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有顯著地位的小說,它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引發(fā)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它所傳達和宣揚的男女愛情觀、宗教觀以及社會價值,都使得它成為同時代的一把尖銳匕首,直接剖析社會病態(tài)和錯誤導向,為積極的社會思潮注入了前進的動力。而在這一影響的背后,書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構(gòu)成了多面鏡子,在簡·愛這盞燭火前反射出來亮光,照亮了這世界。
關鍵詞:簡·愛;平等;愛情
《簡·愛》的成功是其應有的價值認可,故事的情節(jié)沒有太過傳奇的色彩,它的著力點就在于細膩的筆法和超乎想象的作者與人物的心靈對話。以往的分析角度,多是從簡·愛這個人物出發(fā),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整套的慣用體系。筆者試從作者對幾位男主人公的描寫中捕捉簡·愛形象,通過四位男性角色的人物塑造來管窺一下簡·愛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她自強、自尊、自愛、自信的性格特點。
一、表哥約翰的“鏡面反射”
表哥約翰可以說是簡·愛面前的第一面鏡子,這么說有點夸張,因為真正的鏡面或許來自于蓋茲海德這座莊園營造出來的環(huán)境。小簡·愛父母過世,被舅舅接到這里后逐漸成長,但是舅舅辭世,舅媽對于這個外來孩子,在精神上對其進行了無休止的折磨,年幼的簡·愛心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心理畏懼。簡·愛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安慰,于是就去書本中尋找慰藉。可是,連這一點表哥約翰都給剝奪了。他們的沖突就此展開,表哥約翰尋找她進行責罵,原本準備忍受這一切的簡·愛,在表哥進行人身攻擊的剎那開始了反擊。她說“你這男孩真是又惡毒又殘酷!”“你像個殺人犯——你像個虐待奴隸的人——你像個羅馬的皇帝!”。于是,舅媽將她關進黑屋子,幼小的心靈開始承受難以想象的折磨。
從第一面鏡子中,可以初步看到簡·愛開始萌芽的反抗意識。表哥的粗暴、野蠻激發(fā)了簡·愛的反擊,雖說最后失敗被關押了,但是她像第一個舉起義旗的奴隸,努力喊出自己心中的不滿。她看見了自己的方向,也認清了世間的冷暖。于是沿著這個方向,作者進行了下一步的展開。
二、來自勞渥德學校的“鏡片”
對寄養(yǎng)家庭的反抗導致了簡·愛被送進勞渥德孤兒院,她的反抗性格在這里進一步發(fā)展。她更加不畏權(quán)勢,對不公平的待遇敢于斗爭,勇于反抗壓迫。在這所標榜懲罰肉體以拯救靈魂的人間地獄般的“慈善”學校里,簡·愛繼續(xù)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她對好友海倫經(jīng)常受到責罵和鞭打卻從不抱怨十分蔑視和憤恨。她奉勸海倫說,“如果自己受鞭打,便要把那根鞭子奪過來,當面把它折斷,而且“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狠狠地回擊!”這正是簡·愛強烈的反抗精神的寫照。她以頑強的生命力熬過了八年窒息刻板的學校生活。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她經(jīng)歷了嚴寒、饑餓、好友的離世和老師的離開,她渴望著自由和自強。
這里的督學布洛克爾赫斯特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形象,他滿口的仁義道德,實際上卻克扣經(jīng)費,中飽私囊。他妻子、女兒的穿著打扮和勞渥德學生、教師的慘狀更是形成鮮明對比。督學布洛克爾赫斯特,這一鏡子折射出的不僅僅是學校的慘狀,更是對社會的一種鞭撻。以仁愛為理念的基督學校變成了人間的地獄,苦難、疾病充斥著每一個角落,作者也是通過這一境況的描寫,揭示這個社會的寒冷和黑暗。
然而如果我們以此反觀簡·愛的話,發(fā)現(xiàn)這面鏡子中的簡·愛,學會了自強,爭取自由。她把苦難和挫折當作生命的課程,在其中修煉,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在這其中尋找,她孜孜不倦,繼續(xù)頑強的反抗著不斷的壓迫。這是勞渥德給她上的第二堂課。
三、羅切斯特的“鏡中人”
離開了勞渥德的簡·愛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師的職位,接下來的生活,她將進入社會,而這個社會舞臺就是桑菲爾德了。在這里,她與莊園的男主人羅切斯特相愛,可就在結(jié)婚之際,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原來早有妻子。她的自尊使她離開了桑菲爾德府。
這一部分,簡·愛找到了她的性格磨合者,也找到了她的終身陪伴者。羅切斯特是一個有著高貴地位的紳士,他有著一般上層人士所具有的優(yōu)點,風趣幽默,善于社交,知識淵博,家境殷實。同時也囊括了上層人士的缺點,高傲而冷漠,諂媚而追求豪奢。但是他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他在與人交談、相處的時候,有著遠慮的思考和尖銳的思想。這樣的魅力吸引了簡·愛,在羅切斯特這面鏡子中,她尋找著自己的本質(zhì),也尋找著自己的幸福。簡·愛變成了“鏡中人”,羅切斯特在言語中不斷試探著簡·愛的反應,他與她探討人生和愛情的真諦。在世俗和上層社會的約束中,尋找著自我。糾正著自己錯誤的愛情傾向,就是在最后的結(jié)尾中,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雖然眼瞎殘廢但不失希望的羅切斯特,在簡·愛這盞燈火面前散發(fā)出難以磨滅的光彩,簡·愛自己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簡·愛在羅切斯特這面鏡子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的追求,在這一切的行動中,她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追求平等、自由、獨立、自尊的女性形象,這也是她在這里找到的幸福和質(zhì)樸簡單的美麗。
四、圣約翰的“映射”
當簡·愛發(fā)現(xiàn)羅切斯特已經(jīng)結(jié)婚,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離開羅切斯特后,簡·愛遇到了牧師圣約翰。圣約翰認為簡·愛適合作一個傳教士的妻子,強迫簡·愛嫁給他,陪他去印度傳教。簡·愛為了追求真正的愛情,堅決地拒絕了他。她對圣約翰說:“不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也是不平等的!”。
圣約翰作為故事最后一個男角色,冷酷而又自私,他以上帝的使者為己任,過著冷冰冰的日子。虔誠是他的標志,履職是他的記號。他的種種表現(xiàn)讓簡·愛明白自己要什么,決然離開他。她回到桑菲爾德莊園,那座宅子已成廢墟,瘋女人放火后墜樓身亡,羅切斯特也受傷致殘。簡·愛和他結(jié)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從上述的幾個男性角色中,我們可以看到簡·愛的個性鮮明、率直真誠。他們環(huán)繞在簡·愛的周圍,像一面面鏡子,照著簡·愛在困難和挫折的路上堅持自強、自尊、自愛、自信。簡·愛也像一株歷經(jīng)寒暑的小樹木,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參見[英]夏洛蒂·勃朗特 ,祝慶英,譯《簡·愛》,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
[2]參見王守仁、方杰:《英國文學簡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參見楊靜遠:《勃朗特姐妹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4]參見楊正和:《外國文學名作欣賞》,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 焦俞萍(1994—),女,籍貫:山西運城, 單位:山西大學初民學院,專業(yè):漢語言文學2012級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