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春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增盛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生習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它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那么,如何指導小學生的習作就成為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通過走出教師、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拓展學生的思維,放飛其想象的翅膀,使學生盡情欣賞繽紛的自然,盡情感悟多姿的社會,盡情品味絢麗的生活。
成功,是奮進的階梯,是成長的催化劑。青少年時代的學生,更需要掌聲,更需要鮮花,更需要成功的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時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感到成功的自豪,自我賞識的喜悅,從而使學生再度揚起習作之風帆。
閱讀和作文是小學語文的兩大組成部分。閱讀是吸收,作文是運用,吸收必先于運用。所以,讓閱讀教學為寫作提供充實的條件,使學生在閱讀課中所獲取的知識向著寫作方面遷移,從而使閱讀和作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作文因素。閱讀教學要為學生提供有關的寫作基礎知識,如,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連貫和照應以及常用的修辭方法等,多做對應訓練,把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
作文之道,貴在積累,要想提高習作能力,寫好作文,就得在多讀、多看、多思、多記中去積累方法,積累素材,積累靈感,積累技巧,以達到樂于習作、自覺成文的目的。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提示了讀對寫的神奇功效,尤其是在培植學生文學修養(yǎng),提高習作能力方面,其價值更是非同小可。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做到天天練筆。寫日記不單是記事,更多的是鍛煉認識能力,培養(yǎng)觀察能力,積累習作素材。要求學生必須按要求寫好“日記”,把感觸最深的東西用記事的方法寫進日記,由于持之以恒,養(yǎng)成了勤觀察、善思考的習慣,寫作興趣濃了,認識水平提高了,積累的詞匯也豐富,所以寫作水平也提高了。
清朝顏元說過:“心中醒,口中說,紙上存,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這無疑強調(diào)了凡事需要進行練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學生作文,更是毫無例外。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修改,修改作文的能力與做文章的能力同等重要,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補充“再觀察—再思維—再修改原來的表達”。通過認真修改,可使文章的主題更鮮明,觀點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材料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