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峰 周秀玲
摘要:以新鮮腳板薯為主要原料,采用超聲波及酸處理粗淀粉制備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為評價指標,對影響得率的淀粉乳濃度、鹽酸用量、超聲溫度、超聲時間4個主要因素進行正交試驗,得出制備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藝條件:配制濃度為15%的淀粉乳,加入2 mol/L鹽酸,用量為1.5%,在超聲溫度為80 ℃、超聲時間為40 min條件下進行酸水解,然后用40 g/L 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溶液pH值至中性,停止酸解,再在120 ℃下糊化20 min,冷卻至3~4 ℃冷藏 20 h,離心,干燥,粉碎過篩。在此工藝條件下,制備的抗性淀粉得率為25.3%。
關鍵詞:腳板薯;超聲波;酸解法;工藝條件
中圖分類號: TS23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7-0281-03
腳板薯(Dioscorea alata Lirm.sp)別稱參薯,屬薯蕷屬[1]。薯蕷屬植物大多具有根狀莖或地下塊莖,腳板薯鮮紅發(fā)亮,根莖發(fā)達,形如腳掌,故而得名。腳板薯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藥膳功能,不僅含有豐富的淀粉,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黏性多糖、微量元素、皂苷等活性物質(zhì)[2]。研究發(fā)現(xiàn),腳板薯淀粉含量為73%,其中直鏈淀粉含量為27.18%,支鏈淀粉含量為72.82%[3],具有極大的開發(fā)價值??剐缘矸郏≧S)是不能被健康人體小腸消化吸收的淀粉及降解物的總稱[4]。近幾年,學者們對玉米淀粉、馬鈴薯淀粉、淮山藥淀粉、苦蕎米淀粉、甘薯淀粉、蠶豆淀粉、銀杏淀粉、大米淀粉等進行了研究[5-12],但關于應用腳板薯淀粉制備抗性淀粉研究在國內(nèi)尚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采用超聲波-酸解法制備腳板薯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作為評價指標,優(yōu)化腳板薯抗性淀粉工藝條件,旨在為開發(fā)利用腳板薯資源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設備
1.1 材料
腳板薯、氫氧化鈉(分析純)、氫氧化鉀(分析純)、乙酸鈉(分析純)、磷酸氫二鈉(分析純)、檸檬酸(分析純)、蒽酮(分析純)、濃硫酸(分析純)、冰醋酸(分析純)。10 000 U/g胃蛋白酶、4 000 U/g淀粉酶、100 000 U/g葡萄糖淀粉酶均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0 g/L葡萄糖標準溶液、檸檬酸(食用級)。
1.2 設備
中草藥粉碎機FY177(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TED-雙列六孔型恒溫水浴鍋、L-500低速自動平衡離心機、 BS-223S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亞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 DHG-914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UV-2000紫外分光光度計、 SK-1快速勻漿機(江蘇中大儀器)。
1.3 方法
1.3.1 腳板薯抗性淀粉制備工藝流程 新鮮腳板薯→削皮切片→烘干→粉碎→95%乙醇浸提→蒸餾水沉降→離心除雜質(zhì)→烘干→粉碎→腳板薯淀粉→配制一定濃度的淀粉糊→加入一定量的2 mol/L HCl→一定溫度下,超聲波作用酸水解一定時間→用40 g/L 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中性,停止酸解→120 ℃糊化20 min→冷卻至3~4 ℃冷藏20 h→離心→干燥→粉碎過篩→成品。
1.3.2 腳板薯中抗性淀粉和總淀粉含量的測定[13-14]
1.3.2.1 腳板薯中總淀粉含量的測定 稱取50 mg 腳板薯淀粉放入50 mL離心管中,加入適量4 mol/L KOH,室溫下用快速勻漿機勻漿10 min以分散淀粉,加入pH值為4.8的0.4 mol/L 乙酸鈉緩沖液,再用2 mol/L HCl調(diào)節(jié)pH值至45,不斷振蕩,加入過量100 000 U/g葡萄糖淀粉酶,60 ℃水解45 min;4 000 r/min離心12 min,用蒸餾水清洗殘渣;過濾并收集上層清液,定容至100 mL,用蒽酮比色法測定葡萄糖的量。腳板薯總淀粉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腳板薯總淀粉含量=葡萄糖質(zhì)量×0.9/樣品質(zhì)量×100%。(1)
