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摘要】當前,我國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中關于“第三者”的界定不甚明確,應該統(tǒng)一起來。要確立機動車交通責任強制保險中第三受害人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根據(jù)機動車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目的和性質的不同,應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原則,應該把被保險人所承擔的超出自身責任比例的賠償部分納入商業(yè)三責險的保障范圍。
【關鍵詞】機動車 責任保險 第三者 直接請求權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指機動車所有者向保險人支付一定的保險費,當機動車所有者或其準許的駕駛員在使用被保險車輛的過程中發(fā)生交通事故,且引起第三者人身傷害和財產(chǎn)損失時,本應由被保險人承擔的賠償費用,讓保險人來支付的保險。①目前,我國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包括兩個方面,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簡稱“交強險”)和機動車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簡稱“商業(yè)三者險”)。作為一種責任保險,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分散了機動車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因使用機動車而帶來的風險,確保侵害人有足夠的賠償能力,尤其是交強險實質上已經(jīng)成為社會福利保障措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確保受害人能得到必要及時的救助,維護社會穩(wěn)定。
國家現(xiàn)行的有關立法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進行了相應規(guī)定,對于商業(yè)性機動車三者險卻沒有任何的規(guī)定。交強險處于賠付的第一層級,保障加害人最基本的賠償能力和受害人獲得最基本的救濟;商業(yè)第三者險屬于投保人自愿購買,處于賠付的第二層級投保,保障加害人有更高的賠付能力和無過錯的受害人獲得更高賠償。商業(yè)第三者險與交強險之間是一種補充與被補充的關系。
第三者的界定
學者鄒海林對責任保險的第三者作出了定義,他認為,責任保險第三者是指“責任保險單約定的當事人和關系人以外的、對被保險人享有賠償請求權的人?!雹谟纱丝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中的第三者應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外的,在保險車輛的意外事故中遭受人身傷害或者財產(chǎn)損失,且請求被保險人作出經(jīng)濟賠償?shù)娜恕?/p>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受害人包括本車人員和被保險人之外的受害人,該規(guī)定把車乘人員排除在了強制保險之外?!稒C動車輛保險條款》第二條也間接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中“第三人”作了界定。對于商業(yè)三責險,《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第三條、第五條規(guī)定直接將投保人、保險人、被保險人和車上人員、保險車輛駕駛人、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保險車輛駕駛人家庭成員排除在了商業(yè)三責險的“第三者”之外。③上述規(guī)定均把以下人員排除在第三者之外:車乘人員,包括駕駛員、售票員、乘客等;駕駛員,由于被保險人與駕駛員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合同關系,因此,保險車輛的駕駛人等同于被保險人;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④
我國上述不同規(guī)定很容易造成對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中“第三者”界定的范圍不統(tǒng)一,對法條隨意解釋,司法實踐中意見難以統(tǒng)一,可能會出現(xiàn)相似案情不同法院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決,抑或是判決結果相同但依據(jù)不同,有違公平和正義。
第三者的直接請求權
直接請求權,指機動車在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造成被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時,事故的受害者能夠直接請求保險人支付損害賠償額的權利。⑤研究世界各國的立法可知,在機動車責任強制保險方面,不少國家賦予了受害第三人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而在投保人自愿辦理的商業(yè)性機動車保險方面,各國的規(guī)定有所不同。目前,我國還沒有對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相關規(guī)定。
目前對機動車責任保險第三者對保險人是否享有直接請求權大致有三種觀點:一是否定說。這種觀點認為,機動車責任保險應當遵循責任保險的主要原則,機動車在交付責任險后,假如發(fā)生事故時涉及第三人,將會涉及兩類法律關系和三方主體。即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保險合同關系和受害者與肇事方之間的侵權責任關系。而保險人與第三人并不存在合同關系,由于合同具有相對性,因此第三人不具有請求保險人的權利。二是肯定說。這種觀點認為,機動車責任保險的宗旨是保護受害人,而實現(xiàn)這一宗旨的途徑就是賦予第三人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這樣可以節(jié)約訴訟成本,簡化法律關系。三是折衷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根據(jù)合同的相對性,商業(yè)三者險中的第三人沒有權利請求保險人,但根據(jù)交強險的特別規(guī)定,賦予了第三人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而且還有學者認為,交強險也只有部分項目第三人向保險人享有直接請求權。
