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榮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車溪初中)
我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曾說過:美在民間永不朽。民間美術資源作為我國美術教學重要資源,集中表現(xiàn)了我國民族精神和氣魄。筆者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深知民間美術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欣賞民間美術資源,打開美術教學創(chuàng)新空間,激發(fā)學生美術創(chuàng)造欲望。
江西美術出版社的教材編寫試圖從生活視角看世界,遵循“生活邏輯”將美術生活化,給了教師更多的教學自由,學生也可以從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享受美術,感受美術生活實踐機會,體驗美術生活趣味。如,風箏作為一種民間美術資源,在《五彩繽紛的風箏》一文中,為了讓學生掌握風箏的基本常識,嘗試制作設計風箏的過程,了解民間美術的審美特點,在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有關風箏的問題,拉近課堂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主動思考、認識風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向學生展示風箏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有關風箏歷史,欣賞風箏圖案,觀察風箏構造,鼓勵學生嘗試放風箏。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講解風箏的輪廓造型和構圖,選擇具有表現(xiàn)力、多變的造型,利用空氣動力性能以及結構需要,選擇學生認為美的風箏外形,成功處理風箏外形,突出風箏特點,構建風箏“硬造型”,表現(xiàn)民間藝術效果;設計風箏“軟造型”,增加風箏能動活力,加強民間藝術效果。同時,也要處理好風箏造型、空氣動力、結構強度之間的關系,統(tǒng)一考慮設計風箏外形。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卡紙、課件、顏色、木條等風箏制作工具向學生展示、演示、講解風箏的基本知識,學生則可以從自己放風箏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激發(fā)美術學習興趣,通過在課堂簡單設計制作風箏,構思風箏設計圖紙,掌握風箏制作選材、裁剪、糊等工藝,了解民間美術資源應用,體驗民間美術資源價值。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不同深廣度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美術生活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感知、體驗,緊抓教學中民間美術資源,和學生共同尋找美術文字、圖像,通過探討學習民間美術資源,掌握生活中美的特點、規(guī)律,將生活美、民間美和教材相結合,沖擊學生視覺,洗滌學生心靈,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生活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掌握美術學習規(guī)律,提高美術綜合能力。
周麗云.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思考[J].甘肅教育,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