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延慶
(貴州省三都縣民族中學)
教無定法,有教無類,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上都有獨到之處。但語文教學中,教師們都存在一個困惑,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內(nèi)容,學生也掌握了的,為什么在各種檢測與考試中,學生的試卷呈現(xiàn)出來的和課堂上他們的表現(xiàn)就不一樣,是那么的糟糕呢!認真仔細地研究學生的答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琢磨,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糾正不足,不斷實踐,有了一點小小的收獲,現(xiàn)與大家分享。
要求他們課前必預習,熟讀課文,除了自行解決字音外,還要求他們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借助手中的資料自我解決,解決不了的同學之間相互探討解決,還解決不了的由教師引導其解決。學生獲取知識過程,他們的自我閱讀思考及自我完成所得遠比老師講授所得的要多得多且記得牢。
一篇課文的課前預習,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有一個學習的方向,讓他們有章可循。學生手中除課本外,他們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資料,比如學生手中的《非常學案》這份資料,每一篇課文的學習,它都有晨讀欣賞區(qū)、自主學習區(qū)、作者介紹、背景資料、文體知識介紹等等。那么,教師在學生預習時第一步就要要求他們完成自主學習區(qū)的問題、了解作者、背景資料、本文文體以及文體特點。而這些問題并不難,學生均可以獨自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寫作特點的分析,學生手中的資料有的有分析,而且分析得很好,教師就引導學生自己看,教師沒有必要再花費時間、花費精力去作分析,只是挑重點難點講,其他由學生自己看書學習解決。
帶著一定的目的去學習課文,既有思考,又有動手,學生不再茫然,不再不知從何學,不再不知怎樣學,而且自主學習區(qū)的問題均為基礎知識,容易完成,學生樂意接受。
學生除了閱讀課本以外,教師每一天都要適當?shù)夭贾靡恍┱n外的閱讀,比如晨讀欣賞區(qū)的美文閱讀,晚讀拓展區(qū)的“素材積累”和“美文閱讀”等。每一天除閱讀課本外,就學生手中資料進行拓展閱讀相關的兩三篇文章。如,在教學荀子的《勸學》時,可以讓課代表帶領同學們在早讀或課外完成“晨讀欣賞區(qū)”唐朝顏真卿的詩歌《勸學》賞析及“晚讀拓展區(qū)”的“美文‘悅’讀”《寂寞的荀子》和《荀子·性惡》等。
教師對每一種題材課文的備課,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教材與高考聯(lián)系起來,適度地對學生進行高考訓練。比如,賞析杜甫的《登高》一詩時,在師生共同完成該詩賞析的基礎上,根據(jù)高考詩歌賞析這一板塊的高考題型設題: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作者用什么手法來抒發(fā)感情的?(6 分)這時,教師要給學生進行解題和答題要規(guī)范的指導:第一步,明確指出詩句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第二步,結(jié)合詩句說明句中是如何使用這種手法的;第三步,闡明此種手法的表達效果。然后,讓學生把它當成作業(yè)獨立完成,教師要認真批改,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不足要及時進行指出并要求其修改。
學生成功范例:這兩句詩運用了融情于景和對比、襯托的手法。用“無邊落木”蕭索秋景來襯托詩人的人生之秋,抒寫人生的短暫;用“不盡長江”的源遠流長來襯托時間的永恒。而“人生的短暫”與“時間的永恒”形成對比。這兩句雖然寫的是“落木”之景,“長江”之景,但景中有情,作者融情于景,抒發(fā)了自己處于人生之秋仍飄零在外不得歸的悲苦和壯志難酬的苦痛。
又如,在教學《老人與?!窌r,根據(jù)高考小說人物分析這一板塊,在師生共同完成該文人物形象分析基礎上,教師根據(jù)高考題型設題“小說中的桑迪亞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 分)”“你認為作者的塑造桑迪亞哥形象有怎樣的社會意義?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6 分)”這樣,教師在授課時對每一種文體均把教材與高考聯(lián)系起來,適度地對學生進行高考訓練,使學生在文本學習中既得到了高考題型的訓練,又讓學生養(yǎng)成勤動手的習慣,也提高了他們把學習得到的東西加以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
總之,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突出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適當?shù)胤攀肿寣W生自主性地去學習,自己去動手,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當然,這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由給指點、給講說到少指點、少講說最終不指點、不講說,讓學生進入這樣的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去辨析、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我想,這才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
吳嶺萍.語文課堂怎樣聯(lián)系學生“學以致用”[J].文教資料:初中版,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