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梅
我在北京上學(xué)、工作、安家很多年了,工作時也常給人以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感覺。但其實,我是個超級戀家的人。
每隔一天,我必定會打電話給母親:“早上吃飯了嗎?血糖正常嗎?今天做什么了?”如此的開場白后,開始匯報自己前一天的工作。在母親眼里,她的孩子們大多慵懶而知足常樂,需要她不停地鞭策。而我真的忙到好幾天沒一通電話時,她又暗暗自責(zé)對我過于嚴格,真累壞了怎么辦。
年少時,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母親把我們姐弟仨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讓我們不知道什么叫“物質(zhì)匱乏”。我們都愛吃水果,那個年代賣水果的本來就少,又很貴,她就“咬牙跺腳”買上許多。但又怕我們一次吃光,就把裝水果的籃子掛在房頂上,以實現(xiàn)“吃好多次”的愿望。我們幾個饞嘴貓?zhí)焯炜粗骺谒?,而母親卻忘了這回事,最后都放壞了。
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有4年時間陪在母親身邊。那段日子里,父親忙得不見人影,姐姐出嫁忙著照顧孩子,弟弟則上大學(xué)去了外地,我成了母親唯一可以“談心”的對象。我也頭一回聽母親說了許多她幼時的事。母親告訴我,她一歲半便交由姥姥撫養(yǎng),7歲回到家時,已經(jīng)多了兩個弟弟。60年代鬧饑荒時,她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都給了父母和弟弟吃。結(jié)婚后仍保留著從前的習(xí)慣:回到娘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挑水,有剩飯吃一口,沒有便回自己家做了吃……聽到這時,我已經(jīng)覺得不公平:“為什么總是您在付出?”“我是老大?!闭f話時,母親淡然而從容,眼光里劃過的是歲月的光輝,灰白的頭發(fā)卻漸漸開始顯山露水。
為了讓我工作更輕松,母親從不讓我做家務(wù)。每日里采訪歸家,她一定細心傾聽每一個細節(jié):采訪了誰,都說了什么,有什么收獲。若干年后,她拿出一個不銹鋼杯,非要我?guī)У奖本?,我不要,她說:“這是你從前采訪人家的時候,人家非要送給你的?!蔽覇∪?,因為我完全不記得了,可她對我的一切還記得那么清楚。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兒子讓我知道母親在我3歲前如何夜不能寐,生病時她如何心急如焚,大笑時她又如何的歡喜。
2013年春節(jié),母親在電話中勸我別回家:“坐火車人太多,開車又不安全,家里都好,等你休年假時再回?!痹谒囊辉賱裾f下,我答應(yīng)了。到了春節(jié),姐姐卻忍不住告訴我實情:其實那段時間母親臥病在床,低血糖加低血壓,渾身無力,有一次嚴重到休克。要不是在醫(yī)院工作的姐姐及時發(fā)現(xiàn),后果不敢想象。原來,母親是怕我知道她的病情,才不讓我回家。瞬間,我的眼淚不爭氣地掉下來。她常常跟我念叨:“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70歲了,比起你姥姥,我都多活了20多年,這樣的身體再活下去就是拖累你們。”
一天,同學(xué)打來電話說,她母親沒了,一夜之間,她過年再沒家可以回了。我立刻淚眼婆娑、喉頭哽咽,因為我能感受她為何如此依戀她的母親,如此依戀那個少年時的家。
最近重讀龍應(yīng)臺的《目送》,對父母子女的感受更加深刻。她在書中寫道:“世上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笨晌覍Ω改缸优恼J知,仍舊停留在依戀的層面。
父母子女一場,或許最終真要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而我如今的背影何嘗不是在父母的目光中漸行漸遠?或許我們依戀的不僅僅是母親,還有那一段在母親身邊無憂無慮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