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
(南通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南通226001)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鎮(zhèn)壓了戊戌變法、出賣了義和團運動后,國勢衰微到了極點,民族危機愈加深重,廣大群眾對腐朽無能的清帝國已感到無望。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說家紛紛通過小說抨擊政府和時弊,提出挽救國家的主張,形成了重要的晚清小說流派,人們把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小說稱為“譴責小說”。譴責小說的題材和內(nèi)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官場、商界、戰(zhàn)爭等各方面,以寫官場最為普遍。
李寶嘉、吳趼人、劉鶚等是優(yōu)秀的譴責小說家。他們文筆詼諧、幽默,長于諷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們是杰出的諷刺藝術家。他們高超的諷刺藝術是通過六種手段表現(xiàn)出來的。
赫爾岑說:“嘲笑是一個最強有力的武器?!雹僮骷覐某靶χ校ㄟ^對丑惡事物的否定表達了鮮明的愛憎和對真善美的肯定。譴責小說家們擅長嘲笑,作者經(jīng)常用精心設計過的生活和社交場面給以人物以無情的嘲笑,揭露其的丑行。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中,各種社會的怪胎和黑暗現(xiàn)實就被作者無情地鞭撻。
第三回,一個“志向遠大”的妓女,決意要打入上層社會。經(jīng)過一系列的篩選與考驗,她決心嫁給一個紹興的“土老兒”。雖然這“土老兒”與她原本的期望相差甚遠,但她仍然靠精明的策劃,弄了個誥封夫人的二品命婦,圓了舊夢。
第七十四回中,祖父被迫吃下孫子掉在地板上的殘羹剩飯,只因為他年過七殉,竟膽敢不速速死去。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力圖嘲笑社會的各個方面,而《官場現(xiàn)形記》集中表現(xiàn)特定的社會階層——官場這個獨立自足的、微型的世界。小說使用嘲笑曝光了一系列外表端莊但本質丑陋不堪的行徑:貪污受賄,濫用職權,媚上欺下以及買官賣官。
第三十八回,一朝廷命官與其夫人苦思升遷之道,經(jīng)一僧人點撥,他們向頂頭上司的愛妾叩頭,奉這小他們二十歲的女子為誼母,從而如愿以償。
正是在這一段段無情的嘲笑中,讀者明明白白地了解了這些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譴責小說家們面對現(xiàn)實社會的正統(tǒng)價值分崩離析,對其進行嘲弄的同時,也采取了猛灑狗血式的丑怪風格,他們的丑怪風格遠遠超越了前人的反諷特色。吳趼人和李伯元對當時的價值觀念提出了公然挑釁,一般反諷模式追求的是旁敲側擊,丑怪具有的嘲諷力量,表現(xiàn)在將本不相容的角色、行為和主題糅合成一種奇詭和諧,不管這一表面和諧是多么的不自然和不可理喻。在晚清作者眼中,荒謬成為理所當然,正常的反倒成為不正常,晚清譴責小說作者在人與非人以及高尚和粗俗的價值系統(tǒng)之間,建立了一種類比,從而開創(chuàng)了又一種小說的模式。在譴責小說家的筆下,一群丑角都是以豪華鋪張的日常生活或者殘酷可憎的欲望構筑自我為中心的世界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只要選準了目標,就會不擇手段,表現(xiàn)出一派混世哲學。
《官場現(xiàn)形記》中第一、二回,陜西同州府的朝邑縣趙、方兩家請城里的夫子敦促孩子讀書,求取功名,其爭先恐后狀,滑稽非常。這趙家的子孫忽然中了秀才,方家有心攀附,托人做媒,定下親事,方才心里平衡。兩家心里雪亮,除開表面的榮譽,“做了官,就有錢賺”。然而中舉的趙家后生在等待有利可圖的官位之際,終于明白,如果沒有合適的關系,他連最基本的官位都撈不到。只有當一個掮客為他精心安排拜見上司,備好“贄見”與“門包”等必備財物,加入買官賣官的集團,他的求學過程這才大功告成。從這些故事里,讀者能十分清楚地看出當時官場的丑惡黑暗。
譴責小說家像公正的審判官,剝?nèi)ド鐣痔ド砩贤恐筒实耐庖?,將他們丑惡的靈魂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讓人們嘲笑、沮喪,同時這種“丑”在審美活動中,由于作家生動而形象地揭露了他們的丑、卑劣和骯臟,就使諷刺形象成為對晚清黑暗社會的否定,從而具有了審美價值,這就是譴責作家的諷刺藝術魅力之所在。
以虛構的一兩個神話人物活動為線索,把當時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貫串起來,這是當時的寫作模式,然后這部小說在創(chuàng)作中自成特色:首先它運用的是人們熟悉的滑稽形象做主人公,給作品奠定了喜劇的基調(diào),再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寫那些荒誕不經(jīng)的事情,構成一種怪異可笑的氛圍,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首先感到的是一種滑稽感,從笑中感受到其中的諷刺內(nèi)涵。我們看例子就可以看出這種手法的巧妙。
吳趼人《無理取鬧之<西游記>》中,孫悟空被漫畫成通臂猿,使其腐敗墮落,鮒魚被麻鷹大王拋出原本居住的西江,幸遇見莊生,正等待莊生掘西江水來救,通臂猿答應救鮒魚,卻要錢。鮒魚已被麻鷹大王搜刮殆盡,無錢給猿,猿便用定身法定住了莊生,并且見風使舵,與麻鷹大王沆瀣一氣,把西江水搬到麻鷹大王的家鄉(xiāng)西牛賀洲,使得西江一帶“愁云慘黯,毒物彌漫,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片江流洶涌之聲,如千軍萬馬,登時兩岸居民,扶老攜幼,呼兒喚女,神號鬼哭,狗走雞飛”。這篇小說看上去是“無理取鬧”,但把鮒魚看作安分守己的中華民族,莊生看作救世救民者,麻鷹大王看作英國侵略者,通臂猿看作是搜刮錢財?shù)墓倭艂?,作者的意思就很明白了,這篇小說反映的正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情況,用影射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表示對時局的看法。
