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福
從阿爾卑斯山下的克林斯古鎮(zhèn)出發(fā)已是下午4時,車行幾小時就到了法國,天色已晚,只得夜宿巴黎東南面的南錫小鎮(zhèn)。翌日中午才到達心儀已久的巴黎。
要談巴黎,先得說法國。法國古代的地域名叫高盧,法國的國鳥是公雞,故高盧雄雞也是法國人的代稱。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8,是西歐最大的國家。法國人口為六千多萬,是我國的1/20,在歐洲也算人口大國了。巴黎這個名字是以最早住在這里的高盧巴黎西部族而得名。他們在塞納河左岸建立了小小的市鎮(zhèn)中心,公元前53年就留下了記載。大概是公元358年確定為該市的元年,如此推算,巴黎該有1600多年歷史了。從18世紀中期以來,它就以著名的文化藝術之都而聞名于世。
情迷巴黎
在世界文化人的眼里,除自己祖國外,法蘭西是最具誘惑力的國度。在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上,曾升起無數(shù)智慧之星。那些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編織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風景,備受世人憧憬企慕。18世紀,它是啟蒙運動的中心,繼承發(fā)展文藝復興反封建傳統(tǒng),倡導自由平等博愛。孟德斯鳩(散文《波斯人信札》)、伏爾泰(哲理小說《老實人》)、狄德羅(小說《拉摩的侄兒》)、盧梭(自傳體《懺悔錄》)等作品所提供的哲學思辨,對全世界的民主革命和人文科學發(fā)展提供了多層面的啟迪。19世紀初,它是浪漫主義、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故鄉(xiāng),喬治桑、雨果、貝朗瑞、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梅里美、莫泊桑、左拉、羅曼羅蘭等一大批作家,在新的條件下,發(fā)揚民主革命精神,將批判矛頭直接指向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
他們筆下那些鮮活生動的形象至今仍存活在人們心中,其精湛的藝術表現(xiàn)仍是后世效法的榜樣。
作為法國之心的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強烈的人文精神鑄就的文化語境和哲學底蘊啟迪過不少外來青年春天般的美夢。上世紀初,許多中國未來的政治才俊和文化精英,都在這里受過思想啟蒙和文化滋養(yǎng),從而升上歷史的天空,如周恩來、鄧小平、朱德、李富春、蔡暢、李立三、徐特立、陳毅、聶榮臻、陳季同、蔡元培、梁宗岱、馮沅君、陸侃如、巴金、艾青、錢鍾書、林風眠、徐悲鴻、錢三強、冼星海等等。巴金幾十年后重返巴黎,站在盧梭橡前沉思,后來寫道:“我從這里得到安慰,學到了說真話?!驗閻壅胬怼壅x、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愛人間美好的事物,就是我從法國老師那里受到的教育?!保ā吨卦L巴黎》)艾青于1932年在法國寫的《蘆笛》一詩說: “我從你彩色歐羅巴/帶回一支蘆笛……將吹送出/對于凌侮過它的世界的/毀滅的咒詛的歌?!痹妼懗龊蟛坏?0年,詩人的祖國獲得了新生。巴黎給人的影響,同樣體現(xiàn)在外國青年身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海明威1921年來到巴黎。這位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在巴黎住了一段時間后說:“巴黎就是快樂的同義詞,令人想到寫作……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論去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保ㄉ⑽摹读鲃拥氖⒀纭罚?。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魔幻現(xiàn)實主義鼻祖、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上世紀50年代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棧的閣樓上。他因窮困潦倒,一日三餐無法保障,靠撿巴黎人不吃丟掉的豬骨頭、豬下水維持生存,但仍堅持寫作。他離開時房東太太免收他拖欠的房租。30年后的1982年,當他以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獲諾獎后專門來尋訪他的恩人房東太太。房東太太被來者的身份和誠信感動,拒收欠款,因為她覺得自己“能為世界文學盡一份力”,已經(jīng)得到了補償。而這個受過巴黎人恩惠的作家曾說:巴黎是“哺育他成長的第二故鄉(xiāng)”。
