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芳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
新課標教學中明確規(guī)定了寫作教學的要求:“寫作要表達一個人對社會、人生和自然的親身體驗和獨特感受,在寫作時要表達真摯的感情?!币捎枚嘁暯莵戆l(fā)現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找到事物的特性,將這些特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其實,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文本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作文教學要體現閱讀教學,閱讀教學可提升作文教學,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大多數學生在積累寫作素材時都把眼光放在了課外讀物上,如名人傳記、四大名著、優(yōu)秀書刊等等。他們從這些課外讀物上收集了大量的寫作材料,卻忽視了我們課本中的語文材料。其實,課本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學生往往會忽略它。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總結歸納,例如將文章的作者資料、寫作事跡、高尚品德等作為積累材料,形成別有特色的寫作材料。
2.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過程中,也可以引入課本中所包含的真摯情感。如朱自清《背影》課文中,父親為了兒子努力生活、艱苦奮斗、攀爬月臺的背影,催人淚下。在《我的母親》一文中,父親眼里責罰兒子,母親在一旁哭泣,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感人至深。除了以上的兩個例子外,課本中的春秋佳節(jié)、四象情節(jié)、理念信仰等都是作文寫作的素材。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整理這些作文材料,將這些作文材料處理加工,形成自己的作文特色。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利用和開發(fā)課本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意識,增強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該將課文結構和寫作技巧單獨拿出來為學生講解,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增強語文寫作能力。此外,課文中的寫作方法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教師也可以針對文章的這一特點指導學生寫作、閱讀。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以采用“對比法”,目的是突出文章中主要對象的特征,將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作對比。
新課標指出:“要從文章中發(fā)現主要信息,依據文章與背景的聯系加以理解,學會改寫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問題,將文章中的句子能夠縮寫、續(xù)寫和擴寫。教師在適用語文教材講解時,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引導學生改寫文章,仿寫文章中的人或物,改寫他們的性格特點、動作形態(tài)等。也可以擴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將人物從外到內地整體刻畫出來。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主動學會改寫文章內容。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詩歌題材的文章進行改寫,將詩歌改寫成散文等。
語文文本富有時代性、內涵性和典范性。文本的風格和體裁豐富多樣,它既是閱讀教學的典范,又是作文教學的工具。語文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這就需要教師巧妙運用文本激活作文教學,開發(fā)語文資源,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提高文本教學的價值。
范克佑.加強讀寫改訓練 提升學生作文能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