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稚亞 李晗
電視劇《虎媽貓爸》于2015年5月3日在東方、天津衛(wèi)視首播,根據CSM(索福瑞收視率調查公司)的數(shù)據顯示,該劇開播第二天,收視率已經破1。SMG影視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介紹《虎媽貓爸》的播出成績時也曾透露,該劇在東方衛(wèi)視播出時平均收視率高達1.4,單集最高收視率為2.88(CSM34城市)。此劇開播19天,就有6.3億網民緊緊跟隨,引發(fā)40.1萬條海嘯般的討論。這一系列成績的獲得是如何做到的?對我國電視劇的發(fā)展又有哪些啟示?
注意力=題材+時機
早在2011年,“虎媽”、“貓爸”之爭就已開始。其導火索是美國華裔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出版的《虎媽戰(zhàn)歌》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作者嚴格教育兩個女兒的故事。在這種虎媽式的培養(yǎng)模式下,兩個女兒的成績每年都是“A”,其中大女兒14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奏,小女兒12歲就成為了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此書一經問世,就如病毒一樣快速傳播。然而,來自中國上海的“貓爸”常智韜卻用自己女兒的事例反駁了蔡美兒的觀點。他認為,“虎媽”的教育方法有待商榷。常智韜給了女兒很大的自由空間,從未硬性規(guī)定女兒要幾點鐘吃飯、幾點鐘睡覺、幾點鐘看書等,但他女兒也能年年拿獎學金,最終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
一時間,有關教育孩子到底應該采用“虎媽”式還是“貓爸”式的爭論層出不窮。時隔4年,電視劇《虎媽貓爸》的播出再次搶灘各大話題榜,且較之前更勝一籌。究其原因,在于該劇集中呈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學區(qū)房、隔代帶孩子等問題,從題材上抓住了各年齡段觀眾的眼球。其次,也是順應時機的產物。
縱觀我國電視劇的發(fā)展,其經歷了1958-1978年間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發(fā)展、1978-1992年間從電視劇事業(yè)到產業(yè)的轉型過渡、1992-2012年間電視劇產業(yè)的初探和縱深發(fā)展以及2012年至今的新拐點4個階段。如今,我國正在從電視劇生產大國向強國邁進。
“回看2012年之后的電視劇類型就可略知一二?!敝袊鴤髅酱髮W影視藝術學院教授李勝利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分析說,早些年的電視劇主要是以家庭劇、婆媳斗、老年人等題材為主,后來是中年人題材的電視劇,之后是以小孩為主的《小爸爸》、《小兒難養(yǎng)》等。由此看來,關于孩子的教育沖突展現(xiàn)得愈加激烈且集中?!啊痘屫埌帧吩谶@樣的時機下誕生,受到廣泛關注是必然的?!崩顒倮f。
此外,該劇顛覆了以往國產劇的刻板模式,與前幾年的80后育兒劇單純“臉譜化”完全不同,《虎媽貓爸》拍出了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一部色彩豐富、富有時尚感的作品。劇里有輕松詼諧,有溫馨浪漫,有劍拔弩張,有似水柔情,有理想的憧憬,也有觀念的沖突,這些都融入在人物關系、情節(jié)的精巧設計和情感的細膩表現(xiàn)中,平凡卻很真實,帶給觀眾強烈、多樣的審美體驗。
核心=思想+藝術
實際上,一部劇的品質高低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但起決定因素的還是作品的思想內涵,這是一部劇的靈魂,是品質的根本?!耙徊縿∪绻麤]有堅實豐富的內核,外殼再華麗都沒有生命力。”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馬同斌如是說。
《虎媽貓爸》整部劇有3個特點:其一體現(xiàn)了80后教育觀導向存在的問題。劇中真實展現(xiàn)出80后家長們的生活狀態(tài),也濃縮了整個80后的時代生活。如今,社會分層嚴重、主流社會價值觀缺位、社會彌漫著以金錢為上的浮躁氣氛,從而導致一部分人教育觀扭曲,趨向于急功近利。而富二代、官二代的形成對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展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普通大眾的下一代來說,競爭更加激烈。因此80后家長面臨巨大的壓力,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虎媽式的教育逐漸盛行。在劇中,虎媽處于一種幾乎被逼瘋的狀態(tài),體現(xiàn)出很深的憂患意識。“但這種教育觀無視孩子的自尊心和天性,顛覆教育的基本價值和基本原則,管教嚴苛,單純追求成績導致孩子的社會化程度不足和人格缺陷,勢必引起爭伐?!瘪R同斌說。
