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我偶爾想到,巴菲特午餐與“國民老公”是同一種東西。
今年的巴菲特午餐,由中國商人朱曄拍到,價格235萬美元,9月8日午餐已畢,采訪中朱曄表示“很值”,“但總有人不相信”。
中國吃過巴菲特午餐的只有3個人,除了今年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還有2006年步步高公司的段永平和2008年“中國私募教父”趙丹陽。“很值”是三人共同的評價,三人成虎,很值是鐵定的。而且,別人都沒有吃過巴菲特午餐,沒嘗過梨子的滋味,要說不值,怕還有妒忌之嫌,所以不予置評,是正常的。
也有算賬。巴菲特的午餐,一吃而傳名天下,換算成廣告費,確實“很值”的。曾經(jīng)“很值”的段永平和趙丹陽,吃過巴氏午餐后,生意沒有更紅火,反而走了下坡路。但生意嘛,總是變動的,所以,吃過后生意不紅火,也不重要。
巴氏午餐的所得,要捐到美國的慈善基金,這可能也會作為“很值”的說頭。捐給美國某慈善基金,可獲得與股神共進(jìn)午餐的機(jī)會,一邊做慈善,一邊受教育,左手行善,右手行商,商場敗了還有慈善,商場敗了還有“跟股神攀談過”的佳話,都是很好的。
股神不愧是股神,雖然巴菲特每天都要吃午餐,但絕不每天都舉行巴菲特午餐,一年只搞一餐,這是自昂其值。就像Inter的芯片,本來可以更快一點的,專門焊死幾個接口,變成低一檔,這就維持了貨品的分級,賺得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這在經(jīng)濟(jì)學(xué)上都可以得到解釋,在市場的邏輯下都十分合理。股神不損失什么,通過出售共進(jìn)午餐的機(jī)會,還增加了身價;購買者出了錢,但一舉名傳,同樣身價提升;慈善機(jī)構(gòu)得到了回報。這是多贏的典范。有人購買,有人出售,巴菲特就是不捐出去,都合理得很,何況捐給窮人。
這又有一個說法,叫“涓滴經(jīng)濟(jì)學(xué)”。你其實無需專門為窮人做什么,但可以附帶地給窮人以好處,例如一個大老板來投資了,會賺走很多的錢,拿走大頭,但不要緊,他要雇人,工人就得到工資,工人的工資要消費,開小賣部的就有生意。一個社會,只要有這“涓滴效應(yīng)”就行了,由得市場去自行跑馬,不需要什么福利政策、二次分配、“窮人經(jīng)濟(jì)學(xué)”。富人喝湯,喝撐了,嘴角總會溢出一些,大家搶著去接住,感謝他不顆粒歸倉。
“國民老公”與巴菲特午餐相似。一個年輕人,我們沒有看到他有什么本事,不過在微博上不時說句把不著四六的話,透露點不著四六的事,就有無數(shù)的粉絲在后面喊“老公”,自認(rèn)“老婆”。當(dāng)然只是網(wǎng)上,過過口癮,也差不多可以視為一種玩笑,但玩笑本身也是有意味的。假如換一個人,這樣的玩笑就不會開得出來,甚至還會被引為全民的笑料,但放在一個“反正都沒有我有錢”的年輕人身上,不著四六就變得可愛了,粉絲就會千嬌百媚了,媒體也會不無欣賞地報道了。這些都只是因為有錢,而且跟巴菲特不同的是,不是因為自己能賺錢,而是因為生在了有錢的人家。有錢就可以成為“國民老公”,這也是符合多贏邏輯的,既然有錢,給狗都戴幾只蘋果手表就沒有人指責(zé),而只是笑聲一片;既然有錢,那么恐怕也真有眾多人愿意去做“老婆”,即使不給點補(bǔ)償,至少也沾一點喜氣。
過去看電影《百萬英鎊》,覺得很諷刺,一個走投無路的窮小子得到一張百萬大鈔,一個月過去,不僅吃香喝辣沒花一分錢,還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現(xiàn)在看,這真不見得是諷刺作品,不見得有什么夸張,而可能是真正的生活。
那些花大價錢與巴菲特吃午餐的人,跟“國民老公”后面的“老婆”,見到“百萬英鎊”就奉送好服務(wù)和愛情的人們,雖然表面看有檔次上的差別,其實并沒有什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