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清國,陳彥亦,徐 敏
(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甘肅 酒泉735000)
斷奶仔豬腹瀉是引起斷奶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斷奶仔豬腹瀉導致仔豬成活率降低,飼料報酬降低,生長緩慢,生長發(fā)育停滯甚至形成僵豬;同時由于腹瀉導致體質下降,免疫力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容易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
實施早期斷奶引起仔豬采食量減少,排黃綠色或淡灰色稀糞,腹瀉時尾部肌肉震顫,病豬脫水,精神萎頓,病死豬尸體發(fā)紺,小腸臌氣,水腫和充血,直腸檢查體溫正常;急性癥狀時出現(xiàn)仔豬抽搐、頭后仰、四肢運動不協(xié)調、盲目行走、間歇性痙攣等神經癥狀,病豬病程短,突然死亡,死前沒有任何癥狀和暫短病史,死后耳及腹部常呈藍紫色。
母豬初乳中乳球蛋白含量高達7%,初生仔豬由于腸壁通透性很大,可以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獲得被動免疫。常乳中的乳球蛋白含量僅為0.5%,斷奶仔豬腸壁有封閉作用,仔豬從常乳中獲得的免疫球蛋白就很少了,仔豬2~6周齡期為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的過渡期,早期斷奶正處在此過渡期,而且與自然吮乳仔豬相比,早期斷奶仔豬表現(xiàn)出顯著的免疫抑制,因此此期仔豬抵抗力極弱,易發(fā)生腹瀉。
仔豬斷奶從吃母乳為主轉到以采食植物性飼料為主,兩種營養(yǎng)源截然不同。斷奶仔豬消化道及其酶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健全,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消化酶差異大且含量少、活性低,pH 升高,胃蛋白酶形成減少,斷奶后一周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影響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斷奶仔豬日糧中的高能高蛋白,會明顯降低仔豬對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消化不完全的飼料為腸內致病性大腸桿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抑制了乳酸桿菌的生長,最終因消化不良而腹瀉;斷奶仔豬脂肪的消化水解速度緩慢,胰脂肪水解酶的分泌遠遠不足,對脂肪水解的能力很低,當飼料中脂肪含量過高,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過高,很容易引起斷奶仔豬腹瀉的發(fā)生;日糧中添加適量纖維素物質,可促進仔豬消化器官的發(fā)育,有效防止仔豬腹瀉,但仔豬對纖維素的消化能力較差,過高的纖維素不但影響其對飼料的消化率,且會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機械損傷而引發(fā)腹瀉。
引起仔豬腹瀉的應激因素有很多,仔豬的斷奶應激分為心理應激、環(huán)境應激和營養(yǎng)應激。營養(yǎng)應激常常造成仔豬血糖、胰島素、生長激素水平下降、肝糖原降低、胃pH 和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等。仔豬由于自身免疫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及其酶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健全,對各種應激因素非常敏感,易產生應激反應,早期斷奶不僅引起胃腸道內消化酶活性降低,實際上胰腺內消化酶活性也降低,胰腺的發(fā)育趨緩慢,最終導致采食量下降、生長緩慢、胃酸不足、消化不良而腹瀉,動用肝糖原和體脂以維持生存。當舍內溫度晝夜溫差超過10 ℃時,濕度過大,可導致斷奶仔豬的環(huán)境應激,腹瀉率上升25%~30%。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主要有輪狀病毒感染、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豬的空腸和十二指腸,其次為回腸,能感染各種年齡的豬,尤以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幼齡仔豬死亡率可達100%,5周齡以上仔豬死亡率較低,成年豬幾乎沒有死亡。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體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腸桿菌的繁殖,仔豬一般不發(fā)生本病。當仔豬斷奶后,腸道消化酶下降,對飼料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質在腸道后段腐敗發(fā)酵增多,加上母源抗體供應中斷,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瀉。當病毒侵襲整個小腸時,引起小腸破損程度增加,發(fā)生破損后,小腸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體排出量增加,腸內大量未被吸收的固體物質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腸內滲透壓的平衡,從而進一步加重腹瀉的危害。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常見有致病性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仔豬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類傳染病,引起仔豬腹瀉的主要有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
