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蘆月霞
(內蒙古阿拉善中心醫(yī)院 內蒙古 阿拉善 750306)
手術是外科治療的主要手段,手術作為一種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極的心理反應,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病人預后。無論手術大小,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害怕等一系列心理變化,因此,準確分析病人的心理反應,積極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對于手術成敗意義重大。
1.1 焦慮和恐懼反應及其護理:焦慮和恐懼是對預期心理威脅的一種情緒反應。引起這種反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沒有醫(yī)學知識,對于手術和疾病缺乏正確認識以及醫(yī)務人員、醫(yī)療環(huán)境的刺激和對既往刀割創(chuàng)傷的心理體驗、對既往心理挫折的聯想等,尤其多見于較大的手術和無住院史或無手術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不安,顧慮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擔心手術意外和發(fā)生并發(fā)癥、后遺證。對此,一定要認真進行術前教育、深入淺出地介紹手術的意義、方法和預后等,使病人對手術和疾病有適當的了解。要親善和藹地安慰病人,耐心傾聽他們的主訴,熱情回答他們的提問。
1.2 悲觀和絕望反應及護理:術后可致身體某些部位功能喪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轉用手術治療以及惡性腫瘤患者,容易存在這種反應。病人精神負擔常常很重、對將來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慮較多。其表現,有的病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產生自殺念頭,有的病人則放蕩不羈、玩世不恭、嚴重者違犯院規(guī)和法紀。對此,要體諒他們的心境,給以誠摯的安慰和勸解,鼓勵他們樂觀地對待疾病、增強生活信念。根據病人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密切注意語言的真正涵義,行動的真正意圖,千萬不能歧視和訓斥病人。
1.3 疼痛反應及其護理:手術后的病人幾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訴。這種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zhèn)痛劑應用恰當與否有關,而且病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為反應還直接受著心理因素的影響。這取決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和個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力過分集中、情緒緊張、意志脆弱以及興趣索然、優(yōu)柔寡斷和疲勞等,均能使疼痛閾值降低、疼痛反應加劇。所以,要耐心細致地安慰病人,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鼓勵他們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必要時可應用鎮(zhèn)痛劑,也可以爭取得到病人家屬的配合。
1.4 變態(tài)心理反應及其護理:變態(tài)心理反應是指手術本身沒有問題,而病人術后卻有劇烈的心理反應。例如:子宮切除、截肢和臟器移植術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對手術準備不足,而社會對手術評價又不高,可能導致術后憂郁。表現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這就需要醫(y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醫(yī)德、給病人以有效的心理引導,使他們的“醫(yī)學知識”科學化。
2.1 術前的心理護理:術前一日探視病人時,必須詳細閱讀病歷或詢問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及心理特征?;颊咭蛐g前的一系列檢查、準備和各種管道的留置,因缺乏醫(yī)療知識,把手術和麻醉想象得很可怕,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此時,態(tài)度熱情、誠懇地和患者交談非常重要。如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要求,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安慰、解釋和鼓勵,認真解答患者想知道的問題,減輕其不穩(wěn)定心理,使其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2.2 術中的心理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與家人分離,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術器械的碰撞聲,監(jiān)護儀器的翁鳴聲,都會使他們本能地產生一種恐懼孤獨感,此時患者迫切期待醫(yī)護人員的關心照顧和幫助。因此,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我們利用有限的時間與患者進行簡單交談,告訴患者手術中從頭到尾將由我們負責和陪伴,我們時刻監(jiān)測著他的生命體征,使患者放心,感到倍加親切、溫暖,也說明醫(yī)護人員對他的手術是十分重視的,準備工作是充分的。因此,可減少或消除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協助麻醉師為患者取得舒適的體位。對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應及時給予幫助、解決,使其感到醫(yī)護人員對他的愛護。
2.3 術后護理:病人經過手術,尤其承受大手術的人,一旦從麻醉中醒來,意識到自己已經活過來,頗感僥幸,這時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由于軀體組織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都會體驗到刀口疼痛,加之軀體不能自主活動,又怕刀口流血或裂開,多產生焦躁不安的心情。開始,他們感到當前的痛苦難熬,過2~3天疼痛緩解之后,就又擔心預后了。因此,對術后病人的心理護理應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2.3.1 及時告知手術效果:當病人回到術后室或是從麻醉中剛剛醒過來,醫(yī)生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訴他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目的已達到,只要忍受幾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復健康了。
2.3.2 幫助病人緩解疼痛:病人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zhèn)靜劑應用得恰當與否有關,而且與每個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病人如果注意力過度集中、情緒過度緊張,就會加劇疼痛。意志力薄弱、煩躁和疲倦等也會加劇疼痛。因此,醫(yī)生護士都應體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來減輕病人的疼痛。比如,術后六小時內給予藥物止痛,可以大大減輕術后全過程的疼痛。等到體驗到劇烈疼痛再給鎮(zhèn)痛藥,就會加劇以后的疼。
2.3.3 幫助病人克服抑郁反應:術后病人平靜下來之后,大都出現抑郁反應。主要表現是不愿說話、不愿活動、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所以,要努力幫助病人解決抑郁情緒。要準確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注意他們不多的言語涵義,主動關心和體貼他們。
2.3.4 鼓勵病人積極對待人生:外科病人手術后大都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恢復過程。如果手術預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補償的希望。若術后效果不好或預后不良(如惡性腫瘤已轉移),則還將掙扎在死亡線上。病人在極度痛苦時,經不起任何外來的精神刺激,所以對預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實情況告訴他們。有一部分病人手術后帶來部分機體生理功能的破壞(如胃切除)或殘缺(如截肢),造成軀體缺陷的病人必然產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殘,會給病人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創(chuàng)傷,所以對可能致殘的病人,護士術前要交待清楚,并給予同情、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勇敢地承認現實、接納現實。
總之,使他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度過手術關,就要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