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鳴(河南省水利宣傳中心)
走進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渠首河南淅川陶岔,你經(jīng)常會看到一位獨臂老人,在渠首兩側(cè)的堤岸上,用一只手握著火鉗,全神貫注地撿著垃圾。
他就是淅川縣九重鎮(zhèn)陶岔村獨臂護水老人李進群?!拔疫@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護好丹江水,讓北京人民能喝到我們這里純凈甘甜的水?!崩钸M群告訴我們說。
44年前,他風華正茂,在修建渠首閘的工地上痛失右臂;44年來,他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南水北調(diào),卻從未向國家要過一分錢;他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家庭,致使老伴身患重病,兒媳離家出走……然而他無怨無悔,愿意繼續(xù)奉獻到老。
“國家建水庫調(diào)水是大事,咱得服從國家利益”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1968年,丹江口水庫第一臺15 萬千瓦機組投產(chǎn)發(fā)電。丹江口水庫建成后,引丹渠首建設被提上日程,該項目當時規(guī)劃近期為丹江口唐白河灌區(qū)服務,遠期為南水北調(diào)服務。1969、1970年,南陽兩次累計派出4 萬余民工開赴陶岔義務參與該項目建設。
1970年,李進群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入到浩浩蕩蕩的修建渠首閘的民工隊伍中去,那年他26 歲,每天揮汗如雨奮戰(zhàn)在修建陶岔渠首閘的工地上,5月10日那天,他正在拉車運土,附近一卷揚機突然失控,飛揚的鋼絲打斷了他的右臂。傷養(yǎng)好后,他沒向國家要一分錢,又回到工地上,為工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引丹渠首工程雄偉,意義重大,是落實毛主席關于南水北調(diào)的指示,是中央的建設項目,參加的民工,85%的都是青壯年,他們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一支很好的革命建設大軍,施工開始,民工們積極性都很高,他們冒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建起了幾千間工棚,工效也相當高。”李進群回憶說。
當問及當年這項工程的建設情況時,李進群憨厚的臉上若有所思,記憶又把他帶回往日的歲月。他說,引丹渠首工程自1969年1月動工,1974年8月渠首閘通水,至1976年建成,包括灌區(qū)施工在內(nèi),共計完成土石方3470 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5.5 萬立方米。如果按寬、高各1 米來堆砌工程動用的土石方總量,可以沿赤道繞地球一周半,是舉世聞名的紅旗渠所動用的土石方總量的兩倍。該工程當年是調(diào)用幾萬名民工,全靠人拉肩扛建成的,因施工條件簡陋,環(huán)境艱苦,有2880 名基層干部和民工在工地上受傷致殘,有141 名民工犧牲。
“國家建水庫調(diào)水是大事,咱得服從國家利益,我失去一支胳膊沒啥,只要工程順利建成就好?!睒銓嵉睦侠罡嬖V我們說。
“我對丹江水有感情,這么清這么好的水,不能讓他臟了”
大渠修好后,李進群不能干重體力活了,心里卻依然放不下渠首,于是,每天早飯后,他就用左臂夾著鐵鍬和火鉗,像上班一樣,義務在渠首護水,撿垃圾……
每當看到有人往水庫丟雜物時,他總會趕上前,板著臉與人家理論:“丹江口水庫是‘首都的大水缸’,弄臟了咋喝?”
44年來,無論天氣晴好,還是刮風下雨,他總是拉著一輛裝滿碎石塊的車子,上面放著一把鐵鍬、一把火鉗和一只用來撿垃圾的籮筐,路壞了修路,橋壞了補橋,碰上游人隨手丟棄的瓶瓶罐罐,他更是“如獲至寶”,撿回家堆在院子一角,攢夠一定數(shù)量后拉到廢品收購站處理掉,然后用賣廢品的錢購買鐵鍬、籮筐、碎石塊,從來沒有因為修路補橋向鎮(zhèn)里、村里伸手要過一分錢。
誰也不知道李進群到底用壞了多少個鐵鍬,多少把火鉗,多少籮筐,利用賣廢品得來的錢和自己家里的農(nóng)業(yè)收入,買了多少車碎石塊,只看到,渠首閘旁邊的幾條主干道越來越平整,渠首的環(huán)境一天比一天好。
2002年初,李進群看到渠道老壩旁邊的廁所長期無人管理,糞尿溢得到處都是,他便將自家的兩只水桶改造成茅桶,從此,每周掏一次廁所成為李進群一項新的“任務”,直到2012年4月份拆除。2012年5月份,渠首觀景臺新廁所建成后,李進群又主動承擔起新廁所管理的任務,每天堅持打掃一次,確保干凈整潔。
他干這些活沒有報酬,也沒人督促,全是自覺自愿,問他為什么,他脫口而出:“我在丹江邊住了半輩子了,對這水有感情,這么清這么好的水,不能讓它臟了,衛(wèi)生搞好了,山綠了,水清了,來這里旅游的人有一個好環(huán)境,清水送到了北京,渠首人民臉上都有光。”
44年的渠首守護,李進群成了“渠首百事通”。2014年“五一”期間,央視四套來渠首采訪,他成為“首席導游員”。在接受采訪時,他說的最多的是,文明游渠首,別把白色垃圾留給丹江清水。
“我這輩子沒什么遺憾的,守護好這一庫清水就夠了”
李進群無私地為渠首奉獻著,自己身后那個家卻時常顧及不到,家中90 多歲的老父親患支氣管炎多年,常年臥病在床,需要人照料。2009年5月10日,老伴感覺頭暈乏力,到醫(yī)院一檢查,患有糖尿病和腦梗等多種病,需要住院,他勉強留下來陪了三天,便坐不住了,“我不回去,渠首臟了咋辦,那渠清水弄臟了,北京人可咋喝哩!”心里放不下自己的“工作”,老李第二天把兒子叫來,自己又匆忙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這老頭,整天瞎忙乎,一分錢掙不著,不知道圖個啥?”兒媳不止一次地埋怨著,上面有90 多歲的老爺子整天臥病在床,獨臂干不了重活的公公、一身病的婆婆,在家務農(nóng)的丈夫,下面還有三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看著這個窮酸的家,兒媳一氣之下,2009年丟下三個孩子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
采訪到這兒,老李的眼睛有些濕潤了,“我沒什么遺憾的,我這輩子只做一件事,守護好這一庫清水就夠了?!?/p>
老李說,這輩子他最驕傲的事兒,就是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來渠首演出,他作為渠首建設者代表,戴著大紅花坐在第一排,現(xiàn)在那朵花他依然留在家里。對于丹江水那一頭連著的北京,他并不陌生。因為兒子在北京打工,2008年,他去過一次,去了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好!真好!有機會我還想去!”老人眼中閃出童稚般興奮的光芒?!氨本┖檬呛玫褪侨彼?,我現(xiàn)在做的這些就是為了讓北京人喝上放心水!”
樸素簡單的言語、單純美好的愿望,讓這位60 多歲的老人用半輩子的身體力行堅守這渠水、守護這片綠。44年,對于他來說也許很短,短到每天都是一成不變;44年對于他來說也許又很長,每天用腳步丈量世代生活的土地,他已記不清有多長。
一渠水、一個人、一份守護,流淌著太多的付出、匯聚著太多的期待……2014年汛后,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已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一萬余名民眾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這正是李進群默默等待多年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