世人贊美巴黎,給了它許多稱謂:藝術巴黎、文物巴黎、時尚巴黎、浪漫巴黎、花園巴黎、天堂巴黎、購物巴黎、旅游巴黎……
《巴黎》一書的作者彼德萊爾說:“巴黎是追逐榮譽的學者、窮困作家、詩人及陰郁藝術家的容身之地,因為她是一座包容的城市?!?/p>
作為一個文化人的我,更喜歡用“人文巴黎”來贊美它。
塞納河游船上
大學時讀《金薔薇》(巴烏斯托斯基作),激起了我對塞納河的初戀,也孕育了我的文學夢。書中塞納河旁,福樓拜先生在屋里通宵寫作亮著的窗戶,不僅是漁夫、水手領航的燈塔,也是從文者畢生奮斗不懈的明燈。而巴黎城郊榮軍橋塞納河旁,清潔工沙梅日夜收集垃圾中的金粉、熔成合金鍛造成金薔薇的故事,更是搞寫作者應走的必由之路。
從書里知道了“塞納河左岸”這個迄今流行世界的、具有厚重文化含量的雅名。一些引領文學朝流的大家,如浪漫主義文運領袖雨果、批判現(xiàn)實主義領軍人物巴爾扎克及一些藝術家,他們在這里懷著強烈“欲望、祈盼、苦斗、掙扎”,實現(xiàn)了偉大的文學夢。《巨人傳》《悲慘世界》《人間喜劇》《茶花女》《紅與黑》《約翰·克里斯朵夫》等影響世界的名著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
水是生命的源頭。塞納河哺育了生命、哺育了一大批影響世界的文學家。為探尋作家們生活的搖藍,為實現(xiàn)一瞻塞河風儀的夙愿,我登上了塞納河游船。塞納河不僅是法國的第二大河,也是巴黎的母親河。它穿過巴黎市區(qū)。巴黎市依河而建,逐漸向兩邊擴展,北邊為右岸,而東面江中的西岱島和圣路易島則是巴黎的發(fā)祥地,迄今仍保留古城舊址。有人說,巴黎的香榭舍大街是法國現(xiàn)代、時尚的象征,而巴黎塞納河岸是法國古代典雅的寫照。一街一河相得益彰,形象生動地敘述著巴黎的過去和現(xiàn)在。巴黎塞納河兩岸,絕大部分是17—19世紀的建筑,提督府、波旁宮、東京宮、王宮、大宮、小宮、榮軍院、拿破侖墓、羅丹紀念館、奧塞博物館、榮軍院教堂,一聽這些古老的名字,就知道它們久遠的建筑年代。而西岱島上的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是最古老的建筑,迄今仍供人觀賞。這些堂館墓院、宮殿府第匯集了當時法國及世界最流行的建筑形式,如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洛可可式等,其建筑風格或富麗堂皇,或莊嚴雄偉,或樸實冷峻,或秀麗典雅,其高度不超過四層。所有建筑的裝飾及河兩岸及庭園內(nèi)雕塑都精致絕妙,豐富多彩。在古老的大建筑旁,還有一些富人專修的別墅,更是花樣翻新,各領風騷。巴黎塞納河上共有36座造型各異的橋。它們裝飾華美,與泛著粼粼波光的河水及兩岸形態(tài)各異、金碧輝煌的古代建筑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趣,形成一道絕妙的大文化風景線。
我們從埃菲爾鐵塔下的塞納河碼頭上船,往西岱島方向行駛。
剛下過雨的巴黎5月早晨,天空明凈如洗,空氣清新濕潤,一陣風吹過,河面碎成一片漣漪。遠處如紗的薄霧逐漸散開,兩岸參差排列、風格各異的建筑、雕塑長卷式依次展開,緩緩地向船后退去,一次難得的“巴黎流動盛宴”開始了?!皝喠ι酱髽虻搅恕!贝系膶в斡弥形慕榻B這座世界上最豪華富麗橋梁的來歷。 這座雍容華貴的鋼材大橋長107米,寬40米,只有一個通游船的金屬橋孔。橋兩側(cè)都是巨大的石柱,頂部還有精美的飛馬雕塑,分別象征科學、藝術、工業(yè)、商業(yè)四大主題。橋上愛神路燈裝飾華美,橋頭的塔門上裝飾有塞納河和涅瓦河的象征雕塑,分別代表法國和俄國。整座橋身都有海神雕塑,邊飾、花卉都精雕細刻,色彩明麗。此橋建于19世紀末,目的是為了慶祝法俄聯(lián)盟。橋名來自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沙皇之子尼古拉二世還親自參加了落成典禮。游船穿過橋孔,眼前豁然開朗。曼妙多姿、輝煌璀璨的建筑群呈現(xiàn)兩岸。這是巴黎塞納河上最精彩的美麗景觀。
法國人視為榮耀的榮軍院就坐落在橋的側(cè)面,是17世紀的路易十四主持修建的。其寬度約200米,高四層。四排近300個哥特式大窗戶增添了樓房的氣勢。中間的特大拱門背后矗立著一座高107米的拱窗方座圓頂尖塔大教堂,輪廓古典,線條強勁。上面五彩斑斕的裝飾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燦爛奪目,氣宇軒昂。榮軍院前是一塊綠草如茵的大草坪,一些人物雕塑點綴其間,給人莊嚴、肅穆感。教堂正下方是拿破倫墓,周邊是其親屬及元帥們的墓穴,巴黎人視此處為神圣之地。
