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榕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游戲具有鮮明的娛樂性與競技性。斗草,是中國民間最為古老的游戲之一。它流布廣泛,傳承至今。
據(jù)南朝梁朝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四民并踏百草之戲?!卑丛唬骸疤ぐ俨荩唇袢擞卸钒俨葜畱蛞病?。此按語由隋人寫就,但其實斗百草與踏百草并不是一件事。踏百草,即今人所理解的踏青。而斗百草,或斗草,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對花草名,以對得貼切者為佳;另一種斗草的韌性,即兩人持草相對,每人兩手各持一草花莖的一端,并使雙方的草莖相勾搭,然后用力相拉,誰的草莖拉斷了就是輸家。踏青與斗草這兩種不同的游戲都在春天,又都與草有關,參與者眾,常常同時進行,也難怪隋人會將它們混為一談了。
早在《詩經(jīng)》中,《芣苢》等篇就有與斗草相關的記錄。而現(xiàn)存文獻中較早寫到斗草游戲的,則可追溯到隋煬帝。他的詞《望江南八闕》其六云:“湖上女精,選正輕盈。猶恨乍離,金殿侶相將盡。是采蓮人,清唱謾頻頻。軒內(nèi)好嬉戲,下龍津。玉管朱弦聞盡夜,踏青斗草事青春,玉輦從群真?!痹~中描述了隋朝時人們嬉戲、踏青、斗草等一系列活動的情形。此外,隋煬帝又令人制作《斗百草》之樂歌。據(jù)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二《樂考十五·樂歌》:“《泛龍舟》,帝(隋煬帝)幸江都宮作。又令太樂令白明達造新聲……《斗雞子》、《斗百草》,還舊宮樂,掩抑擁藏,哀音斷絕。”那么,隋朝時就有樂歌名為《斗百草》。
唐宋以來,不但斗草之風極盛,它在作品中也得到更多的表現(xiàn)。
唐詩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在唐詩中也頻頻提及斗草游戲。如韓愈《城南聯(lián)句》:“蹙繩覲娥婺(愈),斗草擷璣珵(郊)?!比绨拙右椎摹队^兒戲》就是描寫兒童斗草游戲的,詩云:“齠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弄塵復斗草,盡日樂嬉嬉。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癡?”詩中不但描寫兒童的無憂無慮,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兒時情景的回憶和向往。司空圖《燈花》其二:“明朝斗草多應喜,剪得燈花自掃眉。”想象贏得斗草游戲的喜悅。又如吳融《美人三十韻》:“數(shù)錢紅帶結(jié),斗草蒨裙盛?!泵枋龆凡輹r的盛裝。路德延《小兒詩》:“斗草當春徑,爭球出晚秋。”寫兒童的天真。如崔顥《王家少婦》:“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閑來斗百草,度日不成妝?!鄙賸D以斗草來消遣休閑?!遁d酒園詩話又編》評曰:寫嬌憨之態(tài),字字入微,固是其生平最得意筆,宜乎見人索詩,應口輒誦。又如劉禹錫《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游宴之盛因以戲酬》:“若共吳王斗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以游戲的筆墨,道出斗草的風趣。