筆者贊同折衷說,即基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的立法目的應當規(guī)定第三者對保險人的直接請求權。否則就會導致第三人不能及時取得賠償,而保險人想以低價、增加資金流轉收益而拖延賠償?shù)牟缓侠憩F(xiàn)象,同時也增加了訴訟成本,不利于更好保護受害第三者的利益。考慮到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的區(qū)別,筆者認為從公共政策角度出發(fā)交強險應當規(guī)定第三者直接請求權,商業(yè)三者險基于責任保險原則和合同相對性可以不作具體規(guī)定。
歸責原則與責任承擔
作為一種責任保險,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釆用不同的歸責原則,會影響被保險人是否承擔責任以及承擔多大的責任,進而影響到保險人是否需要賠付或者賠付金額的大小。總之,歸責原則與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聯(lián)系緊密,其對第三者責任險影響很大。⑥由于交強險的設置,保險人具有的“無過錯給付”責任,又打破了傳統(tǒng)責任保險“有責任才有保險責任”的基本定義。
筆者認為由于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的性質和目的側重不同,應分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隨著公共政策越來越多得導向對受害者的保護,交強險被賦予了社會保險的性質,朝著傾向于保障受害人為主,填補受害人損失為輔的方向發(fā)展;對交強險,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在機動車投保了交強險的情形下,無論受害人是否存在過錯,在保險限額內(nèi)均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至于保險人承擔的是“替代責任”還是“獨立的無過錯給付責任”,筆者認為從最終結果來看并無明顯不同,都是損害賠償責任由保險人承擔,被保險人自身不承擔責任。而商業(yè)三者險是由被保險人自愿投保的,旨在提高自身賠付能力,將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所以保險合同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以填補保險人損失為目標,其性質是保保險人“替代”被保險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商業(yè)三者險應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受害人只能向侵權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關系,再由侵權人根據(jù)責任保險合同,將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即商業(yè)三者險以被保險人是否承擔責任為保險標的。
所以按照上述對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不同歸責原則的分析,表現(xiàn)在賠償順序方面應為:如果機動車主在投保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之前投保了交強險。則應當先由交強險部分承擔無過錯賠付責任,超過交強險限額的部分,再由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根據(jù)事故中被保險人的過錯大小來承擔“替代”賠償責任。倘若被保險人本應承擔的賠償責任超過了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總的賠償限額的,則被保險人還應當依據(jù)侵權責任法的規(guī)定自行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筆者在責任承擔相關文獻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問題,被保險人因連帶責任所承擔的超出自身責任比例的賠償部分是否屬于商業(yè)三責險的保障范圍。對此,保險公司會根據(jù)保險合同中的有關約定來主張只承擔比例責任而拒絕承擔連帶責任,其理由是保險人答應承擔連帶責任后,代位追償權也許會落空,且要支付追償權的額外費用。如果被保險人購買了責任保險,且與他人共同造成了交通事故,需要承擔連帶責任,根據(jù)“按責賠付”條款,需要支付一筆超過事故比例連帶責任的賠償準備金,且在承擔連帶責任后,承擔向“致害第三人”追償落空后的風險,被保險人購買責任保險的目的將會大打折扣。而這時就會出現(xiàn)是先考慮保險人的利益還是被保險人的利益。筆者贊同學者韓長印的觀點,即保險公司應當首先考慮轉移被保險人責任風險的合同利益,而不是排除自己的連帶責任,減輕自身責任負擔的合同利益。為了全面保障受害人的權利和利益,保障那些已經(jīng)承擔了全部連帶責任的加害人一方的追償權,就要盡力提高機動車的投保比率。假如機動車發(fā)生了交通事故,各方都有商業(yè)三責險和交強險,受害人就可以請求各保險人承擔連帶責任。在此情況下,任何一個保險人或者被保險人在承擔了連帶責任后,對其他責任保險人的追償權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單位:鄭州科技學院)
【注釋】
①秦琴:“試論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第25頁。
②鄒海林:《責任保險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14頁。
③李文中:“論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中‘第三者’的界定”,《保險研究》,2011年第10期,第55頁。
④唐松青:“機動車責任保險第三人直接請求權問題研究”,《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第200頁。
⑤余文海:“交強險直接請求權法律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第56頁。
⑥曾瀟:“從歸責原則論我國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的完善”,西南財經(jīng)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第33頁。
責編 /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