離榮軍院不遠是王宮、大宮、小宮建筑群,都是古典建筑。大宮建于17世紀,是國王路易十三住過的地方。主院是柱廊支撐的二層樓房,上面兩排拱形窗戶,正中是大型拱門,穹頂是羅馬式圓形或拜占庭式的面包形狀,裝飾華麗精致,鍍金加彩。王宮的一面是王室花園,花木繁茂,噴泉雕塑,一應俱全。閃閃發(fā)光的大拱門正中插有法國國旗,據(jù)說這里是國民議會、憲法法院和文化部所在地。大宮、小宮也是高大羅馬式圓柱廊支撐的或圓或方穹頂,正中大拱門高出兩邊樓房,房頂有對稱的兩個帽狀頂蓋,上有鍍金尖塔,直指藍天,美輪美奐。
陽光明媚,江天一色,景在水中,船行天上,人在畫中,迷離夢幻,大快平生。船過協(xié)和橋,一眼就看見協(xié)和廣場金光閃閃的方尖塔。船右側(cè)不遠處,著名的波旁宮就在眼前。這座18世紀修建的波旁王朝宮殿,是專為路易十四的女兒修建的,全采用巴洛克式建筑。十二根圓形羅馬柱頂支撐的大三角屋頂,門楣上刻著人物浮雕,簡潔、大氣,一派皇家氣派,現(xiàn)在是市國民議會所在地。
游船繼續(xù)前行。溫潤的陽光像一支五彩畫筆把寬闊的江面皴染成一幅跳動不已的畫面。右岸綠樹繁花的公園里,不知名的青銅騎士和人物雕象一一掠過;左岸八角涼亭式的報刊亭沿江邊大道排列伸展,是又一道沒有盡頭的亮麗風景線。不同的視覺盛宴,讓人不知疲倦。
前面的風流騎士廣場的新橋是進入西岱島的門戶,建于16世紀。兩個優(yōu)美的拱形橋孔,中間佇立著國王亨利四世騎像,是個古老的景點。過新橋,遠遠就看見巴黎圣母院高聳的兩座塔樓和下面的三道拱門。這是巴黎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12世紀,是法國中世紀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此院因雨果的小說《巴黎圣母院》和電影《鐘樓怪人》而倍增知名度。那塔樓上懸掛著銅鐘,隨著卡西莫多的敲擊而傳遍全世界。此島是巴黎發(fā)祥地,也是法國建國的最早基地。公元3世紀起,這里便成為法國最早的世俗和宗教中心,“西岱”,法語原意為城邦。島上的最高法院、小圣堂、提督府都是較古老的建筑。西岱島、圣路易島像兩顆明珠鑲嵌在塞納河上,它是巴黎市的種子,也是法國人的驕傲。
游船繞島而過,折回時,又經(jīng)橘園、奧賽博物館,這些展館專門展覽現(xiàn)代流行的法蘭西各畫派的作品及雕塑。氣勢恢弘的東京宮很扯人眼球,它是專為1937年世博會修的展館。穿過阿爾瑪橋時,導游介紹,此橋北端的隧道內(nèi)就是戴安娜王妃1997年因車禍香消玉殞的地方。游船開到自由女神像前返回,據(jù)說女神像的“姐姐”在美國紐約,它們都“出生”在法國。返程途中,專注觀賞的神情松弛下來,宛若從歷史隧道中回到現(xiàn)實。悠閑地平視江面,但見明麗的陽光下,江面浮光耀金,波瀾不驚,仿佛巴黎一城的藝術、一城的時尚、一城的文明、一城的浪漫都呈現(xiàn)在跳躍的浪花里了。塞納河兩岸的古典建筑、雕塑、橋梁是古典藝術的結(jié)晶,是古典美學的體現(xiàn),更是法國歷史的活頁!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塞納河,你果真是文學藝術的搖籃!
盧浮宮的鎮(zhèn)館“三寶”及其它
巴黎大小有400多個博物館,盧浮宮是老大。它位于巴黎中心偏北部,占地45公頃,比天安門廣場略大一點,始建于1204年。展館分四層,165個展廳,40多萬件展品分藏其中。有人計算,哪怕每件展品掃描一分鐘,也需要10個月才能完成。作為只有半天參觀時間的團隊游客只能光顧鎮(zhèn)館之寶,其它連走馬觀花都“觀”不完。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薩摩特拉斯的勝利女神都在賽納河一側(cè)的德儂館。三座都是女性雕塑,都是外國作品。把別人的寶貝當成自己的國寶來鎮(zhèn)館,法國人毫不掩飾地說,因為這里是世界藝術展館。
走進德儂館一樓,遠遠就看見心儀已久、愛與美的斷臂女神維納斯站在階梯的平臺上。隨著照像的人流移動,好不容易才得近前一瞻風儀。這是一尊大理石雕塑真品,高202厘米,是古希臘約公元前100年的作品,作者是普克拉西特。她被埋在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公元1820年才被當?shù)匾晃晦r(nóng)民挖土時發(fā)現(xiàn)。被發(fā)現(xiàn)時已斷成兩部分,先是被希臘一位商人買下并準備運走。此時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停泊米洛港,船長聞訊,立即強行從商人手中買走后,獻給法國。斷臂女神半裸身軀,赤腳站立,面容端莊而俊美,自然平靜中帶幾分嫵媚,且五官精致,胸部豐滿,肌膚光滑潤澤;健美勻稱的身段完全符合當今“黃金分割”比例。它既是古希臘古典藝術的象征,也符合現(xiàn)代美學的要求。兩千多年來,它一直是世界雕塑藝術的偶像,世世代代凈化著人們的心靈。據(jù)說德國詩人海涅曾來到盧浮宮,久久地坐在盧浮宮前大哭,哭什么呢?哭的是一個被侮辱了的完美,哭的是那走向完美之路既艱辛而又遙遠……!多少雕塑家曾煞費苦心想恢復維納斯原貌都未能如愿,為什么?愛與美女神維納斯永遠告訴我們,不完美才是完美。
