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軍
(重慶市云陽縣江口東山中學)
初三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會全面展開復習,在復習時,難免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難和疑問,這時就需要教師的耐心教導和指引,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復習,尤其是歷史課的復習,需要學生進行大量歷史知識的記憶,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就像無頭蒼蠅,無從下手,不能達到有效復習的目的。
每年快到中考時,部分初三學生都會面臨一些問題,像對歷史學科的知識背誦和記憶,這都是十分費神和傷腦筋的,總會有學生抱怨歷史內(nèi)容多、難背、難記。學習歷史不是依靠一味地死記硬背,多年來歷史教師針對歷史教學,總結了幾點教學經(jīng)驗,可以作為學生歷史復習的一些參考,比如,確定自己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加強基礎知識的準確性。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對于歷史知識的基礎知識考查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在初三歷史的復習中,鞏固基礎知識的復習是尤為重要的。對第一階段的復習,是非常重視加強基礎知識的復習,全面進行知識的梳理,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以課本為主,教導學生閱讀和理解,幫助學生分析歷史知識的相關因素,指引學生全面系統(tǒng)化地理解所有的知識點,特別是對于主干知識的理解,教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記憶。
讀,是對教材加強熟悉度,以及對歷史知識強化記憶,考前復習的讀寫,立足點要有新意,需要全面而客觀。像讀文章的目錄、讀子目錄、讀關鍵詞句、讀內(nèi)容注釋、讀文章插圖、讀課后習題、讀事件發(fā)生年表等。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理解不到位的問題做好記號,選讀的內(nèi)容一定要是復習內(nèi)容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選讀是學生復習過程中攻克難點、加強重點的有效對策,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做好第一步的“讀”,才會為提升初三歷史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歷史知識復雜而繁多,課時又有限,記憶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教師的授課時數(shù)是有限的。為了減輕學生的復習負擔,讓學生的積極性得以提高,擁有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掌握,比如,字頭濃縮記憶法。將每句話的字頭,按序串聯(lián)起來,再進行記憶。字頭濃縮法在識記中,可以形成整體知識結構的縮影,尤其是需要記憶較多的人名、地名時,可以發(fā)揮良好的效果。比如,需要記清朝世系時,就可以這樣記憶:努爾哈赤、皇太極、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這種字頭濃縮法,學起來很簡單,用起來也方便,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相關記憶。因此,在歷史知識的記憶中,具有獨特的功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還有歌謠記憶法、地理方位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特征記憶法、排列順序記憶法、觸點聯(lián)想記憶法、列表圖示記憶法等多種記憶方法。
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是由歷史知識、歷史線索等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tǒng),它不僅代表歷史概念的相互聯(lián)系、歷史運動的整個過程、歷史發(fā)展的相關特征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想構建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就應該從知識要素開始,而知識要素是歷史系統(tǒng)最基本的單位,是由許多知識要素構成的知識點。比如,《南京條約》的簽訂,《馬關條約》作為一個知識點,條約簽訂的相關時間、地點、內(nèi)容、性質(zhì)、危害,就是整個知識點的知識要素。這個知識點可以依據(jù)一定的標準,連綴形成一條知識鏈,這樣一來,每個知識點都屬于這條知識鏈,像《馬關條約》與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其他不平等條約,就構成了這樣一個知識鏈。再通過多個知識鏈,進而構成一個知識面,多個知識面構成一個知識體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是,知識要素、知識點、知識鏈、知識面,最后是知識體系。
中考是為了考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去分析整體知識,歷史學科則是各種歷史現(xiàn)象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在初三歷史的開卷考試中,如果想達到這些需要制定標準,進而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那么在我們平時的訓練中,在考試結束后,都需要認真地總結,找到錯誤并及時修正,過一段時間后,就會習慣考試的這種模式,輕松完成所有試題。其實,中考并不是特別難,它是留給有準備的考生的。考生需要健康的身體、合理的飲食習慣、良好的睡眠、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才能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梅麗.淺析初三歷史有效復習對策[J].考試周刊,2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