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面對議論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該怎么辦呢?
一、埋好伏筆,未雨綢繆。
我們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在通盤考慮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規(guī)律與計劃的前提下,提早做好準備,幫助學生遠離山重水復的窘境,走進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1.在進行描述類文章教學時,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許多描述性文章中不乏經典而富有哲理的議論性語句。引導學生多留心這類語句,不僅有助于他們理解該文章,更有助于他們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維的習慣。
2.訓練“一事一議”類小文章,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學生剛進入七年級時,我們就要為他們日后的議論文學習做好鋪墊。
(1)開展“每日500字”的活動。規(guī)定學生每天自主挑選閱讀一篇文章,進行摘抄練習(包括精彩詞句、名言俗語、名人事例等),并進行有選擇的記憶。讀后。就文章涉及的某一現(xiàn)象,某一事物,某一細節(jié)談談自己的看法。寫幾句評語。剛開始時,要求不要太高,三二句話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適當點撥指導,他們會不斷進步,逐漸形成規(guī)范的短評。
(2)寫作“一事一議”類小隨筆。生活中充滿著許多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多觀察、多留心、多思考,隨時記錄下來,并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更為九年級的議論文學習打好基礎。
3.開展小型辯論賽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由于辯論話題均來自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有很強針對性,學生往往有話可說。比如“開卷是否有益”、“高分是否一定高能力”、“中學生該不該在校內帶手機”等。通過這些小小辯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培養(yǎng)搜集整理、創(chuàng)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更為今后的議論文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4.時常推薦優(yōu)秀小論文,加深學生對議論文的印象。從七年級起,我就有意識地從《雜文選刊》《啟迪》《智慧背囊》《心靈雞湯》等雜志書籍中給學生選擇、推薦一些時代感強、文質兼美、貼近學生生活的小論文,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對議論文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選好恰當?shù)膶W習材料,精心探究。
要讓學生學好議論文,就要選擇合適的恰當?shù)膶W習材料。鑒于教材在編選議論文方面的缺陷,我們不能完全依賴課本,進行按部就班的講解,我們要敢于揚棄,大膽整合,為學生尋求學習議論文的最佳資源。
1.生活中,引導學生關注“議論現(xiàn)象”。
生活是學習的源泉,處處存在“議論現(xiàn)象”,如人與人之間鬧糾紛時的爭吵,圍繞一個問題的產生去辯論,表揚或批評某人并申述理由等等。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現(xiàn)象并有意識的記錄下來,時時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們會自然而然的形成“議論意識”,有助于他們理解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2.課堂上,引領學生精研“典范”議論文。
(1)引進課外典范議論文,搭建議論文知識平臺。
新課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這就要求我們開發(fā)利用與教材有關的,對學生學習有意義的材料。在學習議論文單元之前,我會找出這幾篇典范議論文印給每一位學生,形成一本獨特的“教材”,借助它來向學生介紹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2)用好課文這個例子,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議論文知識。
新課程倡導開發(fā)課程資源,但教材依舊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一味的拋開教材進行所謂的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與課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3、進行專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梳理歸納議論文相關知識。
(1)學生材料來源:已學過的幾篇議論文,老師課前再準備的數(shù)篇具有代表性的議論文閱讀材料,某些學生推薦的佳作。
(2)具體過程:
①老師明確一至兩個專題學習目標,如議論文論點是怎樣提出的,如何準確找出議論文的論點等等。②學生自讀材料,圍繞閱讀重點和主題做圈點勾畫,并比較各種材料。③小組互助,合作探究重點疑難問題,并進行歸納梳理。④交流展示探究成果,反饋提升學習水平。
三、傳授方法,訓練鞏固。
1、巧妙點撥,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議論文閱讀規(guī)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樹立整體意識,重視議論文的整體性。(2)進行適當適量的議論文閱讀題訓練,幫助學生總結一些答題“規(guī)律、技巧”,從形式上給學生一些可遵循的模式,便于其準確答題。
2、進行寫作訓練,提高學生議論文表達能力。話題來源:熱門話題、身邊現(xiàn)象等。具體過程:
(1)以“說”為先導。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2)推介范文,讓學生借鑒寫作經驗。(3)圍繞話題,模仿寫作。(4)交流探討,鞏固提升。
李杰,教師,現(xiàn)居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