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嬋
第一次在冬天與家人一起北上去吉林游玩,自小生長在江南的我,自是滿心雀躍地期盼著能感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
抵達長春,氣溫顯示零下10℃,走在戶外卻絲毫不覺得寒冷,微微的風竟比上海5℃的空氣還溫和些。賓館房間內(nèi)溫暖如春,只需穿襯衫,真是“有暖氣就可以任性”。
幾天后應朋友之邀來到吉林市,這是全國唯一一個與省同名的城市,松花江貫穿而過,是看霧凇的好去處。在朋友陪同下,品蕎麥冷面,吃打糕,嘗烤魚烤肉,啃棒骨;觀冰燈,賞霧凇,坐雪地狗爬犁,看老翁鑿冰釣魚,不亦樂乎。自由活動那日,經(jīng)一位熱情的出租車司機大叔推薦,我們來到了烏拉街滿族鎮(zhèn)。此地舊時為明代女真扈倫部“烏拉國”所在地,被稱為“中國滿族第一鎮(zhèn)”。為著滿族民俗、薩滿文化而來,沒想到卻在這里有了一場與烏拉滿族火鍋的溫暖邂逅。
鎮(zhèn)上有好幾家滿族火鍋店,中午用餐時便選了其中人氣較旺的一家。那火鍋的鍋是銅制的,下部較窄,底座呈碗反扣狀,當中開一門洞,里邊可加木炭;上半部較寬,中間是煙囪,與下面的炭火灶相通,周圍呈環(huán)湖狀,為涮菜加湯之處;鍋的兩側(cè)配有提環(huán)。尤其特別的是,每一個鍋上的煙囪都直通到天花板,?與頂上縱橫交錯的煙道連成一體,蔚為壯觀。
鍋底是用骨頭湯精心熬燉而成的,再放入漬菜——酸白菜切成的絲,使得湯頭濃而不膩,入口鮮香。上來的涮鍋原料有白肉、血腸、牛羊肉、粉條、蘑菇、凍豆腐、蔬菜等,再配以芝麻醬、韭菜花、蒜泥、香油、腐乳等調(diào)制而成的蘸醬。一時間,紅的紅,綠的綠,白的白,香的香,琳瑯滿目,令人食欲大增。老板娘說:“這白肉血腸是滿族傳統(tǒng)佳肴。”白肉是選皮薄肉嫩的豬腰盤部,剔骨去皮切成塊狀,在鍋中放入各色佐料,煮熟后切成薄片。舊時將白肉作為滿族王公貴族祭祀用的祭品,也稱“福肉”。血腸是在新鮮豬(羊)血中拌上各種調(diào)料,灌腸后煮制而成。將白肉及切片的血腸在沸騰的鍋中略涮一涮撈起品嘗,白肉鮮嫩,血腸脆嫩,無需蘸料便已覺味美醇香。融融暖意,濃濃東北味,經(jīng)由美食直達心底。
滿族火鍋起源于民間,升華于廟堂。由于皇家的推崇,曾成為清朝御膳。進入宮廷后的烏拉火鍋,底湯中加入名貴中藥材,以野味、山珍為菜品,輔以海鮮配料,食材精美而考究。昔日輝煌的王朝早已被歷史塵埃所湮沒,而烏拉火鍋則洗盡宮廷鉛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依舊回歸到了尋常百姓家,成為寒冬臘月“餐桌上的一道春風”,亦是一代又一代人舌尖上的回味,心尖上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