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被查,據(jù)報道所披露的信息,讓人們看到,一些曾經(jīng)影響重大的事件后面,原是有律師、推手在運作,而且這種運作不是尋求真相、維護權(quán)益、解決問題,而是起哄滋事,必使事件走向失序。例如黑龍江慶安槍擊案,很多人曾經(jīng)為之慷慨陳詞,現(xiàn)在看來,有炒作團隊不斷激發(fā)事態(tài)的作用。
參與其間的人或許多是善意,只是無意識地被推手們征召,去推高輿論而已,但現(xiàn)在也未必就會清醒。因為他們是價值堅定的人,相信推手力量有限而權(quán)力力量無限,故而推手之危險不如權(quán)力之危險,受推手的騙算不得什么,或者即使推手搞事,也有“倒逼權(quán)力”的好處。何況,很多人都是對自己的智商有信心的人,不會承認推手騙得了自己,即使曾經(jīng)是根據(jù)推手造作的信息及事態(tài)發(fā)言,回頭還會種種辦法自我寬解。
“謠言倒逼真相”,是個曾經(jīng)有過的說法。因為謠言畢竟不太好聽,這個說法往往省略為“倒逼真相”。因為真相可貴,因為真相容易被掩蓋,所以無論用什么辦法“逼”出來都好,謠言也可以成為一種手段。這是一些人的認識。對此,我一直不以為然。既然我們要求取的是真實,反對的是虛假,又何以能夠容忍制造虛假的東西來獲取真實?虛假是惡,我們難道可以用惡來反對惡?
鋒銳律師事務所被查,信息及時披露,應該是一件好事。但網(wǎng)上一些反應,又讓人不知到底意欲如何了。媒體不報道吧,會說信息不公開、不透明,這是可以料想的。媒體報道了,又會說“看看,記者都沒好意思署名”。記者也真名實姓了,那么,還有說法的,那就是“媒體審判”、“媒體定罪”。我就不明白,媒體報道是該報道還是該不報道呢?合意,謠言都可愛;不合意,報道都是“媒體定罪”?是不是媒體必須說鋒銳所有律師被查,公安機關(guān)查得不應該,才算是又公開又客觀呢?
鋒銳所的律師算是“法律人”。法律人是一個廣譜的集合體,下至法學生,上至大法官,包括法律學者、律師、警察、檢察官,所有吃法律飯的,甚至自認為信仰法律的人,都算。法律人并不自外于法律,否則他就是特權(quán)群體。不僅如此,既然是“法律人”,就更應當信仰法律、依法而行。然而,事實如何呢?公檢法中有執(zhí)法犯法、貪贓枉法,律師隊伍也并不干凈。抓捕觸犯法律的律師,跟抓捕觸犯法律的法官,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抓捕觸犯法律的法官,不會有什么反對,抓捕觸犯法律的律師,則會一片嘩然,好像律師是“法律人”,就自然知所進退,不會犯法,又像抓了觸犯法律的律師,法治就斷了種似的。
“法律人”的說法,多少可以讓我們有所警醒?!胺扇恕笨赡艹蔀橐环N身份的同類體認,相互給臉,相互客氣,“法律人不為難法律人”。過去,讀書人相互體認,一得功名,進官府都要看坐,普通人就得下跪叩頭,要懲罰秀才,先得革了功名再說。鋒銳所被查案件的報道中可以看到,該所一些人庭上哄鬧、庭外滋事,并未受到有效制止,難道是制止其行為缺乏法律依據(jù)、執(zhí)法手段,還是“法律人”之間不便出手?成為“法律人”,有門檻,大學多從法學專業(yè)出來,老師在同一圈乃至是同一個,同學都在吃法律飯,這一小圈與那一小圈掛起鉤來,容易得很,公檢法司和律師間,熟人社會易結(jié),名人影響力、名人認同度也高,可能形成人際關(guān)系勝過法律的現(xiàn)象。社會講依法治國,有人就主張“法律人治理”,好像法律人之治,就會是法治了,但實際上,法律人之間的相互勾兌,可能只是“同仁之治”、“同門之治”,與法治背道而馳。
鋒銳律師事務所被查,尚在進行中,公安機關(guān)、檢察機關(guān)、審判機關(guān),程序還多。要就案件談是非,不妨稍加等待。急于將鋒銳所被查認定為“法治倒退”,并不嚴肅,畢竟身在事外的人,沒有誰了解鋒銳所到底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