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中
俯瞰噴泉和群雕
在奧斯陸的西北角有一座奇特的公園,它不以園林取勝,而以雕像著稱。繁花綠茵的公園內到處都豎立著造型優(yōu)美、婀娜多姿的雕塑,這就是維格蘭雕塑公園。這座公園是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師古斯塔夫·維格蘭的名字命名的,也被稱為弗龍訥公園。園內分布著192組雕塑,總計650個人物雕像。這些用青銅、花崗巖以及鐵花邊制成的雕塑,是古斯塔夫·維格蘭20年心血的結晶。園內雕像栩栩如生,寫盡人生百態(tài),因此,人們又稱這個公園為“人生旅途公園”。
公園內雖然雕像比比皆是,但是多而不亂,雕像分布錯落有致。從東南面的鐵花飾正門入內,便是一條長達850米的中軸線,正門、石橋、噴泉、圓臺階、“人生柱”以及“生命輪”銅雕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主要的雕像、浮雕則分布其間。石橋兩側各有29座彼此對稱的銅雕。噴泉四角各有5座樹叢雕,泉池四壁為浮雕,中央是托盤群雕,泉水從上噴涌而出。圓臺階周圍“放射”出12列花崗巖石雕,每列3組,共36組,眾星捧月般地圍繞著中央高聳的“生死柱”。軸線的盡頭是“生命輪”銅雕。全部的雕像構成幾幅美麗的幾何圖案,勻稱和諧,渾然一體。
公園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個主題——從生到死的整個人生。
就說石橋護欄上的58座銅像吧,包括從尚未問世的胎兒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勾畫了人類生命的全部旅程。兒童的天真爛漫、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戀人的含情脈脈、父母的疼愛和管教、老人晚年的寡歡……人之常情、喜怒哀樂,無不躍然其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嚎啕大哭的小男孩雕像,只見“他”跺著腳,揮動著胳膊,仿佛在撲向自己的親人,尋求父母之愛。許多過往的游客都深深地同情“他”,孩子們則走過去默默地安慰“他”,并同“他”一起合影。
人生柱
噴泉底座四壁的60幅青銅浮雕則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同樣反映了從嬰兒呱呱墜地開始,經(jīng)過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直到回歸自然的人生全過程。四角的樹叢雕則利用人物與樹枝的不同組合,描繪了人類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親密。中央由6個剛健有力的“男人”奮力托起巨大的石盆,盆中泉水四溢,形成美麗的水簾。這水象征著富足,石盆則猶如生活的艱辛,只有經(jīng)受得起艱難困苦的重壓,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歡樂。噴泉水池周圍所鋪道路以黑白花崗巖拼成圖案,并設計成饒有趣味的迷宮圖。要走出迷宮,人們得拐500個彎,步行3000米,費時41分鐘,據(jù)說這象征著人生道路的錯綜復雜。
圓臺階上的36組群雕是用花崗石雕刻而成,造型簡單,線條粗獷,表現(xiàn)圓渾。這些群雕可以說是古斯塔夫·維格蘭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仍然貫穿著生命周期的構思。人們從中可以看到作者對童年的憧憬、對母愛的贊美、對愛情生活的回憶以及對生命將盡的無奈。有幾組雕像是以作者自己及第二個妻子伊琳為原型雕塑而成的,已成為研究古斯塔夫·維格蘭生平的珍貴資料。在圓臺階周圍還分布著像剪紙一般的鐵制人像圖案。
園臺階的中心是公園的至高點,這里矗立著著名的雕塑——“人生柱”。這是一根類似于中國古代華表那樣的石柱,是雕塑公園的藝術臻品。在這根高17.3米、直徑3.5米、重260噸的花崗巖石柱上,密密麻麻交疊著121個情態(tài)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盤旋、競求光明、奮力抗爭的裸體浮雕塑像。這石柱象征著人們從人間到天堂的苦難歷程及人們畢生的苦苦奮爭。如今,這根“人生柱”已成為奧斯陸的標志。
再往前走就是公園的盡頭,那里豎立著一座“生命輪”銅雕。銅雕由4個大人和3個小孩頭腳相連形成一個大圓環(huán),象征著生生不息的人類,也代表了Oslo(奧斯陸)的第一個字母。
維格蘭博物館就位于雕塑公園的南側。一樓原是古斯塔夫·維格蘭的工作室,二樓為臥室,頂上還有一座塔樓。1943年維格蘭去世后,根據(jù)其遺愿,他的骨灰就永遠安放在這座塔樓里?,F(xiàn)在,維格蘭博物館內陳列著1600座雕塑、420件木刻和1.2萬幅素描,向人們展示了維格蘭的藝術之路。
【責任編輯】王 ?凱
相關鏈接
公園里所有的雕塑均出自挪威歷史上最杰出的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蘭的藝術構思和巧妙造型。維格蘭是挪威人民的驕傲,他出身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有極高的雕塑天賦。1894年,年僅25歲的維格蘭就舉辦了他的第一個雕塑作品展。他的作品造型寫實,動感強烈,粗獷而奔放,富于挪威人所特有的激情。1907年,維格蘭為這個公園建造了噴泉雕塑。1924年,市政府決定劃出公園的大塊面積供維格蘭規(guī)劃安排各種雕塑,還為他修造了一座工作室兼住所,將來作為他的博物館,條件是維格蘭將其所有作品的原作捐獻給這座城市,這便是今日的雕塑公園及維格蘭博物館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