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澤
經(jīng)歷了“瘋狂3月”的醞釀和發(fā)酵,NCAA的瘋狂終于在美國當?shù)貢r間4月6日達到了最高潮。這個夜晚,2015年NCAA總決賽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盧卡斯石油球館打響。現(xiàn)場涌入了7萬多名觀眾,氣氛熱極了。
盧卡斯石油體育館是全美最負盛名的綜合性體育場館之一,不僅可以舉辦籃球比賽,還可以舉辦橄欖球賽事。7萬人的容量對于籃球項目,絕對是一個無比驚人的數(shù)字。NBA的30支球隊當中,場均上座率最好的芝加哥公牛,現(xiàn)場觀眾也不過2.1萬人而已。除公牛隊之外,場均上座率能夠達到2萬人以上的只有騎士和小牛這兩支球隊。作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NBA的到場觀眾人數(shù)比起NCAA總決賽來說,堪稱云泥之別。
今年的總決賽上,傳統(tǒng)豪強“藍魔”杜克大學最終以68比63力克威斯康辛,拿到了校史上第五座全美冠軍獎杯。當天關于NCAA的新聞第一時間鋪滿了各大美國媒體的封面和頭條。
單論影響力來說,NCAA在美國完全可以和NBA相媲美。上賽季的NCAA錦標賽,平均每場比賽的上座人數(shù)就高達2.22萬人,已經(jīng)超過了NBA。與此同時,NCAA男籃錦標賽還是美國非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當中最吸金的比賽之一,目前和CBS、TNT體育簽下了一份長達14年、總價值為110億美元的合同,平均每年的電視轉(zhuǎn)播收入為7.85億美元。
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一個區(qū)區(qū)大學生的籃球聯(lián)賽為何能在全國范圍內(nèi)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因為在美國這個崇尚自由、冒險和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家當中,NCAA早已超出了單純的籃球范疇,成為美國民眾心中獨特的文化符號與精神寄托?;貧w籃球本質(zhì)的熱愛,是NCAA長盛不衰的生命力之源。
2011 年3月中旬,奧巴馬曾經(jīng)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告知美國人民來自日本輻射的有害物質(zhì)將不會觸及美國。CBS電視臺竟然將他的講話濃縮成一條時長只有1分鐘的新聞,在NCAA比賽間歇時插播。次日,奧巴馬宣布美國有可能在利比亞展開軍事活動,CBS卻將奧巴馬的講話視頻放在屏幕上角,以畫中畫的方式保證德克薩斯大學和奧克蘭大學的比賽轉(zhuǎn)不受到影響。
這就是NCAA在美國的待遇,連總統(tǒng)和戰(zhàn)爭都需要給它讓道,遑論一般的體育比賽。每到4月初的決賽日,NBA通常都會休戰(zhàn)一天。今年例外,NBA在這一天安排了一場比賽,因為美國人非常清楚,這一天沒什么能夠搶走NCAA的風頭。
全民關注比賽,對于比賽的預測也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一大樂趣。每年的“瘋狂3月”,全美都會掀起一陣玩對陣競猜(Bracket)的熱潮,奧巴馬也沉迷其中,他會在直播節(jié)目中公開自己的競猜表格。
媒體對于NCAA的關注更不必多言,每年關于NCAA的預測,全美最大的綜合性日報《今日美國》一次做了20個版,而NBA全明星周末才占據(jù)8個版面。有媒體曾經(jīng)在美國民眾當中做過一項調(diào)查,假設NCAA決戰(zhàn)和NBA總決賽第七場同時進行,有87%的受訪者選擇觀看前者。
球迷們的熱情不只是說說而已,事實上,這項賽事受到熱捧的程度可以從很多細節(jié)當中看出端倪。為了購買球隊比賽的門票,賽季開始前杜克大學體育館前支起一排排的帳篷,球迷們在此徹夜排隊,吃住都在帳篷。據(jù)說,每次架設的帳篷總數(shù)通常在100個以上。孟菲斯大學隊到了淘汰賽階段,球隊出發(fā)去比賽,會有6輛警車為球隊的大巴開道,到機場的公路上全部封路,兩邊站滿了揮手的球迷。
奧巴馬說,他可以為了NCAA的比賽而在與夫人約會時爽約,“在這一天,沒什么比它(比賽)更重要了,我想和我一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p>
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移民國家,人們來自世界的各個角落。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導致美國人對于地域并沒有太強的歸屬感。他們最強烈的歸屬感來自自己的母校。