在這些神魔鬼怪隨意鋪染的新編故事里,讀者往往將古人與今人相雜、古事和今事相雜之間看出當時的政治面貌,了解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作家雖不直接針砭社會,但他用曲筆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時間觀念,達到了社會批判目的。小說將不可能匯聚到一起的小說人物相碰撞,在情節(jié)的故事新編中給讀者帶來很強的閱讀興趣。
夸張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十分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相當于放大鏡的作用,使用夸張能夠鮮明地突出和揭示現(xiàn)象的本質,夸張能賦予作品瑰麗的色彩,極大地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利用夸張能揭示和深化主旨,更強烈地表達愛憎感情,夸張運用還能使作品自然貼切、新穎別致、變化多樣,在譴責小說家的小說里,他們往往把某種人物和形象夸張到難以置信的地步,通過夸張,小說的諷刺力量和鞭撻力量會大大增強。
吳趼人的《平步青云》中一位官吏竟把上司賜予的洋瓷溺器供奉起來,每天早晚作揖恭拜。用他自己的原話:“我見了它,就猶如見了上司一般?!?/p>
《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中,一個九歲的孩童在武備學堂的操場意外身亡,男孩的父親是個太守,他愛子心切,在墓志銘中將幼子稱為精忠愛國的典范,因為他學練體操死于西式學校的操場上,無異于為國捐軀。
在一場場的鬧劇式場景的配合下,往往能夠把生活中的丑惡、可笑的現(xiàn)象加以集中,把各類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把虛假的外表剝開,揭示丑陋的內(nèi)心世界。
英國文學批評家赫斯列特說:“可笑的本質,乃是不一致,是這一思想和那一思想脫節(jié),這一感情和那一感情的相互排擠?!雹谧l責小說家筆下有許多引人發(fā)笑的形象,他們的主要特點就在于藝術形象的“本質”和“假象”的矛盾,言語和行動的不一致。他們想“用另外一個本質的假象把自己的本質掩蓋起來”。③表里不一,言行抵觸,讓諷刺形象不停地逗人發(fā)笑,他們越裝模作樣越可笑。
《官場現(xiàn)形記》中軍機大臣華中堂口稱“最恨人家送他錢”,卻以“頂喜歡古董”為名受賄,然后開一家古董店,想“走他的門子”得官,就得花高價買他的“爛銅破瓦”。于是無論是目不識丁的鹽商,還是假充紳士的煙鬼,都可官運亨通。
讀者倘若能夠對照這位軍機大臣前后的言行舉止,就能看出他骯臟的靈魂。其言語、行動不一致的丑陋躍然紙上。
“在藝術中,反映生活的滑稽和可笑就是幽默。”④日常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譴責小說家們對于筆下的人物,往往不放棄他們行動表現(xiàn)中的方方面面,他們從日常生活的滑稽小事寫起,這些小事往往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求神拜佛、鄰里吵架、喝茶聊天、婚嫁喪葬常常成為故事的重要情節(jié),茶館、小酒店、小鋪等地都是事情活靈活現(xiàn)發(fā)生的地點,在這些情節(jié)和地點中,人物在生活小事中就被強烈地諷刺。就算是寫官場的黑暗,也是用日常生活的小事來反映。在描述生活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對人物大開玩笑,讓人物直接講笑話取樂,或者相互取笑,這樣一來,滑稽的效果便此起彼伏,往返不絕。生活氣息濃厚、語言幽默,能夠很好地引人發(fā)笑,同時又具有很強的生活感,把很深的寓意隱藏在詼諧的生活小事里,讓讀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可以了解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以李伯元《文明小史》為例。
第十四回中,三兄弟賈子猶(假自由),賈平權(假民權)和賈葛民(假革命)出生于保守家庭,但十分向往新潮,就去上海,決心與時俱進,但在上海,他們遇到的新女性原來是一群妓女,他們拜訪了一所西式學校,校長據(jù)說是孔子的第一百二十四代后人,他們進了西餐廳后大開洋葷,而他們碰到的革命人其實是一群無恥的騙子。他們行程的高潮是來到一家專賣西學譯作的書店,這家書店的暢銷書,乃是《男女交合大改良》《傳種新問題》,讓他們嘆為觀止。
讀者完全能從這些令人發(fā)笑的生活事件中了解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陳平原說:“吳趼人,李伯元把小說當官場、社會笑話寫還不過癮,而且真讓書中人一再講起官場、社會的笑話來??赡苁菚腥丝尚Γ部赡苁菚腥酥v的笑話可笑,倘若書中人可笑,可笑的人講的笑話也可笑,那全書可就真的笑話連篇了。”⑤也就是在各種各樣的世俗生活之中,笑話此起彼伏,往返不絕。
透過這些藝術手法,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晚清的“譴責小說”。
【注 釋】
①轉引自艾利斯伯格.俄國諷刺文學古典作家與蘇聯(lián)文學[J].文學理論小譯從,第3緝,第429頁。
②伍蠡甫主編.英國喜劇作家.西方文論史(下冊)[M].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③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④畢達可夫.文藝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⑤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程翔章.中國近代文學作品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郭廷禮.中國近代文學發(fā)展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徐鵬緒.中國近代文學史綱[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4]張炯.中華文學發(fā)展史[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
[5]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