3.1 仔豬在出生后、開奶前注射1%黃連素1.5~2.0mL,第2d注射1.5~2.0mL的土霉素。對出現(xiàn)黃痢的仔豬,每頭注射氟苯尼考1.5mL,同時灌服諾氟沙星與慶大霉素1∶1的混合液1~1.5mL,早晚各一次,第2d給發(fā)病的豬注射1.5mL的黃連素,并給其灌服慶大霉素稀釋的活性炭2mL,早晚各一次。另外,視情況給仔豬補液強心,灌服復方氯化鈉和10%的葡萄糖混合液。
3.2 用0.2~0.3g的土霉素,溫開水調成糊狀,涂于母豬的乳頭讓仔豬吮吃,每日3次,連用3d。同時用水針劑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與活性炭混合灌服,2mL/頭。
3.3 用山楂白術散加水1 000 mL,煎湯300 mL,每只發(fā)病仔豬灌服20~25mL,一日兩次,連服7~10d。山楂白術散的組成:山楂15g,黨參10g,茯苓10g,炒白術12g,木香5g,葛根10g。
3.4 保和丸:神曲20g,川連10g,茯苓10g,半夏10g,陳皮10g,車前子15g煎水候溫內或混于飼料畏服,連用2~3d。
為了控制仔豬腹瀉的發(fā)生,可根據豬場實際情況,進行免疫接種。豬流行性腹瀉滅活苗,在懷孕母豬產前30d及15d各接種一次;母豬產前45d及15d各注射一次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苗2mL/頭。豬輪狀病毒病主要通過給母豬免疫注射提高初乳免疫途徑進行預防,通過母乳中產生的抗體來影響仔豬,使仔豬獲得良好的被動免疫。
仔豬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胃pH 上升,直接影響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補充酸化劑,保持胃內酸度,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斷奶仔豬內源酶分泌不足,適量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飼料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彌補斷奶仔豬體內消化酶的不足,提高消化率,提高斷奶仔豬的增重,減少營養(yǎng)性腹瀉;仔豬在3~4周齡時易引起缺鐵性貧血,提前給初生仔豬補充外源性鐵元素可有效防止仔豬貧血性腹瀉的發(fā)生,一般在仔豬出生后3d內就應補鐵。
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越高,斷奶仔豬越易發(fā)生營養(yǎng)性腹瀉,單純降低飼料中的蛋白水平勢必影響增重,提高賴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既可減輕斷奶仔豬的消化負擔,有利于增重,又可預防和減輕斷奶仔豬的腹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飼料氨基酸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蛋白質的消化率,仔豬胃內pH 低于4使大量病菌滅活。
豬舍內溫度在26~28 ℃,相對濕度65%~75%是最適宜于仔豬生長發(fā)育的壞境,可有效降低腹瀉發(fā)病率。豬舍在飼養(yǎng)仔豬期間,每周帶豬消毒一次,使用無毒、廣譜、無刺激的消毒藥,保持豬舍及用具清潔衛(wèi)生,增強母豬和仔豬的抵抗力。一旦發(fā)病,發(fā)病豬應立即隔離到清潔、干燥和溫暖的豬舍中,加強護理,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傳播。逐步斷奶(白天將母豬隔離,夜間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斷奶前的飼喂次數(shù)和方式,逐漸更換飼料,避免仔豬腹瀉的各種應激反應的發(fā)生對預防仔豬腹瀉至關重要,首先要做到提前補飼,一般在7日齡開始補飼,提前鍛煉仔豬胃腸道,促使相關酶的分泌,胃腸消化機能得到加強,減少營養(yǎng)性應激。
[1] 姜聰文,陳玉庫.中獸醫(yī)學.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2] 翟文棟.仔豬腹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保定職業(yè)技術學院.2010(1).
[3] 唐恩澤.仔豬腹瀉的原因與防控對策[J].貴州畜牧獸醫(yī).2010(4).
[4] 許國華,林祥洪.斷奶后仔豬腹瀉的防治措施[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2005(1):11.
[5] 閔長莉.斷奶仔豬腹瀉的病因及其綜合防治[J].皖西學院學報,2009(2):9.
[6] 段佐華.淺談斷奶仔豬腹瀉綜合癥的防治[J].畜牧獸醫(yī)雜志,20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