來到德儂館二樓,但見人如潮涌。這里既有古希臘文物、雕塑,也有繪畫刻印,是展品相對集中的地方。在過道階梯平臺上,立著振翅欲飛的斷頭缺臂的“勝利女神”,其豐滿體形與維納斯相似,也是半裸腹部,都是古希臘雕塑家的大理石制品,創(chuàng)作年代約公元前190年,高328厘米。不同的是女神被安上了理想的雙翅昂立船頭,海風呼嘯,折疊的衣衫被吹起,幾處被海浪打濕,緊緊地貼在她的肌膚上,使健美的身軀充滿活力,魅力四射,富有質(zhì)感。那迎風前傾的身軀,象征與海洋狂瀾搏斗的生命力。勝利女神是1803年被發(fā)現(xiàn)的。她被掩埋在希臘薩摩特拉斯島高處一座廟宇的廢墟中,其右側(cè)向上騰飛的雄姿,有庇護、引領海員乘風破浪永遠向前的意蘊。其可能是為紀念一次海戰(zhàn)或航海的勝利而雕塑的。在東方人的眼里,勝利女神的知名度也許比不上維納斯,但她卻是西方人心里的偶像,是堅強、勇往直前的象征?!短┨鼓峥颂枴妨⒂诖^的男女主角面對死亡作迎風展翅的浪漫風采就源于此。西方一些商品品牌也常用此名。兩千多年來,勝利女神受到人們的禮贊。這里可引用莎士比亞的詩來贊她:“這樣——當你死去,你仍舊可以不死;這樣,你雖然死去,卻實在仍舊永存于世;因為有和你一樣的生命,永遠延續(xù)不止?!?/p>
為盡快找到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蒙娜麗莎》,我們穿過法國畫廊來到意大利畫廊,往前一望,不足一米長度的蒙娜麗莎油畫被鏡框罩著,像前長隊緩緩移動。我們耐著性子好不容易來到近前,立刻被那神秘、溫柔的微笑所感動,排隊等待的煩惱頓時化作烏有。這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力作,也是意大利畫派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1503—1506年(不斷完善),是木板油畫,長寬77×53厘米。她的原型是一位叫焦貢妲(意語)的意大利少婦,是畫家最得意之作,出國時都隨身攜帶,后被法國國王多次懇求、并出高價收購。這是用光和影塑造出的神秘女像,光線來自左邊和遠方的美景。畫家用細致而靈巧的筆觸刻劃那高高的地平線上伸展出的美麗風景,用空中透視手法從近到遠層層鋪設,近前的小路與河水、土地、樹林、天空融于一體作人物的背景。蒙娜麗莎手扶欄桿的身影輪廓朦朧模糊。畫家不追求身體的曲線,而是細致、突出地表達她的靈魂,刻意尋求隱藏在她那莫測高深的眼神和微笑中的奧妙。她那端莊、沉穩(wěn)的儀表,她那微微啟開的雙唇,她那含蓄、神秘的微笑被視為永恒的高雅。無論你蒙著哪只眼睛,另一只眼睛都溫柔、平靜地笑看著你。這世上最迷人的女人眼睛不知“迷”倒了多少癡男怨女。偉大的藝術雖不能當飯吃,但它是慰藉心靈的一味雞湯,會穿越時光永遠撫慰你的靈魂。
1911年,它在展覽會上被盜,兩年之后在佛羅倫薩(畫家出生地)被找回。1956年,它又在展覽館里遭人襲擊。在20世紀里,它還被藝術家們多次挪用。據(jù)說,當年拿破侖一世把盧浮宮更名為拿破侖博物館時曾把《蒙娜麗莎》取去掛在他的宮廷臥室里。這些事件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赐耆?zhèn)館之寶,我們折回法蘭西畫廊,開始欣賞起博物館主人的畫來。整個繪畫藏品中,法蘭西畫派自然是數(shù)量最多的。穹頂、四壁掛滿大大小小油畫,大到七八個床單面積,小到1米長度,琳瑯滿目,大氣磅礴,在燈光照耀下整個大廳一派金碧輝煌。油畫源于歐洲,表現(xiàn)力強,豐富多彩的生活都盡可入畫。這里以寫實油畫為主,除宮廷、宗教題材外,敘事史詩、神話傳奇、歷史事件、英雄業(yè)績、戰(zhàn)爭場面,朝代更迭都有畫作。西方人偏重形象傳世,東方人偏重文字傳承。在第77展廳中,法國著名畫家路易·大衛(wèi)的《拿破侖一世的加冕》(1806—1807年創(chuàng)作)讓人形象地感受到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那鮮活的加冕場景令人震撼。畫布油畫621×979厘米,占了廳中小半壁。畫面背景是高大、雄偉的巴黎圣母院大廳,廳內(nèi)各角落共有200位達官顯貴,其中一些人的面孔清晰可辨。此時拿破侖正舉起皇后冠準備戴在約瑟芬頭上。畫家甚至描繪了當時的缺席者——帝王之母。她應坐在教皇旁邊。(其時,為拿破侖擔心的母親正在趕來的路上。)德國人寫的《拿破侖傳》有一章節(jié)專門描寫此事:“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拿破侖身上,等他向教皇跪拜,并由教皇為他戴上皇冠。