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得強
【摘 要】漢字是漢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本文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 ? 識字教學 ? ? 方法
漢字是漢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用來交際的工具,而且已和民族文化融為一體,既是工具,又是文化的載體。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識字教學在教學實施上,提倡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情境中學,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其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喜歡聽、樂意讀、主動記,使抽象的漢字具體化、靜態(tài)的漢字動態(tài)化、復雜的漢字簡單化。教師們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學生準確而牢固地識記漢字的音、形、義,形成一定識字能力的最佳途徑。筆者現將自己在二十多年教學中的一些識字教學方法做以介紹:
一、游戲教學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除了認識字,還要讀準字,為了學生能讀得準、記得牢,可以多采用游戲的教學形式。
⑴找朋友:將生字卡片發(fā)給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再請同等人數的學生上臺,認讀一個生字,持該生字卡片的同學馬上走到他身邊,舉起卡片,領讀全班。
⑵點將臺:將生字卡片發(fā)給一些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老師問“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應生字卡片的同學站出來,領讀全班。
⑶小老師:在黑板上貼出所有生字卡片,學生自讀后想考自己學會的哪個字,就把它教給全班同學。
⑷帶帽子:將聲母、韻母、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請學生上臺選聲母和韻母合成本課生字的音節(jié),并貼在該生字的上邊,領讀全班。
二、故事教學
漢字是非常獨特的方塊字,獨體字少,合體字多,是形、音、意的統一,而且是表意文字。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是: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在字形結構上大都有基本字(聲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意旁),就構成了合體字。這種構字特點使?jié)h字易于學習、掌握,是漢字的優(yōu)越性。因為規(guī)律明顯,所以教師易教,學生易學。例如:“游”字就是一個大人(人)陪著他的孩子(子)去到一個有水的地方(方)游泳。比如“束”字:有一個老農,上山打柴,他砍了很多樹枝,用繩子綁得結結實實的,所以‘木表示很多樹枝,‘口字表示用繩子捆樹枝時的樣子。漢字傳承著豐富的中華文化,有著千變萬化的結構,每個漢字或顯或隱都有著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每一個方塊字,都散發(fā)著美妙多姿的形象之美。通過一次次生字拆部件編故事比賽,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而且學得快、記得牢,編故事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真是一舉多得呀!
三、直觀教學
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并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具體事物、物體強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認識并理解漢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個表示方位的漢字時就采取此法,先選三個學生站在上、中、下三個位置,手舉漢字,以表字意,然后讓學生變換位置,交換漢字,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對的,“上、下”這對反義詞也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了。
四、對比教學
由于漢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學當中采取對比教學尤為重要。很多漢字字形是可以拆開、加以拼組的。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部首之后,經過對比,就可以較快掌握其他形狀相近的漢字。如由“青”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鳥”至“雞”“鴨”“鵝”等。通過字義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把舊知識與新內容聯系起來,“讀、寫、意”也就很容易掌握了。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其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從形、音、意三者的統一上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馬”為例,在學生掌握了“馬”字后,再教“媽、嗎、碼、罵”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馬”這個部首,都讀mɑ,再進一步解釋字意。如講“媽”字,因為媽媽是女人,所以有個“女”字旁,“嗎”是說話時帶出的尾音,所以要加個“口”等。再引導學生多組詞,以強化記憶。
五、環(huán)境教學
學生容易寫錯別字,主要是因為少數的漢字音、義相同引起的。在教學中,完成了讀準音、辨清形之后,字義的教學可以在語言環(huán)境中完成。特別是一字多義、同音字等,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能取得較好效果。如學生對“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錯,在教這兩個字時,我讓學生口頭組詞、造句,請學生上到講臺,黑板上寫上這兩個字,要求示范的學生抬起“首”,舉起“手”;在講解“和”“合”時,做好一些獎勵卡片,要求學生用這兩個字說一些簡單的句子,用對的,獎一張“合格卡”,用錯的,給一張“和不對”的卡片。如此反復幾次,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就深了。
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識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我采取“直觀教學、對比教學和語言環(huán)境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新生較快地認識、掌握所學漢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蒙養(yǎng)之時,識字打先。”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更加重視識字教學,運用更多的方法、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