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
我沒有親眼見過三十多年前奧迪如何擊敗對手馳騁WRC賽場,所以今日有必要借S3一窺當年。
早就聽聞奧迪曾在20世紀80年代一度橫掃WRC戰(zhàn)場,只可惜那個時候還沒有我,即便現在想回望一下當年盛況,視頻資料也少得可憐,無奈只能作罷。其實最吸引我去探究的是奧迪到底憑什么能把實力并不差的各路好手統統擠出局。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倒真有心拿臺奧迪親手試一試,試一試跑拉力賽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話說跑WRC的賽車個頭不能太大,要不怎么能在四、五米見寬的掉頭彎中一甩而過?當年奧迪quattro賽車亦或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奧迪Sport quattro S1賽車的個頭在浩浩蕩蕩的拉力大軍中就算不小了,但即便如此,它們在裝上夸張的空氣動力學套件之后依然有著長四米出頭,兩米見寬的窈窕身材,放諸今日也就A3還能勉強合規(guī)。
當年B組賽車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馬力幾乎不設限,動輒四、五百匹,而排量才不過2.2L。若不考慮成本和碳排,如今的2.0T也大可雄雄四、五百匹,但消費者非但承擔不起因強化零件所至的高昂成本,也無力去跑上一千公里就拆開發(fā)動機洗護一番,而且最要命的是你敢摘了排氣管還沒等警察出手,環(huán)保局就敢當街攔下然后直接拖走。以現在標準衡量,超過200kW的四缸發(fā)動機就已經望而生畏,況且依靠諸多新技術,加速能力不輸當年。
經在下掐指這么一算,想體驗當年WRC拉力的魅力,奧迪S3正合適。
同樣小巧玲瓏的體型內卻裝有一臺最大功率210kW、最大扭矩380N·m的強悍的2.0T發(fā)動機,它是在國內你能買到的最輕巧又最暴力的奧迪,正是因為兩者如此懸殊的關系才能令它僅用4.9s就突破時速100km/h大關,極速被限制在250km/h,表頭更是高達令人咋舌的300km/h!光有速度還不夠,奧迪以quattro四驅戰(zhàn)群雄的佳話早已耳熟能詳,眼前這臺S3同樣靠quattro發(fā)力,但以橫置前驅的MQB平臺為基礎,后軸所分擔的扭力有限,先別說能否載譽而歸,就是否能與復雜路況抗爭在我心里都是個未知數。心中抱有疑問總不是件壞事,因為這能讓我隨時保持警覺,不至于把索價40萬的“高檔奧迪”帶進溝。
毫無疑問,要想體驗純粹的拉力就必須找到差不多的路況,砂石、泥濘、瀝青和冰雪我會挑最后一個,誰叫奧迪總把quattro拿去雪中飛呢。為了尋找離北京最近的雪原TG一行決定向西北方向進發(fā),曾在春夏秋給觀光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草原天路這會兒應該變成雪原天路了吧
從張北一頭長驅直入路上僅有碎雪,多一半都是干巴巴的瀝青公路。S3長途巡航至此是該大口大口吸進冷冽的空氣然后吐出些熱情的時候了。切入S擋,轉速瞬間攀升1000r/min,隨著四根排氣管齊聲一吼,發(fā)動機隨即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有四驅作伴,想激情的時候完全可以油門洞開忘乎所以。此時此刻扭力由前后兩軸各握一半,將四只車輪鎖緊地面。當山路開始大幅回轉之時,你也不用顧忌太多,因為電子系統還會重新分配到每個車輪上的扭力,預防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當然你想無休止的加速也并不容易,因為1540kg車重還不足以讓底盤在橫向G力拉扯下穩(wěn)如泰山,所以一定幅度的側傾算是友情提醒了。
幾十里波瀾不驚的逍遙之后路上開始閃現零星的小雪堆,我們驟然減速,在一處足有一尺厚長約十幾米橫跨整個路面的雪坡前停下了腳步。我曾親眼目睹過一臺裝備auattro的A6在二十公分厚的雪面上玩得不亦樂乎,也見過Q5沿跳臺迎面攀上的視頻,雖說眼見為實但此時此刻依然不敢輕舉妄動,更何況此quattro的結構原理還不同于A6和Q5。我擔心以前驅為平臺擴展而來的四驅系統無法保證后輪持續(xù)得到動力,萬一只有前輪高速空轉那我們只能祈求車的底盤別太低,可你覺得性能至上的S3能有你家A6高嗎?基于種種不祥的揣測我決定以速度換慣性,然后悉心觀察后輪的施力情況,一旦前進受阻立即制動并原路撤回。
沒曾想踏入雪堆之時還真不幸被在下言中,車子似乎開始喪失前進的動力,但嘗試—下油門盡開前輪非但沒有刨出個大坑反而協同后輪推著車子叉開始加速,quattro果真開始顯奇效,最終毫無壓力越過障礙,留下了兩條深深的車轍。
雪原天路涉入越深,像這樣的雪坡也愈發(fā)增多,而且有的甚至綿延幾十米。這一路可是辛苦了S3,因為它不僅充當了鏟雪車角色,還搭救了工作車。我們萬萬沒想到一臺底盤高高在上的前驅旅行車(我們的攝影工作車)卻一次次慘遭戲弄。再遇此情形我們只要把速度減到不損害性感前唇的程度,其他擔心都是多余。
待經驗和人品雙雙攢足之后我開始嘗試沿一條地上毫無車轍卻在導航地圖上赫然在列的森林維護道找尋quattro曾經的風采。有先前之底氣這一次目測雪層平均不低于一尺,而且底下并非瓷實的瀝青而是抓地力和雪面差不多的砂石。只要疾走定能突出重圍,就這樣一路向森林深處高歌猛進。
用S3辟路仿佛自己已變身雪地之王,要什么雪地摩托,履帶越野車,區(qū)區(qū)一臺S3全能辦得到,在過彎之時還不忘仿照WRC狠狠踩下油門然后大幅轉動方向盤瀟瀟灑灑漂上一把。從山腳爬到半山少說已攻上兩百米有余,飛濺的雪花也已鋪滿了前艙蓋。竟有如此大雪?沿原路折返才知方才軋過的雪道最深處已經高過車輪,要不是quattro和380N·m扭矩源源不斷地向四輪供給扭力,這臺小車早已深陷其中了。
一場向三十多年前致敬的冰雪拉力到此完結,就憑S3那異乎尋常的表現,我大概能想象出當年的奧迪auattro賽車應該是多么強悍的路上機器,也多虧了它們,才創(chuàng)造了今天如此厲害的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