然而出人意料的事發(fā)生了,在眾目睽睽下,拿破侖自己手執(zhí)皇冠,面向民眾,背對教皇,像平時一樣筆直地站立著,為自己戴上了皇冠;然后又親自為跪在地上的夫人加冕?!闭麄€畫面突出了拿破侖藐視宗教、皇家法典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信自力。畫中舉起權(quán)杖的教皇的無可奈何的惱怒,權(quán)臣們的驚愕、貴婦們的驚羨都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據(jù)說當拿破侖看到畫后大為贊嘆:“多么的生動、多么的真實,這哪里是繪畫,而是人站在畫上。”歐仁·德拉克洛瓦的巨幅油畫《自由女神領導人民》(創(chuàng)作于1830年)是一幅政治宣傳式的真實宣言。它描繪的是1830年7月推翻查理一世統(tǒng)治的光榮戰(zhàn)斗。自由女神裸露胸部,右手緊握紅藍白旗,左手握槍,赤腳從死尸旁踩過,偏過頭號召自由戰(zhàn)士勇猛向前。所有持槍者在女神感召下奮勇向前。整個畫畫充滿動感,戰(zhàn)爭氣氛濃烈,讓我們了解了自由女神的來歷。尼克拉·普森的巨幅油畫《劫掠薩賓婦女》(1637—1638年)描繪古羅馬故事開端的一個情節(jié):統(tǒng)治者邀請鄰國居民來參加游戲,實際隱藏一個陰謀:強壯無妻的男人強奪薩賓婦女。場面激烈動蕩,人物表情錯綜復雜,百余人物都充滿動感。
有人說,盧浮宮博物館是古今藝術的百科全書,你不僅能了解各類藝術流派發(fā)展的進程,還可以從畫面形象中感受到鮮活的歷史事件和戰(zhàn)爭場景。是的,時間終會流逝,曾經(jīng)輝煌的文明也注定成為歷史,成為遙遠而模糊的記憶。我們應該做的或許就只有力所能及地把見識到的東西描繪、記錄并保存下來,以便為后來做一個佐證,證實我們曾怎樣走過來,曾有過怎樣的生活。感謝盧浮宮為世界文明留下了一些鮮活的記憶。
“凡爾賽”聯(lián)想
體現(xiàn)法國人至高榮耀的凡爾賽宮,是世界最著名、最宏大、最豪華的皇宮之一。它坐落在離巴黎市區(qū)20多里的西南面,過去、現(xiàn)在都是法蘭西的政治中心,是接待尊貴外國元首和使節(jié)的地方。
宮前寬闊的廣場上塑立著皇宮建造者路易十四的青銅像。他左手緊握韁繩,右手指向前方,一派征服者的王者風范。后面不遠處,高高飄揚著紅白藍的法國國旗。不言而喻,這皇宮是法蘭西的象征。
順著銅像往前走,一座氣勢磅礴的鍍金平頂皇宮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映射出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
這里原來是法國皇室的狩獵場。1661年,路易十四掌權(quán)后,城里爆發(fā)“反王權(quán)運動”。有的大臣用掠奪來的錢修建自己宮殿般的豪華住宅,引起市民和路易十四不滿。為了鞏固政權(quán),控制朝政,他決定建一座無與倫比的大皇宮讓朝臣集中居住,并賦予他們職位、土地、官銜、年金,前提是必須服從他的意志??梢哉f,修建皇宮的初衷就體現(xiàn)出強烈的政治權(quán)力和控制欲。國王親自參加設計,動用了近兩萬民工,到1682年才完成主體工程。朝廷迫不及待地搬到這里,直到1710年才舉行落成典禮,先后費時近半個世紀。爾后的拿破侖、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繼續(xù)對皇宮進行維修,到1833年被辟為法國歷史博物館,迄今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
為了體現(xiàn)皇室的至高榮譽和絕對權(quán)力,皇宮建筑采用巴洛克兼洛可可式建筑(即圓形羅馬巨柱、華麗精致雕刻、多彩圖案),借以突出雄偉壯觀氣勢和華美典雅的風范。整座皇宮呈倒凹字形,中間為正宮,兩側(cè)為南北宮,共由500多個精致優(yōu)雅、金碧輝煌的大小廳室組成,還有最華美優(yōu)雅的法式花園和為國王寵妃們專修的大特里亞農(nóng)宮以及皇室教堂,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道路和相應的城墻長約20公里。園內(nèi)有十七八公里長的水渠和35萬株樹木。其建筑宏偉、豪華,成為歐洲皇室競相模仿的典范。
凡爾賽宮可住3000人,當時常住朝臣及親屬約2700人。他們受著種種清規(guī)戒律的約束,成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群。從鞏固政權(quán)的角度講,路易十四在他生前達到了目的。1715年9月1日,國王在他親手設計的寢室里逝世。這位統(tǒng)治法國72年之久的皇帝在這里住了三十多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他死后78年,他的第三代繼承人、孫兒路易十六,從這里被法國大革命的造反派押出皇宮,稍后被送上斷頭臺,把路易氏執(zhí)政近兩個世紀的皇權(quán)丟掉了。
