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作為一個外地人,我一直對“北京”二字有著特殊而復雜的感情,問過幾個相熟的北京本地人,他們也頗多微詞、戲說。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而感受與心得似乎有幾分驚人的相似——愛恨交織。北京人愛他們的家鄉(xiāng),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是沒有多少道理可以說明白這份愛的;外地人愛北京,因為奮不顧身地聚集于此,拖家?guī)Э?,希望扎根、發(fā)芽于此,那份愛也是道不明、寫不清的……北京到底是怎樣的?新北京到底有多少老北京的元素?老北京又傳下來多少給新北京做家寶的?每個人進入北京的時間、狀態(tài)和心境都不一樣,所以心中理解的那份老北京和新北京的概念框架必然不相同,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體會老一輩北漂人的心境與歷程,看懂自己的過去,讀懂未來的自己——讀一讀《老北京夢尋》吧。
在北京的外地人,每天關心些什么呢?除了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電視里面的各種政策、法規(guī)和現(xiàn)象的討論等。人們常說,北京人的政治覺悟高,我今天才發(fā)現(xiàn),這不是北京人獨有的特性,外地來京的老太太也很喜歡抒發(fā)自己的個人政治生活意見,像被壓抑很久沒有表達過一樣,他們都會爭先恐后地去訴說他們的認識和感受,這讓人想起革命年代井岡山的歲月來。在革命年代,百姓生活貧窮、精神富有,每天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但辯論賽和講故事卻是不可或缺的上乘活動。今天,人民的生活富足起來了,大部分中產階級也開始有房有車了,而精神生活卻是相當?shù)膮T乏。一幫朋友聚在一起,往往不是打麻將就是洗桑拿、KTV。北京的外地人在閑暇的時候,最喜歡的事情,還是敘說老家的山山水水。你家曾經(jīng)怎樣怎樣,我家過去如何如何,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在北京的外地人時常想要滲入到北京人的圈子里最終卻發(fā)現(xiàn)總也加入不了。北京人說話時的那份輕松勁,任誰也學不來了;他們開口便會說,我們北京有故宮、長城、鳥巢、水立方,胡同文化、大四合院、京劇的發(fā)源地……開口的那份“我們北京有”,在一瞬間就已經(jīng)把你排除在外了。但俞敏洪曾經(jīng)說過:“放低自己的心態(tài),你將會收獲不一樣的天地?!弊鹬刈约菏峭獾厝说氖聦?,再去看北京的帝都文化、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和京劇發(fā)源地,似乎天地更加寬廣、眼界更加開闊了。
我們不曾真正擁有過北京,我們經(jīng)歷了北京的各大事件。我們對北京的愛是深沉的,不在乎過去是否擁有誰的傳說,我們只是在乎在這個追尋的過程中,去創(chuàng)造傳說!俞敏洪是一個江陰山里頭的人,但在北京有了自己的聲望;王強是內蒙古包頭的小農民教師出身,如今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yè);郭德綱一個在天津麻花街上出生的人,如今成為相聲界的翹楚,好不氣派!北京,是我們的舞臺,有戲的人,便會有戲;北京,是我們的未來,你努力拼搏,舞臺時刻為你敞開。這就是北京,北京的文化整體是奮斗,是自我的實現(xiàn)。甭管別人在北京如何過活、快樂,你不努力不堅持不加油,你就只能永遠羨慕別人的一切,而陷入自己設定的陷阱。
在《老北京夢尋》里,客觀描述了北京的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吃穿住行文化和歷史滄桑感。穿越著所有的線索,作者沒有著重埋下艱苦與奮斗的伏筆。古往今來,京都之地從來是競爭最為激烈,斗爭最為殘酷的地方;老北京是軍閥、政治的斗志;新北京是奮斗和未來的比拼!我們從《老北京夢尋》里看到老北京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似乎看懂了那一個時代年輪;站在北京的地界上,感悟北京今天的發(fā)展與變化,你我都是歷史的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