1.3.2.2 抗性淀粉含量測定[6] 稱取2 g粗腳板薯抗性淀粉放入三角瓶中,加入20 mL pH值為2.2的緩沖液(檸檬酸-磷酸氫二鈉),均質(zhì);38 ℃水浴,加入3 mL胃蛋白酶并加熱振蕩60 min;冷卻至室溫,用磷酸氫二鈉緩沖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5.7,加入3 mL高溫α-淀粉酶,75 ℃恒溫水浴中振蕩加熱 60 min;冷卻至室溫,用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4.6,加入過量的葡萄糖淀粉酶,58 ℃恒溫水浴中消化20 h,冷卻至室溫,3 500 r/min 離心15 min,至少水洗4次,最后用無水乙醇洗滌,80 ℃烘干48 h,稱質(zhì)量,得到純抗性淀粉。腳板薯抗性淀粉得率計算公式如下:
腳板薯抗性淀粉得率=純抗性淀粉樣品質(zhì)量/(樣品質(zhì)量×總淀粉含量)×100%。(2)
1.3.2.3 腳板薯抗性淀粉制備單因素試驗 在腳板薯抗性淀粉制備工藝的酸水解中,選擇影響抗性淀粉得率的4個主要因素:超聲時間、超聲溫度、淀粉乳濃度、淀粉乳用酸量。
1.3.2.4 腳板薯抗性淀粉制備工藝條件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結果的基礎上,每個因素篩選3個水平,進行正交試驗,以確定最佳的工藝條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腳板薯抗性淀粉制備單因素試驗
2.1.1 淀粉乳濃度對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 為了探索淀粉乳濃度對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將淀粉與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不同濃度的淀粉乳,在超聲時間為40 min、超聲波溫度為70 ℃、2 mol/L鹽酸用量為1.5%條件下進行抗性淀粉制備試驗(圖1)。
從圖1可知,當?shù)矸廴闈舛刃∮?5%時,增大淀粉乳濃度可使抗性淀粉得率增大,超過這個比例時抗性淀粉得率下降,主要是因為淀粉能充分糊化,淀粉乳濃度小于15%時淀粉顆粒破裂,溶出較多的支鏈淀粉、直鏈淀粉。淀粉乳濃度超過15%時,淀粉乳溶液隨濃度的增加得率反而減少,主要是因為淀粉不能充分糊化,淀粉顆粒破裂率降低,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溶出減少。
2.1.2 鹽酸用量對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 淀粉糊濃度為15%時,在超聲時間為40 min、溫度為70 ℃條件下,采用不同鹽酸用量進行抗性淀粉制備試驗(圖2)。
從圖2可知,當鹽酸用量小于1.5%時,隨著鹽酸用量的增加,抗性淀粉得率逐漸增加。當鹽酸用量大于2%時,隨著鹽酸用量的增加,抗性淀粉得率隨之降低,說明隨著鹽酸用量的增加,水解作用加強,分散的淀粉鏈難以形成有序排列,導致抗性淀粉得率下降。
2.1.3 超聲溫度對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 在超聲波時間為40 min、淀粉乳濃度為15%、2 mol/L鹽酸用量為1.5%的條件下,采用不同超聲溫度進行抗性淀粉制備試驗。
從圖3可知,隨著超聲溫度升高,抗性淀粉得率也隨之升高,這是因為超聲波的空化效應所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環(huán)境導致淀粉鏈斷裂,當超聲波溫度達到70 ℃時,抗性淀粉得率達到最大,溫度繼續(xù)升高,抗性淀粉得率增加不明顯。
2.1.4 超聲時間對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 設置不同超聲時間,在超聲溫度為70 ℃、淀粉乳濃度為15%、鹽酸用量為1.5%條件下進行抗性淀粉制備試驗。
圖4表明,隨著超聲波時間增加,抗性淀粉得率也隨之升高,因為超聲波加劇了淀粉分子與溶劑分子間的摩擦,溶出的直鏈淀粉、支鏈淀粉越多,抗性淀粉得率也越高;但時間超過
40 min時,隨著時間的進一步延長,粉分子結構被嚴重破壞,分子量徹底降解,大部分淀粉分子降解成糊精,不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抗性淀粉產(chǎn)率逐漸降低[12]。