大革命后,被掃蕩一空的皇室?guī)捉?jīng)修復,但沒一個統(tǒng)治者敢在宮中執(zhí)政。是菲利普國王于1833年決定把宮殿改造成“法國光榮薈萃”的歷史博物館,辟出長廊展廳,展示王國奠基以來各個階段的歷史。這一理想的定位,得到后來的統(tǒng)治者和人民的擁護,都把凡爾賽宮當成法蘭西的“根基”,是法國輝煌歷史的見證。
可以說,這里發(fā)生的大小事件,這里的件件展品,都是解讀法蘭西民族、了解法國人的活字典。
穿過華麗莊嚴的教堂,就是正宮(正殿)的大展廳。它由戰(zhàn)爭廳、鏡廳、和平廳構(gòu)成一個整體(長廊),其與后面專門的歷史展廊是凡爾賽宮最核心部分。展出的物件及室內(nèi)裝潢(包括大型油畫)都是頌揚路易十四文治武功業(yè)績及十字軍東征場景,而歷史展廊則專門全面介紹法國歷史和偉大人物,特別突出法國人永遠以為驕傲的三個歷史階段。戰(zhàn)爭廳畫廊一幅幅油畫敘述著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侖征戰(zhàn)歐洲取得勝利的場景。公元8世紀,法國前身法蘭克王國進入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時代。這個國王通過50多次戰(zhàn)爭,幾乎占領了整個西歐,可以說是取羅馬帝國的霸權(quán)而代之,是法蘭克王國的鼎盛期。第二階段是“太陽王”路易十四(1861年執(zhí)政)時期。這個勵精圖治的國王出兵打敗西班牙等國,奠定了法國的大國地位,使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最后是拿破侖時期。拿破侖靠征服和擴張領土稱雄歐洲,迄今仍是法國人心中的偶像。盡管他以徹底失敗而告終,但《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氣宇軒昂的巨幅油畫還醒目地掛著。法蘭西民族的這種“歷史自豪”優(yōu)越感也許就是其民族性的成長基因,誠如他們所說“巴黎人都有一根‘雅骨’”。展廳里有一幅油畫:兩只高傲的雄雞拉著一輛豪車飛奔,那昂著的雞頭是高盧雄雞的象征嗎?自負、高傲、強烈的自尊和大民族意識一直存在于法國人心中。——這從皇宮的鏡廳里,從廳里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中似可找到佐證。奇異的鏡廳長75米、高13米、寬11米,一面由朝向花園的17扇巨大拱形落地玻璃窗和400多塊鏡面組成,把花園景色盡收鏡中。天花板、四壁都是一幅幅彩繪、油畫,敘述著歷史事件。金光閃閃的兩排銅鑄燈盤與懸吊的巨型水晶燈給大廳增添了豪華氣派。園內(nèi)明媚陽光下的美景與室內(nèi)的金碧輝煌交相輝映,宛若夢幻童話世界。這里舉行過無數(shù)次國家慶典,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在此慶祝誕生,兩院議會在這里選過歷屆共和國總統(tǒng)、接待過無數(shù)國家使節(jié);到20世紀還接待過英國女王、美國總統(tǒng),開過發(fā)達國家首腦會議,近期接待過習近平。在這里,法國人有過極大的榮耀,也經(jīng)受過極大的屈辱。法國歷史上曾征服過一些國家,也有過四次亡國之痛。早在15世紀,法國與英國經(jīng)歷過百年戰(zhàn)爭(延續(xù)116年),曾一度被英國占領。1430年英王亨利四世曾在巴黎加冕為法國國王,亡國7年后,巴黎才被奪回。到17世紀的30年戰(zhàn)爭,法國又積極謀求歐洲霸權(quán),向四分五裂的德國前城邦國開戰(zhàn)。1813年拿破侖被英俄奧等同盟國打敗,從此又與德國結(jié)為世仇。從1870年起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德法曾三次兵戎相見:一次普法戰(zhàn)爭、兩次世界大戰(zhàn),浴血廝殺,甚為慘烈。1870年9月,德法在法國色當決戰(zhàn),法國戰(zhàn)敗,小拿破侖皇帝、元帥、軍官將士共104000人都成了德國的俘虜,法蘭西第二帝國由此滅亡,法國元氣大傷。尤其令法國人憤怒的是統(tǒng)一了德國的普王威廉一世故意把登基的地點選在凡爾賽宮的鏡廳——第二帝國皇帝小拿破侖曾慶祝登基的地方,盡情羞辱法國。又過了49年,由德國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大敗,嚴懲德國的條約《凡爾賽和約》理所當然地在凡爾賽宮鏡廳簽訂(1919年6月25日),法國挽回了面子,報了一箭之仇,痛擊了德國。又過20年,二戰(zhàn)爆發(fā),德國人于1940年占領巴黎并成立了偽政權(quán),直到1945年德國戰(zhàn)敗,法蘭西才復國。