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文
在早上6:00至10:00這個時間段,血壓從相對較低的水平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到較高水平,絕大多數(shù)人會達到一天內的最高水平。
每年的6月10日是“清晨血壓日”,今年的主題是“測血壓,就在清晨服藥前”?!?-10清晨血壓日”由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指導,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會發(fā)起,旨在呼吁患者科學測量和管理清晨血壓,掌握正確的血壓測量時間點,從而預防和降低高血壓所導致的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但是目前的控制情況不甚理想,卒中等并發(fā)癥依然高發(fā),國人服用短效或是所謂“長效藥物”并不能真正控制24小時血壓,尤其是清晨時段的血壓。而強調清晨服藥前測血壓,就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讓患者參與到血壓管理中來,與醫(yī)生一道進行正確的血壓管理,這對促進人群的血壓控制,降低心血管病發(fā)病率意義重大。
清晨血壓風險
? 高血壓疾病的一個特點是,患者的24小時血壓是不斷變化的,一般在早上6:00至10:00這個時間段,血壓從相對較低的水平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到較高水平,絕大多數(shù)人會達到一天內的最高水平。而恰巧清晨這個階段,也是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的高發(fā)時段。猝死、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發(fā)病高峰均在覺醒前后4小時~6小時內。缺血性腦卒中在清晨時段的發(fā)生風險是其他時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風險在早上7:00-9:00間比其他的時段增加70%。
遺憾的是,清晨血壓升高雖然是促發(fā)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然而卻最易被我們所忽視。目前,即使在診室血壓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也有60%的患者清晨血壓并未得到控制。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強調:“高血壓患者在起床后半小時到1小時內,在服用降壓藥物前就應先進行血壓測量。高血壓病人堅持每天在清晨服藥前測量血壓,能更好掌握血壓在一天中的最高值從而預測血壓是否在全天24小時內均得到平穩(wěn)控制,同時也能判斷出目前所選擇的降壓藥物是否能長效覆蓋24小時,為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重要的依據(jù)?!?/p>
為了讓更多患者大眾了解清晨血壓的正確管理,中國醫(yī)藥教育協(xié)會積極加入“6-10清晨血壓日”的宣傳,組織開展“清晨早班車”大型患者公眾教育活動,將北京作為第一站, 并相繼于今年6月和7月前往廣州、杭州、成都、武漢、重慶、南京等六大城市進行巡回活動,通過對每個節(jié)點清晨血壓測量的正確理解,幫助高血壓患者養(yǎng)成正確的清晨血壓測量習慣,普及介紹清晨血壓的疾病知識。
專家給出的家庭血壓測量方法是:
(1)應在起床后0.5~1.0 小時內進行,通常在6:00~10:00之間;(2)應在服藥前、早飯前測量血壓;(3)測壓前應排空膀胱,并盡可能取坐位。
“清晨早班車”大型患者公眾教育活動還結合專家意見,明確了清晨血壓的正常值,當家庭血壓監(jiān)測或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清晨血壓≥135/85mmHg和(或)診室血壓≥140mmHg即為清晨高血壓。
用血壓檢驗藥物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高血壓研究所所長王繼光教授提到:有很多高血壓患者會在晨起服藥后再測量血壓,此時服用的降壓藥物已經開始起效,測出的血壓值并不能真實反映血壓的控制情況。
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的降壓藥和所謂的“長效藥物”,藥效并不能持續(xù)24小時,在第二天清晨服藥前藥物濃度低下,藥效薄弱,常不能很好控制血壓,因此清晨服藥之前測得的血壓值才能真實反映當前的降壓方案是否能控制好全天的血壓。
對此,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高血壓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的孫寧玲教授提醒患者,除了掌握服藥前測量清晨血壓的重要時間點和養(yǎng)成正確的清晨血壓測量習慣外,使用真正分子長效,每日一次服藥就能平穩(wěn)控制24小時血壓的降壓藥物,比如氨氯地平,可有效避免因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導致的清晨血壓控制不佳情況的發(fā)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