣,都是知更鳥,善良,不傷害人,卻有著“原罪”。在對待這種孤獨的承受偏見的群體時,殺死一只知更鳥,就變成了群體行為
《殺死一只知更鳥》
哈珀·李 著
最近看了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比看同名電影時更加感慨,不得不來推薦一下。
美國南方有一句俗語:殺死一只知更鳥是一種罪惡。哈珀·李在書中也做過解釋,律師阿蒂克斯對女兒斯科特說,知更鳥有著動聽的歌喉,它除了給人們盡情歌唱外,從不破壞花草,不毀壞莊稼,殺死這樣的鳥是一種罪惡。書中,“知更鳥”的象征意義,就是小鎮(zhèn)梅崗上的黑人群體,或者也包括為黑人辯護的律師阿蒂克斯。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30年代,雖然美國很早就完成了解放黑奴的革命,但黑人在美國仍然需要忍受根深蒂固的偏見。所以,當(dāng)一名白人女子誣陷善良黑人托馬斯“強奸”她的時候,幾乎所有白人都立刻認定托馬斯有罪,“為黑鬼幫腔”的阿蒂克斯也有罪。
阿蒂克斯是一個完美的父親、律師,他在法庭上的演講振聾發(fā)聵。故事雖然沒有以喜劇告終,托馬斯在脫逃的時候被槍擊致死,阿蒂克斯甚至為他準備了上訴,但是這次為平等正義的發(fā)聲終于留在了為種族問題抗爭的歷史上。
“種族”是一個虛妄的東西,其實人類生物學(xué)從未將人類劃分為不同的“種族”,只有種族主義才堅持強調(diào)人種間的差異。在“種族”問題之外,諸如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同性戀歧視,因為文化和歷史原因產(chǎn)生的偏見問題,在文明社會越發(fā)凸顯。
最近看了不少《奇葩說》,蔡康永在“我們該不該向父母出柜”一集中,聲淚俱下,講述了自己出柜14年的感受,最讓他刻骨銘心的不是社會偏見帶來的壓力,而是一種孤獨感,所有演藝圈的朋友想出柜時都會來征詢他的意見,他總是不建議對方出柜,所以一直以來,就只有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那里,橫眉冷對千夫指。
在我看來,蔡康永就像阿蒂克斯一樣,都是知更鳥,善良,不傷害人,卻有著“原罪”。蔡康永所說的孤獨很好理解,在異性戀者為大多數(shù)的社會中,作為少數(shù)人的同性戀者,一旦出柜,偏見勢必會如潮水一般涌來。在對待這種孤獨的承受偏見的群體時,殺死一只知更鳥,就變成了群體行為,在這個多數(shù)人的群體中,每個人的罪惡便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而這種群體的罪惡,卻是我們最應(yīng)擔(dān)心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