更為有趣的是,唐朝的斗草游戲還有弄虛作假的情形,有人用胡須代替百草,以奪取游戲的勝利。據(jù)《劉夢得嘉話》:“晉謝靈運美須,臨刑,施為南海祗洹寺維摩塑像須,寺人寶惜。初無虧損,至(唐)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廣物色,令馳驛取之。又恐為他所得,盡棄其余?!卑矘饭髟诙凡萦螒蛑校瑸樵黾踊ㄉ贩N,用“美須”來冒充,足見斗草游戲之盛。此事在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九、劉餗《隋唐嘉話·人物志》、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四百零五、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六《奇物·謝靈運須》、曾慥《類說》卷二十六《靈運須》、朱勝非《紺珠集》卷三《取謝靈運須》等,都有記載。
在宋代,提及斗草游戲的詩詞作品更為豐富。宋詩,如魏野《春日述懷》:“春暖出苑亭,攜筇旁水行。易諳馴鹿性,難辨斗雞情。妻喜載花活,兒夸斗草贏。翻嫌我慵拙,不解強謀生?!痹娙税讯凡萦螒?qū)懙妹钊M生。司馬光評“妻喜載花活,兒夸斗草贏”,真得野人之趣,以其皆非急務也。如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花間女郎只斗草,贏得珠璣滿斗歸?!泵枋龆凡葳A家的樂趣。鄭獬《稚子》:“稚子誰憐衰病馀,雙殘斗草繞庭除。朝來竟學黃家畫,畫破新傳幾本書。”婦女兒童斗草嬉戲,自得其樂。
陸游詩作豐富,詩中提及斗草游戲的次數(shù)也很多。如《初春出游》:“壚邊女兒不解愁,斗草才罷還藏鉤?!薄妒咂越^句》:“嫩隨年少愛花狂,且伴群兒斗草忙。行遍山南山北路,歸時新月浸橫塘?!薄肚才d》:“閑投鄰父祈神社,戲入群兒斗草朋?!薄抖罚骸敖癯晷耗嗌ⅲ0閮和凡萱?。”《幽居述事》:“更就群童閑斗草,人間何處不兒嬉?”《老甚自詠》:“身入兒童斗草社,心如太古結(jié)繩時。”《東籬》:“陪客投壺新罰酒,與兒斗草又輸詩?!钡鹊取j懹蔚倪@些詩句,從一個側(cè)面看出宋代斗草游戲的盛行。
宋詞也同樣著力描寫斗草游戲。如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标淘~寫風俗人情,儼然是一出喜劇小品。東鄰女伴斗草贏而笑生雙臉,足見其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柳永是北宋詞人,他的詞反映民俗也較為充分,也較多提及斗草游戲。如《斗百花》:“春困厭厭,拋擲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緒?!薄赌咎m花慢(清明)》:“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夜半樂》:“競斗草、金釵笑爭賭?!薄秲?nèi)家嬌》:“處處踏青斗草,人人眷紅偎翠?!币嘁娝未凡萦螒虻钠毡樾?。又如歐陽修端午帖子詞《夫人閣》其二:“鳴蜩驚早夏,斗草及良辰。共薦菖華酒,君王壽萬春。”歐詞寫的是皇宮深處的斗草游戲??梢娫谒未现吝_官貴人,下至市井百姓,兒童、婦女都喜歡斗草游戲。
明清詩詞中,對斗草游戲時有提及。明代,胡應麟《南院詞》其六:“烏衣巷口紅妝亞,一路歌聲斗草回?!睂懙某赡昴腥说亩凡?。楊慎《扶南曲》其五:“晚歸因斗草,春困為秋千。”“晚歸因斗草”,興趣之濃可見一斑。清代,如厲鶚《慶清朝慢》詞:“從此滿城斗草,細娘催上?!眳⑴c游戲的人數(shù)之多,不難想象出來。
明清小說中也有不少斗草游戲的描述。明代的小說,如《金瓶梅》第十九回:“或攜手游芳徑之中,或斗草坐香茵之上?!薄斗馍裱萘x》第二十四回:“踏青紫陌,斗草芳叢?!鼻宕男≌f,如《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第六十二回:“才在這里幾個人斗草的,這會子不見了”,“可巧寶玉見他們斗草,也尋了些花來湊戲”。第七十八回:“捉迷屏后,蓮瓣無聲,斗草庭前,蘭芽枉待。”《鏡花緣》第二十三回、七十三回等,都涉及到斗草游戲。
從《詩經(jīng)》時代開始,斗草游戲在文學作品中就得到較多的表現(xiàn),至今江浙一帶仍有流傳,可謂最為古老而流布廣泛,并綿延至今的民間游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