這種冤冤相報的局面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結(jié)束。法國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課》里,老師告別學生時的言行,曾催人淚下。但閱讀了歐洲歷史后發(fā)現(xiàn),那德法交界地區(qū),幾世紀的拉鋸爭奪,其歸屬大有爭議:30年戰(zhàn)爭前,那是德國的土地,后被法國戰(zhàn)領,普法戰(zhàn)爭后德國理所當然地收回該地,究竟誰侵略了誰還很難說。19世紀后英語在國際上取代了法語,成為普遍交流的工具,可法國人不甘心,仍堅持用法語與外界交流。不客氣地說,都是大民族意識在作祟。
人的性格形成,或者說一個民族的民族性的形成,離不開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法國歷史發(fā)展的大起大落(三段輝煌歷史、四次亡國之痛)鑄就了法國人的性格,既自負、自尊,又自卑、自棄。二戰(zhàn)期間,法國歷史學家布洛克在巴黎淪陷后隨游擊隊轉(zhuǎn)戰(zhàn)各處,在簡陋的隱蔽所里他寫下《奇怪的戰(zhàn)敗》一書,披露巴黎淪陷后法西斯在巴黎成立維??苷?quán),應運而生制造了道德危機。一些失掉信心的文化精英做了“合作者”,成為與納粹勾結(jié)的法奸,一些人雖不做法奸卻也不參加抵抗。作者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問心有愧的那一代”。(稍后作者被德寇槍殺。)二戰(zhàn)后曾漂泊于國家淪陷民族存亡之際的法國思想家西蒙娜薇依對此有著切膚之痛。她在《扎根:人類責任宣言緒論》里說:“(思想)扎根也許是人類靈魂最重要的一項需求,而‘拔根’狀態(tài)是各種人類社會疾病中最危險的一種,幾乎無異于死亡。”其指的就是上述背叛。
飽經(jīng)歷史滄桑,作為見證法國歷史根基的凡爾賽宮又恢復了它應有的輝煌,成為“國家之宮殿、共和國的象征、偉大的歷史博物館、法國文化瑰寶”(法國《凡爾賽宮導游手冊》)。
巴黎的廣場文化
參觀巴黎廣場,是巴黎行旅的重要項目之一。
巴黎,是擁有廣場最多的大都會。全市二十多個大小廣場,大部分分布在舊城區(qū),隨著時間推移,廣場名稱也許有變,但地盤始終存在,這得力于政府的立法保護。早在1946年法國政府就立法保護古街、古巷建筑,特別把有古跡的地方(含廣場)500米內(nèi)列為保護區(qū),任何人不得亂拆或改用,從而使巴黎舊城基本上保持了三百年前的舊貌。
每座廣場的命名,大體反映了廣場的來歷。一座廣場先后的不同命名,折射出一段歷史的進程。一些區(qū)域廣場,是專為市民建的活動中心。
教堂前廣場、凡爾賽宮廣場、法蘭西劇院廣場、國慶廣場、勝利廣場、市府大廈廣場、共和國廣場等,其屬性不言自明。惟巴士底廣場很特別,原來城堡、巴士底監(jiān)獄早已拆毀,但因法國大革命曾在這里發(fā)生,巴士底這名字仍保留著。廣場內(nèi)高聳的52米大圓柱名為七月柱,上面刻有七月革命死難烈士的名字。
被稱為巴黎人的沙龍——旺多姆廣場建于18世紀初,以豪華、奢侈著稱。它與其說是巴黎人的沙龍,不如說是巴黎及世界富豪們的沙龍。旺多姆(區(qū)域名)廣場四周,開設了不少世界聞名的首飾、珠寶、鐘表店,一些世界級豪華飯店也修在這里,幾世紀以來,吸引著世界不少君主,皇親貴戚,王子,名星,工業(yè)、金融大亨光顧。
圣日爾曼德佩(區(qū)域名)廣場,位于巴黎市塞納河左岸,是往日巴黎的心臟和發(fā)源地,是著名的文化藝術勝地。由廣場輻射出的小巷窄巷,最富老巴黎情調(diào)。左岸受當?shù)貛姿髮W影響,漸漸聚集許多書店、報刊亭、畫廊、出版社、小劇場、文化機構(gòu),成為巴黎的文化中心,與右岸政治經(jīng)濟中心形成鮮明對比。巴黎人把右岸稱為貴族區(qū),左岸稱為小資區(qū)。法國詩人辛夷塢寫道:“每個人心中有一條塞納河,它把我們的心分作兩邊,左岸柔軟,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著我們的欲望、祈盼、掙扎和所有的愛恨嗔怒;左岸是夢境,右岸是生活?!边@是當時巴黎聚居區(qū)人群的真實寫照。一大批窮困的、有理想追求的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選擇左岸居住,這座廣場就是他們常聚集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場周邊及輻射出去的小街窄巷里,咖啡館、酒吧、古玩店、工藝美術店、書店及報刊亭也就應運而生。這里眾多有名的咖啡館、酒吧在逝去的歲月里見證了許多文學藝術和哲學運動流派的興起。這些活動給20世紀的歷史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巴黎被稱為咖啡文化的福地。