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好萊塢影片在全球范圍內(nèi)影響廣泛;英雄主義是好萊塢影片中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本文擬分析三種風格迥異的好萊塢英雄主義影片,分別講述各路英雄在遭遇社會安全和邪惡勢力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的英勇行為;近年來,中美兩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帶有中國元素的英雄形象也開始在好萊塢影片中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
關鍵詞:英雄主義;好萊塢影片;教化作用;中國元素
一、好萊塢影片與英雄主義
美國好萊塢影片在全球范圍內(nèi)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它在全球觀眾心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也占據(jù)了全球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截止到20世紀60年代,它在西方電影市場中的比重已高達百分之六十;現(xiàn)階段,放眼世界,它的影響力還在逐步擴大。
關于“英雄”一詞,有如下解釋:一是本領高強、勇武過人的人,二是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令人欽敬的人。作為一種精神氣概,英雄主義曾出現(xiàn)在西方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從公元前的文學作品,如古希臘神話,到西方近代小說,如《魯濱遜漂流記》,再到現(xiàn)代各類文學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尤其是電影中,英雄主義均有出現(xiàn)?,F(xiàn)階段,電影儼然成為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作為美國文學藝術的典型代表,好萊塢影片傾向于選取英雄主義作為表達主題。
美國英雄主義的源頭可以追溯至西進運動。在開墾西部的過程中,美國人民、特別是“西部牛仔”所表現(xiàn)出的無畏精神,作為英雄主義的源頭不斷激勵著后輩人。好萊塢影片擅長使用電腦特效來為英雄主義的生動表達提供科技支持。基于上述文化原因和科技原因,好萊塢影片對英雄主義尤其偏愛。
二、好萊塢影片中的英雄形象
好萊塢電影發(fā)展至今,產(chǎn)出了不少歌頌英雄主義的優(yōu)秀影片,這其中,戰(zhàn)地英雄和奇幻英雄形象深得觀眾喜愛;現(xiàn)階段,中美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元素開始出現(xiàn)在好萊塢英雄主義影片中,為英雄主題的表達增色不少。
1.戰(zhàn)地英雄
戰(zhàn)地英雄是好萊塢影片中的經(jīng)典類型。好萊塢電影發(fā)展至今,其中不乏戰(zhàn)地影片,這其中,《拆彈部隊》是一部佳作。
本片是好萊塢第一部反映美國戰(zhàn)地人員工作現(xiàn)狀的影片。在這部電影中,影片的背景、人物的設定、主人公的一舉一動甚至鏡頭的組合方式均體現(xiàn)出英雄主義主題。下面是一組記錄美國某軍官勸說當?shù)孛癖姵冯x戰(zhàn)地的鏡頭。
(軍官微笑著同兩名伊拉克民眾握手。)
他問道:“你們在干什么?”
其中一人答道:“把石頭搬上車拉走?!?/p>
軍官說:“喔,把石頭拉走。很好。但是這里不安全,今天不安全。呃……我也說不清楚。或許我們應該一起搬?!?/p>
……
軍官說:“我喜歡這里,它很漂亮。但是今天不安全。我覺得大家應該離開?!?/p>
軍官又說:“請趕緊離開??禳c?!?/p>
軍官最終如愿勸退伊拉克民眾;就在這時,一顆炸彈落在了軍官身旁,當?shù)孛癖姲踩幻撾U,軍官卻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本片作為好萊塢第一部反映戰(zhàn)地人員現(xiàn)狀的影片,在對軍人角色的傳統(tǒng)定位上有著自己讀到的見解;本片認為,戰(zhàn)地人員雖是戰(zhàn)爭參與者,但同時也是和平捍衛(wèi)者,這引發(fā)觀眾對軍人角色定位的新思考。
2. 奇幻英雄
奇幻英雄影片出現(xiàn)于20世紀后半葉;這類影片類型新穎,情結奇特,因能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廣受歡迎。在眾多奇幻影片中,《哈利·波特》系列可圈可點。
《哈利·波特》系列呈現(xiàn)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更是一段少年英雄的成長歷程。面對每一次的邪惡勢力,哈利都能與朋友們團結一心、克服困難、應對敵手;在戰(zhàn)勝了蛇怪、感化了高冷的馬爾福、最終徹底擊敗伏地魔之后,小哈利終于成長為一名大英雄。
小哈利是大英雄;他頻頻用智慧和勇氣擊敗邪惡勢力;他英雄般的行為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感染和教化身邊的人,高冷的馬爾福由邪惡到善良的蛻變就是例證。借助英雄主義主題,《哈利·波特》系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把英勇善念深埋于觀眾心田,也意在點醒人們,要重視英雄主義對兒童潛移默化的作用,英雄主義的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3. 好萊塢影片中的中國英雄形象
近年來,隨著中美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元素作為新鮮形象開始出現(xiàn)在好萊塢英雄主義影片中,并成為其大或成功的關鍵因素;這其中,《功夫熊貓》就是代表作之一。在《功夫熊貓》中,中國元素撲面而來。影片中背景的設置、角色的設定、劇情的發(fā)展甚至臺詞的寓意都力圖向中國元素靠攏。
影片中,烏龜大師有一則箴言:“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這與中國古代先哲的思想“子欲避之,反促遇之”不謀而合。面對禍患,每個人都有避之不及的無奈,此時,做到“超然”、讓內(nèi)心歸于平靜或許是最好的應對方式。又如,浣熊師父曾談到:“This is where Oogway unraveled the mysteries of harmony and focus. This is the birthplace of kung fu.”西方文化也認為保持心態(tài)平和、精神集中有助于催生新鮮事物,這又與中國古代道家的思想“兩極調(diào)和”說、“心無旁騖”說遙相呼應。
《功夫熊貓》中的中國元素給觀眾帶去了一種不同尋常的視覺享受,使英雄主義主題更加生動。《功夫熊貓》不僅叫座,也有助于更新外國觀眾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它成為不同文化間相互學習、共譜雙贏的例證。
三、結語
以上三部影片,均立足于特定的角度,如鏡頭的剪輯、劇情的設定、臺詞的編排等各方面,完美地詮釋了英雄主義這一主題,堪稱好萊塢英雄影片的良作。
好萊塢英雄影片在與觀眾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的同時,也帶給大家一些關于英雄主義教化作用的新思考。為充分發(fā)揮英雄主義的教化作用,不妨利用電影突破英雄主義的傳統(tǒng)概念,勇于引發(fā)民眾新一輪的思考;在創(chuàng)新英雄主義教育方法時,應重視英雄主義對兒童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應善于學習外部精華文化,在相互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英雄主義在教化民眾、激發(fā)勇氣、凈化心靈、提升人性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何新,中外文化知識詞典[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商務印書館,2012.
[3] Belton, John, American Cinema/American Culture [M], McGraw-Hill, 1994 .
[4] 戰(zhàn)曉微,《哈利·波特》中英雄成長主題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
[5] 王卉,一個普世的勵志故事-《功夫熊貓》的美國文化內(nèi)涵[J],電影文學,2008.
作者簡介:韋艷玲(1989-8—),女,籍貫:山東淄博,單位:蘭州大學,(2014級)研究生, 研究方向:翻譯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