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
誰都知道人脈很重要,所以有些人非常勤奮地“做人脈”。他們往往逢人就換名片、加微信;見到名人或者重要人物必合影;逢年過節(jié),給所有他覺得重要的人發(fā)一條相同的祝福短信;聊天的時候,會本能地提及他“認識”的一些大人物。
這些人脈投資的方法往往令人心生厭惡,人們碰到這樣的人常常會敬而遠之。因此,投資人脈方法不對,只會給你帶來負面的影響。那么,“人脈投資”你真的做對了嗎?
人脈是投資不是消費
很多人認為,人脈越多就越好。因為一般來說,人脈做得好的人往往認識人比較多,但這句話反過來是不成立的。
“認識人多”不等于“人脈廣”。如果你認識了很多人,但是在需要的時候人家不愿意幫你,那你認識那么多人又有何用呢?所以,人脈法則第一條是要扭轉“以多寡論英雄”的人脈觀。
人脈的基礎是你的“被利用價值”。構成我們?nèi)嗣}的絕大部分“好友”,其實都是基于“利益交換”而被連接到一起的。既然是利益交換關系,那么你能換回來多少價值,也就取決于你自己能給出去多少價值。
所以,請記住這一點:人脈的價值和你認識他多久沒有關系,和你跟他喝過多少次酒沒有關系,唯一有關系的就是你對他有多大的利用價值。你的利用價值越大,他就越會幫你。與其把時間花在多認識人上面,不如花時間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
被利用價值大概有如下這些方面:你的崗位權力或者個人影響力;你的財力;你的智慧或者專業(yè)技術能力;你的個人魅力,比如長得好看、說話幽默、人格高尚;你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你的名氣。
投資品和消費品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我們輕易不會去“消耗”投資品。比如說我們手中有一萬股阿里巴巴的股票,我們預期它的價格會到200美元,那我們一定會把這些股票都留著。
人脈也是一種投資,投資標的是什么呢?就是“面子”。面子相當于就是人脈市場的股票。如果你給了某人一個面子,就相當于購買了1股他發(fā)行的股票,當你在需要的時候你可以請他還你一個面子,這就相當于是拋售了這個股票。
股票拋了就沒有了,所以面子輕易不要去動用,你用一次就少一次。如果能用錢解決的,盡量直接用錢解決,面子盡量用在錢解決不了的事情上。
比如說,當年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想報答曹操,曹操死活不要,后來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奉命劫殺,此時曹操讓關羽還他個面子,關羽只好放了他一條生路。
當然,既然是投資就有漲有跌。有可能你看走了眼,你給了某人一個面子,結果當你想要的時候他不給你,那就相當于你這個股票跌了。
用好“平臺”事半功倍
談到積累人脈關系,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通過各種社交網(wǎng)站如人人網(wǎng)、微博等來擴展自己的圈子,自己的校友、同鄉(xiāng)、同行業(yè)的人都是自己的積累對象。
然而,這種方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收效甚微的。因為你可以在微博上認識很多人,但是他們不會和你有親近感,想要加強網(wǎng)絡上的弱聯(lián)系,還是需要線下的互動交往。
有人喜歡參加“飯局”,混“圈子”,但其實這樣做投入產(chǎn)出比很低。吃飯的人數(shù)最好控制在4個人以內(nèi),超過4個人的談話就沒有有效信息了。因此,“平臺”很重要,用好“平臺”,往往會事半功倍。
這里說的平臺,特指能夠讓你獲得較大社交面的職業(yè),典型的平臺包括:商會、行業(yè)協(xié)會或企業(yè)家俱樂部工作人員;培訓師、咨詢師等。
事實上,“平臺”有很多,所有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職業(yè)基本上都具有平臺屬性。比如說,銷售員可以建立以客戶為對象的人脈網(wǎng)絡,市場人員可以建立以經(jīng)銷商為對象的人脈網(wǎng)絡,采購員可以建立以供應商為對象的人脈網(wǎng)絡。
反向思考的話,那些背后有“平臺”的人也是值得結交的,我們可以通過他連接到他背后的社交網(wǎng)絡。
美國最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非常善于利用平臺來經(jīng)營自己的人脈。他在哈佛大學任教期間,曾經(jīng)主持過一個“國際研討班”暑期項目,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領袖來哈佛參加這個研討班。
這些人當中有很多后來成為了聲名顯赫的大人物,比如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法國總統(tǒng)德斯坦、以色列總統(tǒng)伊加爾·阿隆、土耳其總理埃維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其他人后來也大多非富即貴。
除此之外,基辛格還主持了一份叫《融合》的學術季刊,他利用這個媒體平臺向大人物進行約稿,結交了許多知名人士。
不過這里要補充一句,雖然平臺給了基辛格很大的幫助,但平臺只是一塊敲門磚,基辛格之所以能和這些人交上朋友主要還是靠自己的淵博學識,這就是他的被利用價值。
合理配置“投資組合”
在人脈市場當中,那些名人、高端人士就像是熱門股,誰都想要巴結他們,但是門檻太高,小投資者怎能攀附得上?
你即便花很多錢買了某個大會的門票,甚至幸運的在現(xiàn)場合了張影,那又能怎樣呢?巴結這事,成本最高,收益最小,建議是盡量少做。
我們最應該投資兩類人。第一類是和我們層次相仿的人,大家社會地位接近,所處的人生階段接近,做事的時候交集最大,相互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互助”關系。
聽說過馬奈、賽尚、莫奈、雷諾阿、畢沙羅這些名字嗎?他們都是著名的印象派畫家,150年前他們經(jīng)常一起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聚會,共同開創(chuàng)了印象派這個新畫派,也共同分享了世界級畫家的盛名。
第二類應該投資的是比我們社會地位略低的人,比如說下屬、年輕人,我們應該盡力的去“提攜”他們。一個人要往上走,不但需要上面有人提攜,還需要下面有人支撐,缺少任何一股力量你都是上不去的。
蔣介石早年受孫中山提攜一路高升,但是地位并不穩(wěn)固,因為他缺少下面能夠支撐他的人,后來做了黃埔軍校的校長之后,蔣介石有了自己的班底,這才算是有了根基。提攜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就好比低價買入潛力股,這類股票才是真正能讓人賺大錢的。
專業(yè)投資人會把資本投入到不同類型的資產(chǎn)上面,從而形成一個“投資組合”,經(jīng)營人脈也適用這個方法。
既然是組合,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給人脈資產(chǎn)分類呢?可以這樣分:無利益關系好友,比如同學、鄰居、玩伴、閨蜜,和他們相處你啥也不用多想,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
工作人脈,比如同事、公司外部合作伙伴,對這類關系不必太刻意親近,保持“舒適距離”即可,太近了反而讓人多想。
支撐性人脈,比如你的下屬、你看好的年輕人,他們是你未來向上發(fā)展的助推力量,應該多給他們幫助和指導。
提攜性人脈,比如認可你的領導、給你指點的恩師、看好你的大佬,不過你盡量不要找他們幫忙,多和他們聊天請教,多學習他們做人做事的方式,學習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這些才更加重要。
橫向人脈,他們和你可能沒有利益交集,但是對于擴大你的見識很有幫助,比如旅行時認識的驢友、其他行業(yè)的朋友、一起打球的球友。
以上幾種類型的人脈,你的資產(chǎn)組合當中最好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