其二折射出教育方法的差異。劇中表現(xiàn)出了多種教育觀,主要包括虎媽式的嚴格教育、貓爸式的順應孩子的天性教育、婆婆式的“女兒要寵著富養(yǎng)”以及姑媽的西方教育觀。在《南方日報》和3G門戶網站發(fā)起的一次投票中,關于“‘虎媽’PK‘貓爸’,你支持誰”的問題中,有34%的網友選擇了“‘虎媽’,社會殘酷,必須如此教育”;支持“貓爸”的網友則占了40%,原因是“關愛成長,孩子幸福重要”。對于“你覺得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能力”這個問題,有20%到30%的網友選擇了“說不清,教育孩子很頭疼”。從結果上反映出教育方式的確是個說不清楚的問題?;氐絼∏楸旧恚浞从车木褪恰盀楫斚隆焙汀盀殚L遠”之爭,“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以及隔代教育的主導權之爭。多種觀念的爭奪使其思想性更強。
其三將現(xiàn)實生活原汁原味地搬上銀幕,并用藝術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讓觀眾與劇中的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思考一起成長,給不同人物以不同啟示。尤其是對人物間矛盾與沖突的處理十分到位,該劇除了虎媽貓爸這條豐富的主線人物之外,其他副線人物也都是以“車輪大戰(zhàn)”的方式與虎媽貓爸發(fā)生觀念上的碰撞。整部劇將各個人物之間的理念之爭巧妙地轉化為人物之間的沖突矛盾,將教育理念推向深入和白熱化。
由此,馬同斌認為:《虎媽貓爸》這部劇之所以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是因為它觸動了社會審美情感中的精神地帶。
趨勢=現(xiàn)實題材+兒童題材
資本循環(huán)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循環(huán)的終點又是另一個循環(huán)的起點。也就是說,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電視劇作為被消費的一種文化產品,是大眾共享的信息體,在傳播過程中對受眾市場的考慮必不可少。未來電視劇的趨勢如何,與觀眾的關注點密不可分。
“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小升初、國外留學等關注孩子成長問題且現(xiàn)實的電視劇?!崩顒倮J為,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加上兒童題材電視劇的熱度或將不減。
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是指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托,以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審美取向為邏輯起點,以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相對客觀地講述社會現(xiàn)狀、人間百態(tài)和生存境遇的電視劇類型。其主要魅力在于深刻和取材新鮮有活力。因為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都會存在不同的矛盾和社會焦點,對應的觀眾也在不斷變化著。
此外,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能滿足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共同訴求。在主流文化層面,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推崇的創(chuàng)作類型;在精英文化層面,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中嚴格的美學追求、哲學思考和批判精神能讓知識階層從中獲得思考、找到契合點;在大眾文化層面,電視劇本身是大眾文化的產物,能讓觀眾充實精神家園,獲得生活希望。
《虎媽貓爸》就是這樣一例,既反映了主流文化,又讓精英階層從中感受到美學和藝術,也讓大眾覺得影視劇照進了現(xiàn)實。
兒童題材電視劇的興起實際上與整個社會環(huán)境有關。一方面,國家對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和訴求在不斷增大;另一方面,近幾年的生育高峰帶來的“嬰兒潮” 使得上個世紀70、80、90年代人同時做父母,而同時代40-60年代的祖輩又同時參與養(yǎng)育,這樣一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被幾代人所關注,必然引發(fā)矛盾和沖突。但也正因如此,兒童題材的電視劇才能獲得廣泛的受眾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