2.2 腳板薯抗性淀制備的最佳工藝確定
為了探索腳板薯抗性淀制備的最佳工藝,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選擇淀粉乳濃度、鹽酸用量、超聲時間及超聲溫度等4個因素并各設計3個水平(表1),通過正交試驗確定最優(yōu)工藝條件。
由表2可知,腳板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B>A>D>C。從表3可知,鹽酸用量對腳板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響最大,具有顯著性,淀粉乳濃度影響次之,超聲溫度對淀粉得率的影響最小。最優(yōu)工藝組合為A2B2C3D3,即淀粉乳濃度為15%,鹽酸用量為1.5%,超聲溫度為80 ℃,超聲時間為40 min。在此最佳酸水解條件下,抗性淀粉得率為25.3%。
3 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鹽酸用量對抗性淀粉的形成影響很大,腳板薯抗性淀粉最佳制備工藝條件為:配制濃度為15%的淀粉乳,加入2 mol/L鹽酸,用量為1.5%,在超聲溫度為80 ℃、超聲時間為40 min條件下進行酸水解,然后用40 g/L 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中性,停止酸解,再在120 ℃糊化20 min,冷卻至3~4 ℃冷藏20 h,離心,干燥,粉碎過篩。在此工藝條件下,制備的抗性淀粉得率為25.3%。
參考文獻:
[1]徐成基. 中國薯蕷資源[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詹太華. 紫腳板薯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質(zhì)及體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學,2008.
[3]沈鐘蘇,陳全斌,湛志華,等. 腳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質(zhì)研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2):77-80.
[4]Baghurstr A. Dietary fiber,nonstarch polysaccharide and resistant starch[J]. Food Australia,1996,48(3):1-35.
[5]李 昕,于國萍,張 旭. 酸解壓熱法制備玉米抗性淀粉[J]. 糧油食品科技,2007,15(6):46-48.
[6]劉亞偉,張 杰. 酸解-水熱處理對甘薯抗性淀粉形成的影響研究[J]. 食品科學,2003,24(6):41-45.
[7]聶凌鴻. 淮山藥抗性淀粉的制備及其性質(zhì)[J]. 食品工業(yè)科技,2008(11):163-166.
[8]左光明,譚 斌,羅 彬,等. 全營養(yǎng)苦蕎米抗性淀粉形成的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J]. 食品科學,2008,29(9):130-134.
[9]韋秋玉. 木薯抗性淀粉的酶法制備和機理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07.
[10]潘元風,唐書澤,戴遠威,等. 微波輻射制備蠶豆抗性淀粉研究[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5):15-18.
[11]余海洋. 銀杏抗性淀粉的制備、性質(zhì)及其應用研究[D]. 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3.
[12]余世鋒,張 瑩,孫天穎,等. 超聲處理對大米RS3型抗性淀粉產(chǎn)率的影響[J]. 食品科技,2013,3(3):134-138.
[13]秦 陽,金 毅,秦禮康. 響應面優(yōu)化老化回生型馬鈴薯抗性淀粉壓熱制備工藝[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10):184-188.
[14]Sievert D,Pomerane Y. Enzyme-resistant starch: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by enzymatic,thermoanalytical and microscop ic methods[J]. Cereal Chemistry,1989,66(4):3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