美國有超過80%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這個數(shù)字也在不斷增長。因此,大學成為很多美國人生命中最具歸屬感的地方。體育在美國大學教育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各支校隊的重要比賽不但是校園里的頭等大事,其影響力也輻射到所在城市乃至全美各地。多年以來,大學校隊的球迷隨著一屆屆的畢業(yè)生穩(wěn)定增長,其熱情與忠誠度遠非純商業(yè)的NBA可比。
在校園籃球的世界里,籃球不會像商業(yè)聯(lián)盟那樣摻雜很多利益,這里對于籃球的熱愛是最為純粹的,而純粹的東西是最能夠吸引人的。
在有過征戰(zhàn)NCAA經(jīng)歷的NBA球員當中,大部分人都對自己在大學打球的那段經(jīng)歷難以忘懷,甚至無比留戀。效力于維克森林大學的快船后衛(wèi)克里斯曾經(jīng)說:“如果問我進入NBA有什么遺憾,那就是我再也回不到校園了。”比他更加年輕的開拓者后衛(wèi)達米恩·利拉德大學時效力于韋伯州立大學,他說:“那是我生命當中最美好的回憶,沒有什么能夠代替。那時我沒法通過籃球賺到什么錢,但那里給我的東西是金錢無法帶來的,這就是我為什么選擇在那里呆了4年才進入NBA的原因。”
如果單論競技水平,一群大學生組成的NCAA顯然無法與NBA相比,但獨特的賽程設置讓NCAA的比賽變得懸念叢生。淘汰賽階段都是一場定生死,比賽充滿了偶然性和戲劇性,也變得更富有魅力。今年的奪冠熱門肯塔基在半決賽之前未嘗敗績,38勝0負的戰(zhàn)績笑傲群雄。但最終他們以64比71被威斯康辛爆冷擊敗,是今年NCAA最大的冷門。
美國是一個極其崇尚冒險精神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家,充滿偶然性的比賽很容易造就絕殺、逆轉(zhuǎn)、冷門和英雄。每當這些元素出現(xiàn)在比賽場上的時候,總能夠加速球迷的腎上腺素分泌,精神深處的欲望也可以得到最好的釋放。
對于任何一項體育聯(lián)賽來說,真正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還需要靠聯(lián)賽自身培養(yǎng)出來的球星。而在“造星”方面,NCAA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按照NBA選秀最低年齡限制法令要求,所有參與選秀的球員必須年滿19歲,才具備參加選秀的資格。如此一來,許多完成高中學業(yè)的18歲球員將必須選擇到大學待一年或到海外磨練,等符合年齡要求后,才有機會參加選秀。這項規(guī)定其實是NBA與NCAA的博弈。在2015年的紐約全明星賽上,NBA總裁亞當·蕭華提議將選秀年齡限制改為20歲,這也讓天平更加向NCAA方面傾斜。因為如此一來,會有更多優(yōu)秀的年輕運動員進入NCAA接受錘煉,并在這里幫助NCAA實現(xiàn)更大的市場價值。NCAA的籃球比賽更像職業(yè)體育,而非大學體育,球員培養(yǎng)機制也顯得很職業(yè)化?!安粌H訓練場館、體系和方式非常職業(yè),球隊在包裝上也非常職業(yè)。球隊有專門的公關負責人,有專人輔導我們與媒體溝通的技巧,我?guī)缀醺杏X不到大學體育的痕跡了”,一位曾經(jīng)效力于德克薩斯州大的球員曾這樣表示。
從聯(lián)賽的運作上來看,NCAA和NBA并無二致。更多時候,NCAA電視轉(zhuǎn)播費用和贊助商的投入甚至比NBA更多。這些收益除了保證NCAA的正常運作外,需要分給各個大學。整個六十四強錦標賽下來,門票收入加上電視轉(zhuǎn)播費用的總收入十分可觀。每所參賽學校都有分紅,打進四強的學校更可有百萬以上美元的進賬。這些錢最終會被投入在球隊和基礎設施建設上,保證了整個聯(lián)盟的良性循環(huán)。
NCAA像造血的干細胞一樣,不斷為NBA和美國乃至世界籃球輸送著新鮮的血液。但在美國這個體教合一的國度,對于運動員學業(yè)上的要求也非常嚴格。NCAA規(guī)定,球隊只能在季前賽的6周中進行全隊整體訓練,每周不能超過10小時。如果球員的學分績點低于1.8,將被禁止參加訓練和比賽,違者全隊禁賽。
雖然NCAA希望自己的球員除了體育之外,還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謀生技能與出路,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球員會抓住一切機會進入NBA。在NCAA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可以在選秀大會被選中,那么就別猶豫,去選秀吧。因為如果你參加選秀后即便受傷,當年還是能夠拿到百萬年薪;但是如果留在校園里卻意外受傷,你將來就會在快餐店度過余生。”
事實上,大部分NCAA球員日后并沒有辦法在NBA當中立足,但那段寶貴的經(jīng)歷連同他們青春年少時的熱血和夢想,仍舊會是生命中熠熠生輝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