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瑞強 ■黃河交通學院,河南 焦作 454950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總體提高了一個新水平,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和社會企事業(yè)單位的支持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得到保障。由于我國領土面積廣大,在中西部大部分經濟落后的地區(qū),公路建設仍然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很多較為落后的農村仍舊處于封閉狀態(tài)。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多山地丘陵,公路的建設存在技術問題,在隧道開鑿、橋梁建設等方面技術支持力度有限,如貴廣高鐵全線建設有80%依靠隧道和橋梁的建設,可見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面臨這嚴峻的挑戰(zhàn)。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意義重大,承載著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外界溝通的重任,完善農村公路建設的存在的問題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筆者在實地考查和參考公路建設的相關文獻資料上,對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問題作如下歸納。
農村經濟水平較為落后,公路的建設水平較低,部分較為落后的山區(qū)由于資金有限,只能開辟最為基本的黃泥公路或瀝青公路,一旦發(fā)生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公路的修復難度極大。其次,公路建設技術水平不高,在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帶,公路建設多位“之”字型,缺乏橋梁的建設。兩座高山之間的聯(lián)系圍繞“之”字型公路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降低運輸?shù)男?。各個村落之間的聯(lián)系因距離遠和旅途不便,降低了交流和溝通的頻率,減少了各個村落之間的經濟往來。農村偏遠地區(qū)地勢崎嶇,平底較少,如云貴高原地區(qū)的“地無三里平”最為典型,“山路十八彎”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隧道的開挖和橋梁建設等高技術工程多出現(xiàn)在高鐵鐵路的建設上,而公路建設少之又少。當?shù)卣畽C關的建設管理力度不足,對公路建設投資的扶持力度有限,由于山區(qū)地勢條件的不足,先進的工程建設機械無法投入使用,采用人工修建公路的效率極為底下,無法跟進現(xiàn)代化發(fā)展腳步的步伐[1]。
公路的護理工作要因地制宜,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公路的護理工作難度要大一些。公路承載著交通運輸?shù)闹厝?,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一刻也離不開公路的建設。因此,當?shù)卣淖儸F(xiàn)有的公路監(jiān)管機制,對破壞公路公共設施的不法分子要予以一定的行政警告和行政處罰。其次,對于公路部分路段的損壞不能“視而不見”,公路路段因受到雨水的侵蝕而損壞的,要及時進行修復。再次,農村公路護理管理工作缺乏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公路護理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公路修復工作時,若工作量巨大,無法當日完成任務,會對工作人日常飲食和休息造成影響,而政府缺乏對公路護理工作人員工作保障的維護。
本文對目前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并針對已有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方案,以對完善農村公路建設提供借鑒。
隨著中西部大開發(fā)的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投入的資金和技術比例逐步增大。農村多位于山區(qū),地勢條件較為險惡,公路的建設投入相對于城市大。建設農村公路還要考慮地質構造,公路的選址需要符合避開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頻發(fā)和坡度較緩和的路段進行修建。其次,公路修建所采用的混凝土要嚴格按照科學的比例配置,以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混凝土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路建設的效率和公路的使用狀況,沙、石、水和混凝土的比例要根據科學研究的方略進行,加大公路工程建設監(jiān)督力度,避免偷工減料的情況的發(fā)生,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現(xiàn),以確保老百姓的既得利益得以實現(xiàn)[2]。
農村公路建設完畢后要加強護理工作,由于農村公路路段較長經濟水平相對于城市落后,政府對公路護理的重視程度不高,公路護理工作實施不到位。公路在長期的使用和惡劣天氣的影響情況下,容易受到損害,如不及時加以修護,將無法正常使用。農村地理位置較為特殊,位于偏遠封閉的山區(qū),管理機制和管理意識較為落后,缺乏完整的公路修護監(jiān)督管理機制[3]。因此,政府要不斷像城市和發(fā)達地區(qū)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結合地區(qū)特色對農村公路護理管理工作機制進行完善,健全人員配套和工具配套設施,重視對公路的護養(yǎng)工作,以保障農村民生工作的順利實施。
農村公路的建設關乎“三農”問題的解決,加強完善農村公路建設,能夠把山區(qū)豐富的資源“帶出來”,把城市先進的技術和物品“帶進去”,不斷豐富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完善農村公路建設可健全我國公路交通網,提高農村公路網密度和通達深度為帶動我國農村小康社會的建設提供原動力。筆者分析了我國農村地區(qū)公路建設的基本問題,從公路建設和公路護理兩個方面提出優(yōu)化農村公路建設的策略,為推進我國農村公路交通網的完善提供借鑒意義。
[1]王茂奎.四川農村公路發(fā)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
[2]蔣楓.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適用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5.
[3]強偉娟.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路供給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