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艷青
(江蘇省常州市花園中學(xué))
《都市精靈》一文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與自然”這一專題下的一篇文章,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隨筆,因為文中描寫了幾個和諧的場面,但又不很集中和典型,所以執(zhí)教者在教授此文時往往對語言文字的重視不夠,而把重點放在深挖本文的主題上。筆者有幸參加了“心橋杯”六校聯(lián)盟活動,上的就是此文,覺得本文在咬文嚼字方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課文的題目叫《都市精靈》,都知道文中的“精靈”指的是都市里的動物,但是作者卻不用《都市動物》來作為題目,可見“精靈”一詞更能體現(xiàn)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以此為題亦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1.以一小節(jié)為單位看《都市精靈》一文涉及較多的對精靈的描寫和評價,每一處的描寫背后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比如第一段文字:
……喜鵲多是成雙成對,而灰喜鵲則成幫成伙,一來就是一大群,它們高高地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來飛去,叫來叫去,非?;钴S,為這座學(xué)府式的大庭院帶來了一派生機和歡樂。……瞧,這是我們的一景。
此段文字就包含了作者對這一景的自豪和喜悅之情,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從詞句中去賞析,給學(xué)生留下的印象就不會深刻,但是如果把句式稍加改變,學(xué)生的印象就會深刻很多了。比如:
喜鵲多是成雙成對,
而灰喜鵲則成幫成伙,
一來就是一大群,
它們高高地在樹枝上
跳來跳去,
飛來飛去,
叫來叫去,
非?;钴S,
為這座學(xué)府式的大庭院帶來了一派
生機和歡樂。
“瞧,這是我們的一景!”
如此一變就有了節(jié)奏,有了韻律,再稍加指導(dǎo)朗讀,讓學(xué)生對文字就很容易產(chǎn)生興趣。
2.以前幾節(jié)為單位看
作者在此文中描寫了現(xiàn)在北京的幾種精靈,從表面看對文中的一些精靈有或自豪或贊嘆之意,但細細推究又都包含了作者對今日北京難見精靈的感傷,這些感傷之情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副詞去加以體會。比如:
(1)常常帶領(lǐng)國內(nèi)外參觀者站在樹下指著嬉戲的鳥兒們,說:“瞧,這是我們的一景?!?/p>
(2)在北京,在喧鬧繁忙的三環(huán)路旁邊,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簡直是奇跡。
(3)一聽見它唱歌,我會立刻扔下筆,跑到院中去看它,聽它那動人的鳴叫,以為是難逢的幸事。
這些副詞都顯示了作者對精靈們的鐘愛和見到它們的欣喜之情,但細細品來又見作者的感慨與失落。
“對比”無疑是本文的最大的手法,本文描寫了幾幅對比的畫面,可以讓學(xué)生通過擬寫畫面的名稱來體會對比的妙處。比如,寫老北京的黃昏時烏鴉歸城的可擬為“萬鳥歸城圖”,而現(xiàn)代北京文學(xué)館的兩只烏鴉獨立于枝頭的就可擬為“兩鴉獨立圖”,而舊金山的海獸海鳥的活動就可以擬為“百獸嬉戲圖”“萬鳥捕魚圖”。
這篇文章作者要表達的愿望就是能看到人與都市的精靈們和諧相處,所以在文末舊詞新用說“古城寡人”是不正常的,而“與狼共舞”是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只要我們稍加改變讓學(xué)生擬寫一副對聯(lián)來表達作者的愿望,就能更加體會作者寫此文的用意了。比如可擬為:“今日孤城寡人,明日與狼共舞。”
當(dāng)然就本文而言,可咬文嚼字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關(guān)于舊金山海鳥捕魚的描寫,運用了很多準(zhǔn)確的動詞,關(guān)于上海廣場上孩子和鴿子和諧相處的描寫都值得在課堂上推敲、玩味一下,只是關(guān)于這兩處的解讀,已經(jīng)有眾多人解讀過,在此就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