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
在宋朝,朝廷對那些因受災(zāi)、土地被兼并、破產(chǎn)等暫時失去生活來源的“下崗百姓”及流浪者,態(tài)度還是積極的——既能及時救助,又能妥善安置或遣返,基本做到了失業(yè)者生活有保障,住處有著落,回家有路費,“工作”不難找。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都感慨“來世愿做中國(宋)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就是典型的“哈宋族”。
失業(yè)了,不必擔心餓肚子
在宋朝失業(yè),不必擔心餓肚子。朝廷的糧食儲備,除了給官員發(fā)薪水、養(yǎng)兵以備戰(zhàn)時之外,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賑濟。此類記載隨處可見。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說,熙寧七年(1074年),河北東路失業(yè)流民甚多。三月,神宗趙頊批示:“比來流民往京西者,經(jīng)過京師,恐無資糧,或致餓殍,可相度賑濟?!背⑺臁百n五萬石下河北東路提點刑獄司,賑濟流民”。也就是說,政府會給流浪者發(fā)糧食,以防止他們餓死。關(guān)于口糧也有具體的救濟標準:“給流民米,人日二升,幼者半之?!?/p>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教育家范仲淹在杭州任郡守期間,由于浙東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因此逃荒流徙,失業(yè)者比比皆是。為了救濟失業(yè)者的生活,安穩(wěn)地方,范仲淹采取了高價購糧的辦法,“每斗一百八十錢”,比市價高了五成。此舉一出,效果立顯,各地糧商見有利可圖,紛紛把糧食送了來。有了糧食,逃荒的百姓才得以回流安居樂業(yè)。大饑之年,杭州竟看不出一點饑荒跡象。
就地安置,不必風餐露宿
在宋朝失業(yè),不必擔心天做被子地做床,總會給你房子住。
吃飯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該解決住處和工作等事關(guān)流動性的問題了,也就是給安置住所,方便臨時就業(yè)。失業(yè)者本來就居無定所,四處漂泊打短工,每到一地,往往露宿野外,處境艱難。為此,宋朝政府設(shè)法對他們進行安置。如:富弼知青州時,就大規(guī)模修建過安置房,使得數(shù)十萬失業(yè)者有了溫暖的“家”。
紹圣元年,曾有過這樣的詔曰,其意思大致是:冬天快到了,許多南方來的尚未就業(yè)的人還沒地方住,如果看著他們被餓死凍死,那還要朝廷干嗎?還要父母官干嗎?即令有司趕緊救濟,讓開封府出面把周圍的驛站、寺廟和官員宿舍都騰出來安置他們,等來年春天,再想辦法安排他們就業(yè)。
以工代賑,先做臨時工
在宋朝失業(yè),也不必擔心因政府包吃住而讓你背負好吃懶做的惡名,政府會給你安排個臨時工做做,不至于讓你閑得慌。
宋神宗年間,中書省就曾上奏,其意思就是:有工程要上馬的,先讓失業(yè)百姓去做,沒有工程也要立項出新的工程,讓失業(yè)百姓去做,臨時工也不能白使喚,還得發(fā)給人家錢糧。元豐元年(1078年)八月,神宗又要求青、齊、淄州,對當?shù)厥I(yè)者興役安置,不但失業(yè)者做了臨時工,連那些失去勞動能力的也要照顧到,真是夠細致入微的。
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還提到了一個故事:宋朝仁宗在政期間,吳州一帶鬧大饑荒,當時范仲淹正在浙西當職,他下令散發(fā)米糧以賑濟災(zāi)民,并鼓勵百姓儲備糧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備。吳州的百姓喜歡賽舟,并且信仰佛教。于是范仲淹鼓勵這兒的百姓舉行劃船比賽,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飲。從春季至夏季,當?shù)氐陌傩諑缀趺刻於挤隼蠑y幼在湖邊爭看賽舟。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方丈住持,對他們說:“鬧饑荒的年份也是工錢最低的時候,正是寺院大興土木建院修造的大好時機?!庇谑歉魉聫R住持開始招募工人大肆興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興建了朝廷的谷倉及官府衙役的宿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達一千人。監(jiān)察的官員認為范仲淹此舉是不體恤荒年朝廷的財政困難,竟然鼓勵百姓劃船競賽和寺院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所以上奏朝廷,奏請治范仲淹的罪。范仲淹上奏說:“我之所以要鼓勵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和官府大興土木,用意是借有錢的百姓,來救濟貧苦無依的窮民,使他們靠出賣勞力來過生活,能夠依賴官府和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不致于背井離鄉(xiāng),餓死荒野?!?這年,全國大饑荒,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的災(zāi)害。真可謂以工代賑、拉動內(nèi)需兩不誤啊。
歡迎參軍,解決再就業(yè)問題
古代的失業(yè)者,其實大多是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一旦有了土地,他們也就有了根,有了生計來源。所以,為使他們能夠重操舊業(yè),維持基本的生活保障,宋朝政府鼓勵他們耕種田地。
太祖、太宗時,就曾多次以減免租賦的優(yōu)惠條件召集和鼓勵失業(yè)農(nóng)民墾荒種地,并把能召集流亡、勸民墾田作為獎勵地方官的政績依據(jù)。如仁宗天圣年間,“帝每下赦令,輒以招輯流亡、募人耕墾為言”。
南宋時,對從淮北而來的流民失業(yè)者,朝廷給田種植,并減免賦稅。另外,宋朝失業(yè)者還有一個比較另類的很容易的再就業(yè)的機會,那就是參軍。由于宋朝實行的是募兵制,不論禁兵、廂兵,還是南宋的屯駐軍等,一般都采用常年招募的辦法募集兵員,隨到隨要,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