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圓圓
(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
相信從事過通用技術教學工作的老師都有一種感覺,通用技術課程很特別。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引用很多精彩的案例和震撼的圖片來輔助教學,可以營造出非?;顫姷慕虒W氛圍,但要使學生在開心之余,使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和思想方法得以內(nèi)化,是我們通用技術教師不應忽視的重點。
下面是我在上《技術與設計關系》時的一些課堂教學體驗:
這節(jié)課我引入了第三屆法國標志汽車國際設計大賽第三名作品:“zcc”概念車,是由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yè)設計0103 班鐘亮設計的。讓學生欣賞該作品的最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欣賞的同時感到設計離我們并不那么遙遠。
課堂上的設問、提問、反問、解問,只要得法,是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的。但學生如果一味地看、聽,會太單調(diào)、枯燥,容易疲勞,而且不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己學習所得和展示才能的機會,也會讓學生失望,打消其積極性。
通用技術課的案例講解故事化是個比較好的方法,譬如以書寫工具為例:據(jù)說有個叫華特曼的英國人在簽合同時,羽毛筆漏水,把合同紙給弄臟了,當他去取新合同時,另一個競爭者把合同搶走了。他深受刺激,決定要設計一種先進的筆。他根據(jù)植物體內(nèi)的毛細管輸送液體的原理,發(fā)明了鋼筆。
雖然這僅僅是個小故事,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課堂學習的疲勞感和乏味感。
生活的地域性和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決定了學生閱歷的層次性,因此,技術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該盡可能考慮寬泛一點,避免造成教學程度差異化變大。
案例分析要有深度,這個深度不是指在分析案例時要面面俱到,而是應該著重分析對要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知識點。因為每一個案例所包含的知識涉及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以及不同知識層次,因此教師不必浪費大量時間在超出學生理解范疇的專業(yè)知識方面。
最后,借用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chǎn)生,而是從人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中產(chǎn)生的”,希望我們通用技術教師真正用一顆執(zhí)著的心投入到通用技術的教學中去,共同把握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