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每逢酷暑相逼口干舌燥的時候,記憶總會順著時間的長廊回溯到兒時:我坐在樹蔭下捏泥人,知了在樹上扯著嗓子亂叫,奶奶端來一個白瓷碗,喊著我的乳名讓我喝茶。淡黃透亮的湯水中,泡著幾條暗褐色的柿子皮,這是奶奶專門為我泡的柿子皮茶?!肮具斯具恕庇^喝下,清冽甘甜的滋味便從舌尖蔓延開來……
奶奶聽人說,柿子皮泡茶有健脾化痰、清熱生津的功效,夏天喝效果尤其好,就記在了心上。秋天柿子成熟時,奶奶會選些上好的柿子曬柿餅:把柿子削皮后串起來,白天掛在太陽下曬,晚上收回來用棉被捂。如此曬捂十天半月后,柿子就像敷了一層粉似的,變得又白又筋道了。有了做柿子皮茶的打算,奶奶就把柿子皮跟柿子放在一起曬捂。曬捂后的柿子皮同樣變得筋道柔軟,也敷了一層淡白的粉。奶奶把柿子皮用袋子裝起來,扎緊袋口,精心收藏。
夏天來了,奶奶從前院皂莢樹下的古井里提來清冽的井水。水燒開后,拿出三兩條柿子皮放在茶壺里。沖入沸水泡小半晌,然后把裝著柿子皮的茶壺放在籃子里,用井繩吊到井里“冰鎮(zhèn)”。整個夏天,每到日曬正午,奶奶就把清涼的茶湯倒在碗里端給我喝。
如今,奶奶去了天堂,柿子皮和古井水已無緣再見。沒有柿子皮茶的夏天,我只能靠著回憶,品味那份無法企及的清涼!
專家點評
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仲秋成熟,果實形狀有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不一。原產(chǎn)地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史。其品種雖多,但根據(jù)其在樹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脫澀分為澀柿和甜柿兩大類。甜柿成熟后即可直接食用;澀柿必須在采摘后經(jīng)人工脫澀方可食用。柿子去皮整個曬干后可制成柿餅。
柿子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脫澀吃脆酥利口,甜柿汁多甘甜;柿餅甜度大、纖維少、質(zhì)地軟、吃起來香甜可口;將柿餅放在冷水中攪拌,能化成柿漿,可與蜂蜜媲美。
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為,柿果味甘、澀,性寒,無毒;柿蒂味澀,性平,入肺、脾、胃、大腸經(jīng)。《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蓖瑫r,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用柿子葉煎服或沖開水當(dāng)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zhèn)咳化痰的作用。
但是,柿子皮一般不入藥,也不宜食用。因為引起澀柿澀味的物質(zhì)鞣酸(又稱單寧酸)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皮中,脫澀時不可能全部脫盡,有增加腹痛、惡心等病癥的可能。因此,如果讀者奶奶對澀柿子脫澀方法很特別,能夠全部脫盡,作為民間單方泡茶飲用也未嘗不可;至于說有健脾化痰、清熱生津的作用,這可能主要是從實踐經(jīng)驗中得來,從理論上講也有一定道理,但沒有見到可靠的臨床證實。
最后要談一點吃柿子的注意事項。柿子具有一定的輔助降壓作用,適宜高血壓患者食用;性寒質(zhì)潤,適宜于痔瘡出血、大便秘結(jié)者食用;含碘量很高,適宜缺碘引起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食用。而對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柿子;體弱多病者、產(chǎn)婦、月經(jīng)期間女性,均忌食柿子。烘柿含較多糖類,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忌食;柿子都含有單寧酸物質(zhì),易與鐵質(zhì)結(jié)合,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zhì)的吸收,所以貧血患者應(yīng)少吃。另外,柿子不宜空腹吃,因大量的柿膠酚和紅鞣質(zhì)收斂劑與胃酸凝結(jié)成硬塊,形成“柿石”,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胃潰瘍,甚至胃穿孔等;柿子不宜多吃,吃柿子時要去皮。吃完柿子后不宜再吃酸性食物,柿子忌與螃蟹、海鮮、紅薯一同食用。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膠,柿子的殘余留在牙縫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對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故而在吃柿子后應(yīng)及時漱口。
江蘇省中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周曉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