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爭,徐立君
(煙臺市氣象局,山東 煙臺 264003)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條文說明中的一處錯誤更改
張 爭,徐立君
(煙臺市氣象局,山東 煙臺 264003)
為更好地應用《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中4.3.6條第6款的規(guī)定,指出了規(guī)范條文說明中關于基礎鋼筋表面積的計算錯誤,并根據書中的示意圖進行重新計算,得出了新的計算結果。
防雷規(guī)范;建筑物;GB50057-2010
因此,基礎鋼筋的總表面積為上述兩項之和,即0.2π+0.6144π=0.8144π=2.56(m2)。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自頒布實施以來,作為防雷設計的一個重要技術依據,對建筑物防雷技術服務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深入學習了解《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中4.3.6條第6款的規(guī)定,通過翻閱相關條文說明,發(fā)現書中關于基礎鋼筋表面積的計算部分有誤。并重新計算,給出了正確結果。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第146頁,關于基礎鋼筋表面積的計算如下。圖1為車間一根柱子基礎的結構設計[1]。
書中原文是:“φ10鋼筋周長為0.01πm,每根長2m,每根的表面積為0.02πm2,共計2000/200=10根,故φ10鋼筋的總表面積為0.2πm2。
Φ12鋼筋周長為0.012πm,每根長3.2m,每根的表面積為3.2×0.012=0.0384πm2,共計3200/200=16根,故 φ12鋼筋的總表面積為16×0.0384=0.6144πm2。
圖1 車間柱子基礎的結構設計
仔細查看圖1,上面部分的剖面圖中,φ12鋼筋和φ10鋼筋的指向并不明確。從圖的下半部分俯視圖來看:φ12鋼筋應該指的是圖中縱向的鋼筋,那么φ12鋼筋每根的長度應為2m,數量應為 16根;φ10鋼筋應該是圖中橫向的鋼筋,那么 φ10鋼筋每根的長度應為 3.2m,數量應為10根。
或者,認為 φ12鋼筋指的是圖中橫向的鋼筋,那么 φ12鋼筋每根的長度應為 3.2m,數量應為10根;φ10鋼筋是圖中縱向的鋼筋,那么φ10鋼筋每根的長度應為2m,數量應為16根。
根據以上分析,分別按照兩種方法對鋼筋的總表面積進行重新計算。
3.1重新計算方法一
認定φ12鋼筋為圖中縱向,φ10鋼筋為圖中橫向。
Φ12鋼筋周長為0.012πm,每根長2m,每根的表面積為2×0.012=0.024πm2,共計16根,故φ12鋼筋的總表面積為16×0.024=0.384πm2。
φ10鋼筋周長為 0.01πm,每根長 3.2m,每根的表面積為0.032πm2,共計10根,故φ10鋼筋的總表面積為0.32πm2。
則兩種基礎鋼筋的總表面積為:0.384πm2+0.32πm2=0.704πm2=2.21 m2。
3.2重新計算方法二
認定φ12鋼筋為圖中橫向,φ10鋼筋為圖中縱向。
Φ12鋼筋周長為0.012πm,每根長3.2m,每根的表面積為3.2×0.012=0.0384πm2,共計10根,故φ12鋼筋的總表面積為10×0.0384=0.384πm2。
φ10鋼筋周長為0.01πm,每根長2m,每根的表面積為0.02πm2,共計16根,故φ10鋼筋的總表面積為0.32πm2。
則兩種基礎鋼筋的總表面積為:0.384πm2+0.32πm2=0.704πm2=2.21m2。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在防雷技術工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防雷工作者的教科書。翻閱《防雷技術標準規(guī)范匯編》[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94(2000版))[3]及《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多個版本的條文說明,此例題都存在。即這一問題已經存在了多年。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14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防雷技術標準規(guī)范匯編[M]. 北京:中國氣象局專利事務所,2001:4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M].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115.
S429
B
1005-0582(2015)03-0030-02
2015-03-13
張爭(1979—),女,漢族,山東萊蕪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雷電防護技術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