從17世紀始,由左岸興起的咖啡館逐漸遍布巴黎大街小巷,據(jù)說,全市至今有5萬家。法國人給咖啡館命名都帶文史哲味道,有的直接以“哲理”“文學”“音樂”“詩歌”命名;因為一些文藝思潮流派就是從咖啡館策劃的,甚至革命運動也從這里發(fā)起。1789年法國大革命密謀在“波圖普”咖啡館,1871年的巴黎公社策劃于“馬德里”咖啡館,超現(xiàn)實主義、達達主義及薩特等的“存在主義”亦在廣場周邊的“花神”咖啡館動議、發(fā)起,畢加索也在“花神”創(chuàng)立體畫派,伏爾泰、盧梭、雨果、海明威、巴爾扎克、莫泊桑、大小仲馬、莫奈、梵高等都在廣場咖啡館喝咖啡、思考創(chuàng)作過。一些咖啡館把作家的照片掛在他曾坐過的位置以招徠客人。上世紀80年代,法國文學設有“花神”文學獎。上世紀初的留學生中,周恩來是“花神咖啡館”的??停屠枋姓€在館內(nèi)設紀念牌,牌上留有記載。巴黎左岸——一張光鮮的文化名片。
全長1800余米的香榭麗舍大道,是法國最著名的被稱為引領時尚潮流的街道。街道兩頭有兩個廣場:一個戴高樂廣場,一個協(xié)和廣場。戴高樂廣場位于香榭麗舍大街的高處,原被稱為星形廣場,有十二條大街以這個星形廣場為起點向四周延伸出去,如同星光一般。雄偉壯觀的凱旋門卓然屹立在廣場中央。凱旋門周邊車流不斷。我們只能從遠處一睹風采,然后匆匆趕到協(xié)和廣場,作稍微仔細的觀賞。
協(xié)和廣場是巴黎最古老的廣場,始建于 1757年,是專門獻給路易十五的。廣場中央原來有一尊路易十五的騎馬青銅塑像。一棟棟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老建筑,洋溢著浪漫的風情,當時被譽為巴黎美麗的廣場。1789年7月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繼承父位的路易十六王朝被推翻。1793年10月16日,在被推倒的路易十五銅像處,路易十六及皇后和皇室成員等1100余人被送上斷頭臺。此后,斷頭臺的造型代替銅像供游人參觀,廣場也改名為革命廣場。后人因感覺這里血腥太重,又把革命廣場改為協(xié)和廣場,寓含祈望和平之意。整個廣場呈八角形狀,八個角上分別放置八尊雕塑,代表法國八個重要城市。廣場中央有一座埃及的方尖碑,據(jù)說是1836年從埃及一座城市的神廟前弄來的?,F(xiàn)在埃及政府認為那是殖民者掠奪之物,理應歸還,一直在做外交交涉。廣場正中的方尖碑與整個廣場一組合(含八角),恰好形成一個模糊的日晷形狀。它也記錄了法國發(fā)生的每一件大事。
隨著時代的前進,有的廣場改變了用途。像孚日廣場,原為路易十三修的。大革命后,著名作家雨果曾在這里的6號公寓住了16年之久,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法國政府便在這里開設了雨果紀念館,匯集作家生平最重要的文物和紀念品以及350幅素描,供世界游人瞻仰。
戰(zhàn)神廣場位于作為巴黎象征的埃菲爾鐵塔下,像一塊綠色大地毯延伸遠處,接待著八方游客。這里原是演武場,后改成花園。在舊制度及大革命時期,許多慶?;顒佣荚谶@里舉行。18世紀末,這里舉行過上帝節(jié),近代舉辦過多次萬國博覽會。由于地處市中心,又是外國游客必到之處,常有外國流亡人士在這里打標語、發(fā)傳單宣傳自己的政見。
位于城郊、綠樹成蔭的高地廣場,是畫家們的天堂。他們在這里創(chuàng)作、交流、聚會,銷售自己的畫,氣氛活躍,充滿生機。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都想在這里買到心愛的畫作做紀念。這里也是流亡畫家的謀生之地。
喬治·蓬皮杜廣場是因1977年建成的蓬皮杜藝術中心(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而得名,它是法國前總統(tǒng)蓬皮杜倡導修建的,當時被稱為巴黎建筑“三大怪”之一(其它兩怪是埃菲爾鐵塔、盧浮宮金字塔)。這座被稱為“城市機器”的建筑占地100,000平方米,其革命性構(gòu)思在于:傳統(tǒng)上設在建筑內(nèi)部的構(gòu)件,如自動扶梯、升降梯、安全出口及各種垂直管道和系統(tǒng)都給設計在建筑的外面,好比一個人的腸子、肺、肝全露在外面,被巴黎人戲稱為“市中心的煉油廠”。它高42米、長166米,用了15000噸鋼。設在外面的每一條管道涂有不同顏色,每一種顏色都代表一種既定功能,如藍色代表空調(diào);黃色代表電力設備;紅色表示人行通道;綠色是水道。整個建筑共六層,公共信息圖書館占了一層及二、三層的一部分,有370個多媒體設備供免費查閱350,000份印刷資料。六樓是餐廳,四、五兩層屬國立藝術館。
我們是黃昏時入館參觀的。進到一層,寂靜的閱覽室里坐滿了人,大部分是青年人。據(jù)說,巴黎人只要每年交30歐元就可以全年在此閱讀,查資料。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