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荃 李德新
(興國縣第七中學,江西 興國342400)
語文素養(yǎng)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xiàn)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對語文素養(yǎng)與教學實踐相融合作了如下構想: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語文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立足新課標精神,教學實踐要圍繞以人為本、以本為本展開。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以人為本”。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边@一教學理念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開展語文教學的立足點和落腳點,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發(fā)展人、提高人,充分發(fā)揮人的主體作用;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語文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塑造學生完美健全的人格,拓展青少年兒童純潔美好的心靈,從而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此基礎上,提升語言文字能力,完成語文教學各項任務。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以本為本”,即要求我們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guī)律,指導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語文教學要重聽說讀寫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講究“厚積而薄發(fā)”,余映潮提出“語言積累教育研究,應該是中學語文教學研究中最為基礎的課題”??梢娬Z言積累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語言積累包括字、詞、短語、句式,更重要的是成塊成段成篇的語言材料的讀背識記。因此,要抓好學生語言積累的習慣培養(yǎng),誦讀、品析、積累和運用。
1.日積一句。以積累古詩句、歇后語、成語典故、名言警句、諺語箴言等為主,并寫上對句子的理解,試著運用。
2.舉辦朗誦會。以詩朗誦和經(jīng)典文本朗誦為主,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并形成感悟和見解,積淀人文素養(yǎng)。
3.開展活動。不定期開展一些集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如成語趣談、成語接龍、成語表演、巧填成語的活動;圍繞故事進行的故事沙龍、故事新編活動等。
總之,通過對字詞句的讀背識記和賞析運用形成良好的語感,獲得語言積累。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積累的方法和寫作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課堂閱讀教學我們構建了“讀”“品”“悟”的教學框架;課外閱讀我們進行了圈點勾畫閱讀積累的方法傳授,結合課內(nèi)外閱讀積累的方法,歸納如下:
1.畫讀。在閱讀中邊讀邊準確地畫出有關內(nèi)容,有重點地掌握閱讀中需要重視的內(nèi)容。
2.摘讀。教學生分門別類摘錄自己需要的有關內(nèi)容?;蜃衷~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或知識哲理,或問題答案,并注記何時何刊作者。
3.注讀。就是在課文的書頁空白處,進行批注,發(fā)表個人評論意見,提出質疑。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評論、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4.改讀。即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抱著分析、研究、探索的態(tài)度,將正確的東西,經(jīng)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并對錯誤的、消極的東西提出改動意見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課本走向生活。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拓寬課外經(jīng)典閱讀的資源,積淀人文素養(yǎng),并運用到寫作中去,在寫作中體現(xiàn)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等。
1.仿寫改寫補寫。仿寫,抓重點詞語聯(lián)想練寫,如抓住“紅裝素裹”一詞,展開想象,運用修辭手法,描寫雪后天晴的美麗景象;改寫,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從而號召學生改寫如何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補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補寫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號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傊?,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適時地引導學生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寫作能力。
2.建立素材庫,編寫隨筆文集。引導學生多捕捉經(jīng)典素材,多關注生活中的素材,隨時簡明扼要地記錄下來并歸類入檔,經(jīng)常做些轉述素材、組合素材、變式表述素材等“語言體操”“思維體操”式的小訓練。自編隨筆文集,自定文集的專輯,如“家庭親情”、“校園生活”、“社會瞭望”、“與名人(名作)對話”、“心靈獨語”、“人生感悟”等等,結合積累的素材,確立角度,確定主題,自擬題目,寫一寫或長或短的隨筆。
3.創(chuàng)辦班級文學社團。定期組稿并舉辦班級主題征文、現(xiàn)場作文大賽等活動營造“生活語文”、“社會課堂”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優(yōu)化校園文化;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探究性學習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自我組織的能力。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討論、探究、對話、積累、整合等都是建立在“學”的基礎上。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逐漸形成一套個性化的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包括預習的方法、聽課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復習的方法、自學的方法以及詩歌鑒賞的方法、小說閱讀的方法等微觀和宏觀的方法。學法指導旨在使教與學形成合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優(yōu)化高效的課堂教學:圍繞導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占70%;小組合作,學生討論并解疑占20%;教師點撥難點占10%。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根據(jù)互補原則分組,每組6人左右,選好組長,由組長落實任務檢查、完成。做到“扎扎實實,少講多練,張弛結合”。經(jīng)過探索實踐,我們組形成了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六步三環(huán)節(jié)”模式。教學流程“六步驟”依次是:課堂導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訓練、過關檢測?!叭h(huán)節(jié)”包括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反思。
總之,新課標的核心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具體體現(xiàn)在推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語文教學實踐要以“以人為本”、“以本為本”;以抓好學生語言積累的習慣為基石;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核心;以優(yōu)化高效的語文課堂為追求;做到以人為本,開放課堂,教學相長,氣氛和諧,自主參與,個性發(fā)展,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程韶榮.當前語言積累教學的癥結與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1(3).
[2]余映潮.聽余映潮老師講課[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8.
[3]李春華.閱讀常用的十五種方法[M].新作文寫作新思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