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大概20年前我開始做“中國領先企業(yè)的研究”,在這20年研究過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們的企業(yè)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是組織的瓶頸和慣性。
一個組織到底有什么樣的思維慣性?這對企業(yè)來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常常說改革難、轉型難,很大原因是整個組織的思維慣性卡了殼。
好組織不談成功,只談成長
我不認為創(chuàng)新很難,我覺得轉型比創(chuàng)新還難。在為企業(yè)做轉型服務的過程中,我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轉型比創(chuàng)新到底難在什么地方,其中很重要的是整個組織的思維慣性。這個思維慣性當中很重要的是,你是一個增長型的思維還是非增長型的思維。增長型的思維就是把KPI完成,不要冒險。非增長型的思維就會不斷地努力去做,在任何情況下看到的都是機會,不會僅僅看到挑戰(zhàn)和壓力,所以不可能有焦慮。
很多人都在問我,說他的公司有30年歷史,核心競爭力很強大,我就說忘掉它。我們都知道華為為什么有競爭力,因為在華為的邏輯里面只有成長沒有成功。他從來沒有講過成功,一直在講成長,要擁有從外向內看的能力。有人問我新希望六和有什么,我說我們只走在成長的路上。你的能力,特別是核心能力要不斷地重新構建、打磨。這對很多企業(yè)來講可能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根本的問題就是你是否愿意確立一條非增長的路。
去年9月30號,我給所有的經理人寫了一封信,標題就是“向自己挑戰(zhàn)”,你只能挑戰(zhàn)自己,不是你挑戰(zhàn)別人。如果你要轉型,你和你的組織首先要做的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我在很多場合講到哈佛商學院營銷學教授西奧多·萊維特說的一句話:“客戶要的不是五毫米的電鉆,要的是直徑五毫米的鉆孔?!蔽覀冴P注的都是產品,如果你的思維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那么轉型不可能成功,只有真正回歸顧客才可以成功。
第二,轉型到底做什么?轉型真正要做的就是提供解決方案。對石油的危機、未來的危機、空氣的危機,全世界都喊了很久。從我的角度看,我們不缺乏轉型的思想、觀點、邏輯,最缺的是轉型必須用行動檢驗,必須提供解決方案。企業(yè)如果真的在做轉型,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解決方案,而不是整個體系或者系統(tǒng)怎么設計。
第三,轉型最核心的是什么?其實是效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同盟國之所以取勝,是因為用了勞動效率來進行自我改造。今天,雖然說中國的GDP,甚至一切發(fā)展都非常漂亮,但在效率上沒有非常明顯的進步。沒有效率上的進步,結果就是耗費所有的資源去獲得增長。如果國家和企業(yè)要真正實現(xiàn)轉型,本質上的要求就是提高效率,而核心就是人的投入產出。
今天,組織上最大的要求是什么?就是讓權力能夠去到一線。用任正非的話講,今天的市場競爭是一個班長戰(zhàn)爭。我自己進入新希望六和集團第一個動作就是拆小組織結構,我們必須讓所有的決策和資源進入到一線,因為只有一線才能帶來顧客的增長。所以,未來的組織結構應該被打碎,也許不在未來,現(xiàn)在就應該被打碎。
互聯(lián)網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去中心化、去平臺化和去權威化。新的組織模式基本上是要求一個一個項目、一個一個團隊或者一個一個經營單位獨立完整地面對顧客,獲取顧客的滿意度。這是對組織者變革很重要的要求,換個角度說,組織轉型的核心就是要持續(xù)地向顧客做出反應。
改變文化,找到對的人
如果真的要做轉型,成功改變最需要也最關鍵的就是這三個因素:
第一,變革領導者,你必須真正了解到,怎樣才能幫助到所有人去相信改變社會帶來的美好。今天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傳遞正能量,你要像一個布道者一樣去工作。你不能僅僅告訴別人應該怎么做,還要告訴他做這件事情會得到的美好是什么,支撐是什么。這種正能量的推進是對所有管理者的新要求。
第二,我們要形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要能夠幫助到整個組織做變化。聯(lián)想三十周年的時候,柳傳志寫了一封信,信里提到了“聯(lián)想的發(fā)動機文化”。里面說到整個聯(lián)想內部是一種發(fā)動機的概念,高管是大的發(fā)動機,子公司是小的發(fā)動機,他們像齒輪一樣,互相咬合,有動力。所以還會不斷有新的小發(fā)動機出現(xiàn)。最后我們看到了聯(lián)想今天的輝煌成績,這就是對文化的要求。我們在不同的階段對文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對文化的要求就是如何激活組織,如何激發(fā)活力。你怎么才能讓組織中的每個人變得很正向、有活力。
第三,對人的要求,我們都希望找到優(yōu)秀的能人,其實應該是找對的人。我們今天遇到的情況是復雜性所帶來的多重混亂。管理中的混亂和復雜就是,增長的速度超過了整個組織中能力增長的速度。傳統(tǒng)行業(yè)當中真正懂互聯(lián)網的人很少,這說明你對這個時代增長的能力已經沒辦法把握了。
增長的復雜性和增長的關系之間會有一個差,這個差就叫混亂,這就是我們管理的挑戰(zhàn)。你要讓“對”的人的增長速度超過復雜性的增長速度。當你與對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對組織有一個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這個邊界平臺能不能打開,這是核心。很多企業(yè)為什么在今天找不到合心意的人才,原因是你很想“擁有”一個對的人,但是對的人很難擁有。
最近,在我公司的轉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業(yè)務里有六個領域需要增加新的人員,可是在這六個領域當中,我們內部沒有合適的人。我在全球范圍內掃描到六個人,但這六個人中有三個是我們公司已經花了好幾年時間洽談,但都沒有成功的。
我認為這是談的方法不對。我特設了首席科學家的職位,我跟這三位講,你想干什么就去干,但是我們要簽一個合約。因為能人最大的厲害就是要自由,同時他們也會承擔責任、主動創(chuàng)新并自覺自律。你告訴我,你做一個項目需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錢,要我怎么配合,他們三個人開出條件,我都滿足他們,現(xiàn)在他們仨都來了。然后有的人說,他不能全職來我這兒。我說沒有關系,最后發(fā)現(xiàn)他們三個人在新希望幾乎都成了全職。
組織轉型的概念就是要把決策機制放到一線,讓你的團隊真正面對顧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改變管理者,改變整個公司的文化,找到對的人。
今天,對組織的要求就是——不要想“擁有”這個人,大家必須理解人的天性是向往自由的。這樣想,你才可以真正跟“對的人”在一起。
[編輯 袁翊菡]
E-mail:y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