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軍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雙龍鄉(xiāng)小學)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呢?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做學法示范,讓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示范下變得更加具體,使學生對自主學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例如,在講到古詩這類體裁的文章時,我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初讀課文——變換形式自由朗讀課文;細讀課文——學生自讀,提出質疑,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精讀課文——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賞讀課文——再讀重點句子,思考描寫的畫面,自由朗讀,體會其意境;誦讀課文——背誦古詩。這樣的訓練,教會學生遇到古詩這種體裁時,會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自學,時間長了學生就知道如何去自學了。
學生在教師的學法示范之下,對自學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之時,要與學生一起總結自學路上的成功與不足,揚長避短。例如,在這個階段學習古詩時,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是如何學習古詩的,然后師生共同交流,彌補自學中的不足,使自己的自學更加完善。
“預習”就是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自主性學習,學生在預習中完全靠自己進行摸索,自己理解和分析。對于好勝心強的學生來說,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為他們的自學增添了動力。通過預習,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說預習是自學方法的實踐基地。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踐行了自己的自學方法,自學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學習,自學能力的提高必須時時鞏固學法,在不斷地自學中總結出適合自己、適合本學科的自學方法,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得到提高,真正尋求到適合自己自主學習的好方法,然后反思、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獨特的自學能力。例如,前面講到的自學古詩的方法,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自學實踐中,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總之,自學的方法不盡相同,學生應根據自學內容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